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位於台中草悟道的「勤美術館」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繼先前由隈研吾設計的地景式建築成果曝光後,館方也公布了勤美術館的品牌識別、工作人員制服、桌椅等公共家具的設計,讓大家搶先一睹這座「沒有館藏的美術館」的另類館藏。

勤美術館致力貼近大眾生活,以沒有包袱的創意視角展開藝術實驗。其與傳統藝術場館的最大區別,就是「沒有館藏」,也因此勤美術館選擇從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制服設計等著手,分別邀請到兩個八月、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甫月fuyue等三組台灣團隊,以兼具美學與功能的設計,從細節傳遞另類館藏思維,讓勤美術館成為一座「沒有館藏卻處處經典」的美術館。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勤美術館室內視覺圖。(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 品牌識別|大面積留白觸動想像

勤美術館識別由「兩個八月」設計,團隊跨足多元領域與媒介,多年來以人與人之間的高互動性為基礎,藉由策展行動打破場域界線,本次融合勤美術館「打開想像」的理念,希望LOGO能夠傳遞場域精神,並激發觀者的想像。

LOGO取「勤美術館」字體輪廓,在中段穿插高比例留白,創造畫面轉折,以此呼應勤美術館突破框架的精神;筆畫尾端則以文字延伸的幾何圖像變形,象徵勇於實踐想像後的成果。觀者第一眼看到LOGO後會進一步思索、猜測字形與圖像轉化,如同欣賞一件藝術品般,以自身經驗詮釋作品、賦予生命力,獲得直覺性的靈感啟發。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LOGO取「勤美術館」字體輪廓,在中段穿插高比例留白。(圖片提供:兩個八月)

▸ 公共家具|幽默翻玩達利、孟克名作

主張「剛剛好的設計」、擅以裝置和空間傳遞生活美好的「生活起物googoods design」,則以硬體設計深化勤美術館的創意性格。其負責人莊騏鴻與勤美術館合作多年,大膽提出從「顛覆名作」的詼諧角度出發,轉譯達利、孟克、米勒等大師經典,成為場館內的公共家具。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團隊轉譯大師名作,成為場館內的公共家具。(圖片提供:生活起物,攝影:陳灩)

經過分析經典性、畫面區別、視覺聯想、肢體變化等研究,生活起物團隊選出一系列歷代名作,並在作品旁留下原始雕塑年份、藏在作品下方的剪影提示牌兩條線索,透過幽默手法引領集體共創。像是美術館入口處的十件互動家具,靈感便源自《擲鐵餅者》、《沉思者》、《自由女神》等名作,以石材製成半成品一般的雕像基座,邀請觀眾或坐或站上去,發揮創意、舒展肢體,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景。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左:互動家具示意圖,右:勤美術館傘架設計。(圖片提供:生活起物,攝影:陳灩)

演講廳裡的桌椅設計,概念則來自達利名畫《記憶的堅持》,畫作上融化的鐘錶、爬行螞蟻、桌子等,都為公共家具豐富的線條變化設立基礎;空間中的下沉階梯和融化座椅造型,也與建築曲面設計相呼應。從坐椅色彩的呼應、電繡線條傳遞指針想像、木桌嵌入電鍍螞蟻造型等,滿滿細節也帶出創意與玩心。展場一角孟克《吶喊》造型變化的垃圾桶、隱喻《拾穗》畫面的傘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喜劇演員》被延伸到滅火器放置架上⋯⋯用幽默態度認真翻玩,揮灑豐富想像力。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勤美術館演講廳桌椅設計。(圖片提供:生活起物,攝影:陳灩)

▸ 工作團隊制服|將空間流動感帶入衣著

服裝設計品牌「甫月fuyue」由王舜民創立,其作品結合長年在國內外不同領域累積的經驗,融入老子道法美學與跨時空藝術,企圖突破衣著的表面形體,構築人與物的對話。王舜民為勤美術館設計的制服,以場館線條為基礎,利用線性元素與縫褶技法,在布料上延伸鮮明的建築肌理質地,讓制服跳脫傳統型式,同時也延續勤美術館的整體視覺系統。

台中「勤美術館」視覺設計解密!3組設計團隊打造品牌識別、公共家具、員工制服成為另類館藏
左:勤美術館制服設計稿(圖片提供:甫月fuyue) ,右:勤美術館制服衣著照。(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質樸的純棉布料,加上簡潔流暢的結構設計、不規則的流動感,讓工作人員自在活動,自然而然地傳遞身份識別;而背心上的工作口袋,修身之餘也加強了實用機能性。

勤美術館將於12月13日開幕,同步迎來首檔跨國展覽合作,更多資訊請見勤美術館FBIG

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

地址|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電話|(04)2328-50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曾經矗立於舊金山Twitter(現名X)總部大樓外的經典藍鳥Logo,近期以35,000美元被拍賣售出。這隻充滿代表性的藍鳥有一個親切的名字「Larry」,命名自紀念波士頓塞爾提克隊的籃球傳奇Larry Bird。作為Twitter長達16年的品牌吉祥物,它見證了社群媒體的黃金時代,直到2022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收購並重整該公司。

它是社群媒體發展史的印記

負責本次交易的拍賣行RR Auction表示,這個招牌不僅僅是一件大樓裝飾品,更是名留社群媒體歷史的經典:「Twitter的Logo象徵著世界的快速變遷。擁有它,就像擁有了一段改變國際溝通方式的時代印記。」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曾經矗立於舊金山Twitter(現名X)總部大樓外的經典藍鳥Logo,近期以35,000美元被拍賣售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自伊隆·馬斯克將Twitter重新命名為「X」,並大規模改革該平台後,其無論是在品牌價值或市場評價上,都陷入一片慘淡。沒有了深植大眾心中的藍鳥Logo與品牌名稱,令品牌價值嚴重受挫,其負面影響也逐漸顯露。

千中選一、15個圓形組成的藍鳥

其實,經常性更換Logo是科技公司的常態,Twitter則是少數的例外。沿用了十多年的這隻藍鳥,究竟蘊含什麼樣的設計巧思,能緊緊扣合品牌形象,與全球社群媒體的使用者產生共鳴?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沿用了十多年的Twitter藍鳥Logo(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名為「Larry」的藍鳥,由藝術家兼設計師Martin Grasser繪製,當時他才從藝術學校畢業不久,因緣際會進入一家新創設計公司West工作,入職第一項任務便是為Twitter設計Logo。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鳥類,Martin Grasser花了許多時間觀看鳥類飛行影片,從冠藍鴉、麻雀到老鷹,最後選定以蜂鳥作為設計雛形。

專案進行期間,Martin Grasser沉迷於鳥類研究,諸如鳥類的翅膀比例、頭部與喙的曲線等細節都幾經琢磨,甚至在工作時播放亞馬遜雨林的鳥鳴聲作為背景音樂。不僅如此,為尋求完美的造型,Martin Grasser共繪製了上千隻不同姿態的鳥,才選出最終版本。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為尋求完美的造型,設計師共繪製了上千隻不同姿態的鳥,才選出最終版本(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鳥類的翅膀比例、頭部與喙的曲線等細節都幾經琢磨(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大眾所看見的成果,是一個線條比例勻稱的俐落設計,由15個大小不同的正圓形組成。在《Fast Company》的專訪中,Martin Grasser表示:「在Logo設計中,如此小的圖像需要重複性的形狀與結構,才不會顯得太雜亂,且更容易被人眼識別。」除了美學考量,這些圓形也代表著視覺的中立性,讓嚴肅新聞或娛樂影音、歡樂或悲傷的內容都能在Twitter上傳遞。此外,該標誌還承載著更深層的意義,象徵Twitter創辦時的核心理念——讓資訊民主化、讓每個人都擁有發聲的機會。

Twitter經典藍鳥Logo拍賣售出!15個圓形拼成、見證社群黃金時代,一起看背後的設計巧思
Logo由15個大小不同的正圓形組成(圖片來源:Martin Grasser)

如今,這隻經典藍鳥早已隨品牌改革成為歷史,卻仍在使用者心中留存鮮明的印象。

資料來源|Martin Grasser、Fast Compa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京都「Yojiya」品牌識別更新!經典Logo化為簡約設計、吸油面紙上的「よじこ」角色化

京都「Yojiya」品牌識別更新!經典Logo化為簡約設計、吸油面紙上的「よじこ」角色化

以吸油面紙聞名的京都「よーじや」(Yojiya)品牌,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識別。另外,原本Logo中的女性形象,將化身為新角色「よじこ」,未來將運用於官方社群平台,也同步推出周邊商品。

「よーじや」的前身「國枝商店」創立於1904年(明治37年),販售舞台化妝用品與楊枝,而「よーじや」這個名稱,正源自於創業初期的主力商品——楊枝(Youji,即現代的牙刷)。1965年,手鏡中映照著京美人的Logo誕生,吸油面紙及其他商品的包裝上也可見該圖案,深受日本國內外顧客喜愛。(註:京美人指的是具有京都特有優雅和氣質的女性,通常穿著傳統和服,給人端莊高雅的感覺)

台灣人也相當熟悉的京都「Yojiya」(よーじや)品牌,以吸油面紙聞名,其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台灣人也相當熟悉的京都「Yojiya」(よーじや)品牌,以吸油面紙聞名,其將更換使用60年的品牌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自1965年以來,手鏡中映照的女性一直是「よーじや」的代表形象。(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自1965年以來,手鏡中映照的女性一直是「よーじや」的代表形象。(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從伴手禮店到大家都熟悉的店

然而,這個京都的代表性品牌,不希望其僅是觀光客熟悉的品牌,更期盼能重新融入當地社群,從「伴手禮店」的固有印象,轉變為京都居民「熟悉的店」。因此,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

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以「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みんなが喜ぶ京都にする)」為口號,透過這次的品牌重塑,以更貼近在地的形象出發。(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將標誌性圖案轉化為簡約設計

在這個全新的品牌識別,よーじや將長年來深受大家喜愛、手鏡中映照著女性的形象,轉化為簡約輪廓的設計,搭配以柔和線條呈現的よーじや、KYOTO字樣,展現了兼具經典與現代感的風格。不過,原本的Logo也將繼續用在以吸油面紙為主的產品、紙袋和店鋪招牌等處,以作為よーじや品牌的象徵,並沒有完全消失。

よーじや品牌新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品牌新Logo(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宣布更換logo後,引發熱烈討論。官方也特別解釋,原本手鏡上映照的女子形象並沒有消失,會繼續應用在吸油面紙包裝、紙袋,以及店面招牌。(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宣布更換logo後,引發熱烈討論。官方也特別解釋,原本手鏡上映照的女子形象並沒有消失,會繼續應用在吸油面紙包裝、紙袋,以及店面招牌。(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品牌角色

去(2024)年,よーじや在品牌創立120年之際,將手鏡中映照的女性正式命名為「よじこ」,而為讓よじこ更加親近大家,此次品牌更邀請了創作「Suica企鵝」等作品的插畫家坂崎千春,將這個經典的よじこ角色化。設計上,坂崎千春在保留原有印象的同時,也賦予其新魅力,因此,她留下よじこ標誌性的細長眼睛與旁分瀏海,並調整了五官輪廓,同時讓她身著簡單的洋裝。

よーじや以吸油面紙封面中映照於手鏡內的京美人設計為基礎,邀請因 「Suica企鵝」等作品廣受喜愛的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新角色。(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ーじや以吸油面紙封面中映照於手鏡內的京美人設計為基礎,邀請因 「Suica企鵝」等作品廣受喜愛的插畫家坂崎千春打造新角色。(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同步推出よじこ周邊商品

在坂崎千春的創作之下,よじこ不再只是靜靜待在手鏡裡,而是偶爾會走出來四處遊覽,探索更多京都美好的官方角色,並將帶來更多溫暖與活力,與大家一同打造「讓所有人都喜愛的京都」。未來,よじこ也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成為品牌的新代表。目前,品牌也推出了よじこ的周邊商品,可於よーじや店鋪與官網購得。

よじこ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將廣泛運用於宣傳品、官方社群平台。(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也順勢推出全新周邊商品。(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よじこ」也順勢推出全新周邊商品。(圖片來源:よーじや)

資料來源|株式会社よーじや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