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在古代是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透過名稱由來、製作方式,追朔壽司的起源與發展脈絡

壽司的歷史

壽司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簡約的一道料理,但如今也變得複雜多元。從放一片魚肉在飯上組成的握壽司,到鋪上酪梨、煙燻鮭魚、奶油乳酪的美式壽司,其演變過程經歷了許多重大變革,本文將透過名稱由來、製作方式,帶領你追溯壽司的起源和發展脈絡。

壽司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簡約的一道料理,但如今也變得複雜多元。一片魚肉放在飯上組成的握壽司,似乎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單純的了。壽司卷(又稱為「海苔卷」)在過去也一樣簡單,只需用「干瓢」(即葫蘆乾)等普通食材,和飯一起捲成海苔卷即可。

然而在今日,幾乎任何食材都能放進壽司卷內或鋪在上頭:炸蝦、奶油乳酪或午餐肉。壽司卷能做成「外翻」的形式,把飯包在最外層,有時也會裹上麵包粉油炸。壽司卷上可以放魚肉片、蝦肉片、酪梨片、炸洋蔥或天婦羅花,有時表面也會塗上不同顏色的醬汁。簡而言之,在過去曾是綠色圓柱狀的低脂食物,如今已演變成無固定形體的滴汁怪物,熱量、鈉含量和膽固醇都是麥當勞漢堡的兩倍。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改良版」壽司

對某些自稱正統派的人來說,這類壽司實驗或許看來創新又不道地,但古往今來的大廚們其實持續在改良壽司的作法。中國最早的壽司起源於六世紀,其米飯和魚肉是以橙皮和用穀類製成的「酒」進行調味。十八世紀的一本日本料理書提議以有毒日本河豚的皮或紙張,代替壽司卷的海苔——若是使用紙張,吃壽司前再將它丟棄即可。

在北美,除了有經常被正統派嘲笑是「旁門左道」的加州卷外,也有其他的「本土」壽司,例如舊金山卷(以鮭魚、鮭魚卵、小黃瓜和新鮮羅勒製成)、拉斯維加斯卷(以蝦子、鰻魚和奶油乳酪製成)、德州卷(食材是酪梨、淡水鰻和多春魚卵,而作法當然是用炸的),以及費城卷(食材是酪梨、小黃瓜、煙燻鮭魚和奶油乳酪)。紐約、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也都有自己專屬的壽司卷。舉例來說,紐約卷裡包的是煙燻牛肉。

另外,還出現了將壽司卷巨大化的「壽司捲餅」。「壽司貝果」、「壽司漢堡」和「壽司披薩」則是以麵包取代米飯,將壽司卷重新建構成新的形態。在美洲以外的地區有布拉格卷:一種以醬油和啤酒醃過的鮪魚製成的握壽司,上面放有蘋果切片。壽司卷裹上日式麵包粉、炸成天婦羅後,再淋上辣醬增添風味,這樣的作法在南美洲很受歡迎。布拉提斯拉瓦卷(Bratislava roll)則含有培根、紅椒、蝦夷蔥和布林澤辣味羊乳酪(bryndza)。

就上述的所有壽司而言,儘管配料和內餡可能會變,但裡面全都有飯;然而在日本,有些種類的壽司卻完全不會用到飯。日本早期現代(亦稱為江戶或德川時代1600–1868年)有數本料理書提供了無米壽司的作法:用製作豆腐時剩下的豆渣作為替代品。一旦大豆經加熱研磨成豆漿並製成豆腐後,剩餘的豆渣可切碎、油煎、調味,然後和切成細丁的蔬菜、牛蒡、菇類混合。

1802年出版的《名飯部類》指出豆渣必須先搗碎、用油快炒並以山椒調味,才能用來作為魚類料理的內餡。文中甚至建議魚肉若腥味太重,可先炙燒處理。從這篇食譜可以得知,「壽司」一詞不一定是指冷食,或是得趁魚肉新鮮時享用,也不見得會包含飯。事實上,在最古老的壽司食譜中,米飯(或其他穀類)多半會在用來發酵後被丟棄,不會拿來食用。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Photo by Jennifer Latuperisa-Andresen on Unsplash
Photo by Jennifer Latuperisa-Andresen on Unsplash

壽司的名稱由來

雖然現今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壽司,實難斷定其共同點為何,不過,最早被稱為壽司的食物,並不是因為使用了魚或飯,而是因為它的味道。不僅如此,壽司的味道有可能就是其日文名稱的由來。壽司的日文有幾種不同的寫法:可寫成平假名的すし,也可寫成漢字的寿司(這兩個漢字組在一起有「適當的規範」之意,不過在此純粹是取其讀音)。寿司(或其變化形「寿し」)二字的組合起源可追溯至早期現代時期,當時日本人將視覺與口語的雙關,發展成一種流行藝術形式。最早的壽司寫法「鮨」和「鮓」皆源自中國。「鮨」的讀音是ㄑㄧˊ。根據公元前三世紀的《爾雅》(中國最古老的詞典),其原意是一種用鹽和魚製成的發酵料理。「鮓」的讀音是ㄓㄚˇ。公元三世紀的《釋名》(中國第三古老的詞典)將之定義為保存於鹽米中的魚肉。

由此可見,「鮨」和「鮓」都是使用了鹽和魚的發酵食物,而其相似之處最終導致作家們交替使用這兩個稱呼。後來到了公元三世紀,這兩個字被視為同義詞,用來表示一種用米飯和魚肉製成的發酵料理,而這種料理就是現今壽司的原型。根據日本最早的中日詞典(約編纂於公元900年),當這兩個中文字傳入日本時,日本人同樣也不加區別地將兩者皆讀作sushi。

然而日本人為何會稱這種料理為sushi 呢?當日本人採用中國傳入的文字時,通常會保留其原始的中文讀音,也會將這些中文字應用在既存的日文詞彙上,以創造出日文的解釋。根據一項最晚可能出自十七世紀末的假設,壽司的日文衍生自「酢」(日文讀音為sui)一字,意思是「酸味」。由於按照最古老的壽司食譜所做出的料理味道又酸又刺鼻,因此也為壽司原指酸味食物的說法,增添了可信度。事實上,前述壽司的古老中文寫法「鮓」,就是將「魚」和代表醋的「乍」組合在一起,用來表示「具有酸味的魚」。

Photo by Yu on Unsplash
Photo by Yu on Unsplash

從發酵食品演變為料理手法

現代的壽司也帶有微微的酸味,這是因為飯用醋調味過。醋在十七世紀成為製作壽司的材料,而大約在同一時期,日本的哲學家們也提出理論,認為壽司的日文是以其酸味命名而來。然而,現存最古老的壽司食譜(例如前述中國古代的壽司作法)並未使用醋,而是透過乳酸發酵的過程使壽司產生酸味。

由此可見有兩種壽司存在:第一種(也是最早的一種)是靠乳酸發酵產生酸味,第二種則是添加了醋而帶有微酸。這些是主要的兩種壽司類別,而壽司的歷史可從古老的乳酸發酵作法是如何轉變成其他技巧的應用(例如醋的運用)說起。換句話說,壽司已從一種利用發酵醃製魚肉(和其他動物蛋白質)的保存方式,演進為一種單純以醋飯搭配魚肉的料理手法。

以醋調味和以乳酸發酵的壽司都需要用到米(或其他穀類),但用法不同。以醋調味(通常也會用到鹽和糖)的米飯,對握壽司和壽司卷的味道及口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醋飯能襯托魚肉,使魚肉變得更美味。有些壽司專家甚至會以醋飯調製得是否得宜,作為評斷壽司餐廳品質的主要依據。

相形之下,在乳酸發酵的壽司中,米飯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發酵的媒介,味道倒是其次。米飯中所含的澱粉會分解成葡萄糖,而乳酸菌代謝葡萄糖後產生的乳酸,會使食物產生變化。首先,乳酸具有防腐作用,會降低易腐食物的酸鹼値,並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進而防止微生物造成疾病的發生或污染最終的產品。其次,乳酸會產生酸味,例如優格的酸味就是乳酸發酵所致。最後,乳酸發酵會將動物或魚肉中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而這個過程若持續得夠久,也會使骨頭軟化到可吃的地步。

相較於使用醋的壽司,乳酸發酵的壽司在製作上更耗時。不過,使用醋的壽司最好在完成後就立即食用。有些乳酸發酵的壽司可能會耗時兩年或更久的時間,以達到最佳風味。鮒壽司就是其中的一種,雖然能在數個月內製作完成,但花費三年或五年發酵的成品,特別受到壽司迷的青睞。

Photo by Tadahiro Higuchi on Unsplash
Photo by Tadahiro Higuchi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壽司的歷史:從古代發酵魚到現代生魚片,技術、食材與食譜的美味探索》

出版日期|2024/11/21

作者|埃里克·拉斯

如今風靡全球的壽司,其實一開始並非我們今天熟知的米飯與新鮮魚肉的結合,而是作為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在中古時期,壽司從街頭小吃逐漸走向貴族宴席,見證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美食文化的昇華。本書將帶你深入探討壽司的發展脈絡,從古老的發酵食品,到如今的國際料理,涵蓋了飲食文化、製作技術、美學觀察及其背後的精神符號。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風土滋味遇見百年花磚文化!台中全新糕餅品牌「留酥」X 台灣花磚博物館攜手推出藝術聯名伴手禮「喜上眉梢」

一踏入留酥店裡,門口地面上以品牌logo形狀鑲嵌金屬線條和石材拼出「Good Day!」,為每一位上門的顧客帶來「美好的一天」的期許,全新台中伴手禮品牌留酥,在磚紅色的菱格紋建築裡,以手作鳳梨酥糕點為核心,將傳統糕餅與現代生活結合。

「留酥」
「留酥」

不同於多數伴手禮品店的陳列與商業氣息,在留酥店鋪裡感受到更多的是溫暖與分享,透過地面、檯面石材自然的紋理的應用,呼應留酥糕餅的質感。只要來此,留酥總會奉上一杯蜜香紅茶與一塊鳳梨酥,讓人在喧囂的日常步調裡,慢下來,坐上猶如鳳梨酥的造型沙發,靜靜品嚐一口口糕餅流於唇齒的香氣與甜美。

「留酥」

經典糕餅再詮釋,剛剛好的滋味層次

作為小熊菓子的姊妹品牌,留酥自品牌創立以來,便以鳳梨酥為核心,致力於將傳統糕餅的經典滋味融入現代生活。品牌名稱「留酥」代表著「留下一口酥心感動」,而「留」字彷彿象徵保留傳統文化的初心,「酥」則點出品牌對做出的每一顆糕餅「酥鬆」口感的堅持。每一款糕點都以不同的「酥」的層次感與絕搭的內餡為特色,成為台灣糕餅伴手禮市場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留酥」

而留酥也延續匠人精神,精心挑選台灣在地食材如金鑽鳳梨、冬瓜與鹹鴨蛋,全手工調配、熬製與打造內餡,餅皮的奶油更嚴選進口自紐西蘭的優質草飼的金桶奶油,推出鳳梨酥、鳳凰酥,以及獨門的留酥燒。經典的鳳梨酥與鳳凰酥一口咬下,餅皮的奶香氣與帶點脆度的酥鬆感,交揉綜合金鑽鳳梨與冬瓜醬的內餡,滋味不過酸也不過甜,在味蕾裡的展現剛剛好地滿足當代對於糕餅的渴望,而鳳凰酥添加來自屏東東港的莊園級鴨蛋黃,些許的鹹香混合鳳梨冬瓜餡,猶如土洋融合的酥餅全新詮釋!留酥燒則由留酥品牌師傅獨家研發,透過近似千層的桿油皮工法,揉出層次鮮明的酥皮,內餡則以奶油、麥芽糖與海藻糖打造,帶點流動柔軟的質感,與酥鬆外皮同時品嘗,來可以吃到法國鹽之花的鹽味隨著唾液化開,甜細膩地風味在口中綻放,成為人氣商品。

「留酥」
「留酥」

藝術文化與美味的結合,為新春帶來吉祥寓意

一份優雅的伴手禮,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視覺的盛宴。適逢華人最大的年節節慶,留酥於今年年末特別選擇與深具台灣文化意涵的嘉義台灣花磚博物館合作,推出春節限定款「喜上眉梢聯名禮盒」,為即將來臨的新春打造一款如藝術品般的禮盒,將留酥的經典鳳梨酥、鳳凰酥、留酥燒與新品卡列特奶油餅一齊與台灣建築文化中珍貴的花磚藝術相結合,以日常的美好飲食體驗和節慶送禮,傳承台灣百年的美學文化,也將溫暖又誠摯的祝福與對文化傳承的敬意,寄託在留酥「喜上眉梢聯名禮盒」之中,為新年的團圓時光增添一抹別樣的詩意與感動。

「留酥」

緊鑼密鼓地籌備三個月,「喜上眉梢聯名禮盒」不只將古典花磚的細膩之美融入包裝中,打開盒裝,內部也可驚喜地看見精緻的「喜上眉梢花磚」被留酥經典糕餅所簇擁著,色彩飽滿的花磚圖騰上,畫有兩隻喜鵲站在梅樹上,因而得名「喜上眉梢」,此外,花磚角落的四隻蝴蝶圖騰,則諧音象徵著「賜福」,帶來吉祥的含義,用於新春送禮,富含祝福的寓意。手工燒製的「喜上眉梢花磚」,不只作為妝點居家生活的陶瓷花磚家飾,也可化身吸水杯墊、擴香陶瓷以及糕點盛裝器皿,美麗又兼具實用性。讓人在春節與家人好友團聚的期間,嘴裡嚐見酥香的好味道,眼裡所見亦是台灣文化裡的珍貴與美好,於送禮之際傳遞溫暖與格調,成為佳節最令人珍視的心意。

「留酥」

文字 / Diane Tang  攝影 / 劉信佑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無需預約,前進米其林餐廳作戰現場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江振誠主廚親煮牛肉麵限量上桌

20247月,由江振誠主廚領軍的米其林二星餐廳RAW,宣布12/31將是餐廳最後營業日,未來將轉型為「RAW Culinary Academy 國際料理學院」,展開醞釀許久的傳承計畫。重整前夕,RAW特別在12/31舉辦Open House Party,當天Chef Andre將率領全體團隊在現場與大家相聚交流,神秘的RAW廚房十年來也將首度對外開放!當日活動無需預約,自由前往即可。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江振誠主廚親煮牛肉麵限量上桌
(圖片來源:RAW)

RAW的輝煌十年,開啟台灣Fine Dining時代

2010年,江振誠於新加坡開設Restaurant ANDRE,營運八年期間摘下米其林二星、也常名列亞洲50大最佳餐廳榜單,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全世界十大值得專程搭飛機造訪的餐廳」之一,而主廚本人也被《時代》雜誌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2018年,江振誠宣布Restaurant ANDRE結束營業,為餐飲圈投下震撼彈,並將重心放回台灣,舉家從新加坡搬至宜蘭,更專注於「台灣味」的探索及實踐,而RAW就是這趟旅程中重要的實驗與展演基地。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江振誠主廚親煮牛肉麵限量上桌
(圖片來源:La Vie 2021/1月號《拆解一家餐廳》/攝影:KRIS KANG)

RAW成立十年來,無疑為台灣餐飲界掀起巨浪,逐步建立起台灣Fine Dining的基礎與雛形,更培養出許多傑出的餐飲人,包含Restaurant A黃以倫主廚、澀Sur-林佾華主廚、Haili康仁維主廚、今年拿下「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的卉寓陳莛諭主廚等,皆曾在RAW任職習藝,如今他們各據一方,共同豐富國內精緻餐飲地景。為此,RAW推出Chef Andre主導的最後一份菜單《The Last Dance 最後的圓舞曲》的同時,亦發起「回娘家」活動,邀請超過25位曾在RAW服務的夥伴回到餐廳,獻上「致敬RAW的一道菜」作為菜單彩蛋。

前進「作戰現場」!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

十年之旅的最後,RAW也特別舉辦Open House Party,邀請無論是合作夥伴、熟客、或單純對RAW感到好奇的人們,來到餐廳與Chef AndreRAW全體團隊相聚,走進米其林等級廚房想像廚師們上菜時的熱血情景;當日現場會準備限量飲品與小食,幸運的話還能品嘗到Chef Andre親手煮的牛肉麵!若有興趣不妨將12/31 11:0017:30的時段空下,把握最後一次和RAW道別的機會。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江振誠主廚親煮牛肉麵限量上桌
(圖片來源:La Vie 2021/1月號《拆解一家餐廳》/攝影:KRIS KANG)
RAW廚房首度對外開放參觀!12/31最後營業日限定,江振誠主廚親煮牛肉麵限量上桌
(圖片來源:La Vie 2021/1月號《拆解一家餐廳》/攝影:KRIS 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