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以鑲嵌技法重製壓花玻璃,感受老物與傳統工藝的美學細節

「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

來到「自愛ZIAI」在老房子頂樓的工作室,屋內角落隨處可見被俗稱毛玻璃的壓花玻璃,這是鍾欣穎主要的創作原料。2014年,她開始以鑲嵌玻璃技法重製逐漸被淘汰的壓花玻璃,使得老物有了新生命。

「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說用刀劃過玻璃,切出形狀,是她製作時最偏愛的流程之一,她喜歡過程清脆的聲響。說是切玻璃,但其實沒有一刀直接切開,而是在表面劃出有深度割線後,再用剪鉗夾著,用點巧勁,取下需要的部分。回憶玻璃創作的初期,她還在服裝產業有正職,無法分割工作與創作,兩者之間宛若有道隱形線,兼顧著兩邊,掙扎生計也苦惱不夠時間好好創作。參加市集收到最初的好評回饋,「第一次發現,有人想要購買我的東西,會等我把攤位擺好。」 有人欣賞成為助力,讓她放手切割正職,全心投入品牌的創作。品牌初亮相的作品,是一系列樣貌不同的小房子。

解構重組家的形狀

房子與家的意象,不斷出現於鍾欣穎作品裡,她說:「這些窗花玻璃都曾經在別人的家中,是因為都更、因為搬走、因為重建了,所以遺留下來。我路過,我看到了,有機會把它們留下。」從屋子卸除的老件她視為禮物,用上她喜歡的鑲嵌技法,讓玻璃重回家的位置。

《步登公寓》是鍾欣穎至今做過最大的建築群,也是「自愛ZIAI」參與2020年「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的聯展作品。為重現過往家庭縮影的創作發想,她選擇臺灣六〇至七〇年代的步登公寓當藍圖,取其多樓梯、鐵花窗、陽台外推和頂樓違建設計成作品外觀。為喚醒大家曾有的共同回憶,卻也苦了自己。「樓梯是慢慢一道道蓋出來,作品很重。焊的過程必須維持水平冷卻時銲錫才不會歪。製作時,我得用身體的柔軟抱著保護,邊做邊找平衡。」 除了使用具識別的海棠壓花玻璃,生鏽鐵件、破碎老磁磚都是鍾欣穎平時搜集而來,聚合舊日符號之作,騷動著大家的兒時記憶。

過往生活對用工藝創作的影響,鍾欣穎提到了父親是汽修科的鈑金老師,暑假時,曾經跟著去到工廠,體驗電焊、氣焊。相較現在鑲嵌玻璃使用的電焊,鈑金使用的器具造成震撼的火光,留給她深刻印象。鍾欣穎高中讀美術科時,有想嘗試裝置作品,於是撿了廢棄鋼筋、腳踏車鍊條,就試著把它們重組成新物件。起頭是自己試了,初學的野心太大,後來還是請父親接手幫忙。雖沒有親自完成,鍾欣穎感受傳承而來的,是喜歡上使用雙手完成想法的主張。

鍾欣穎熱愛臺灣老玻璃的壓花與質地。(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鍾欣穎熱愛臺灣老玻璃的壓花與質地。(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將老玻璃染色後,鑲嵌至寫有春字的錫框。(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將老玻璃染色後,鑲嵌至寫有春字的錫框。(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老物與傳統工藝的魅力

從大學時期,鍾欣穎就熱愛路邊撿寶,著迷老物件的獨特美,而壓花玻璃也是當時就開始搜集,在還不確定用途前,抗拒不了喜歡而一片片帶回,倚牆暫放好幾年。直到學習鑲嵌玻璃,創作的需求出現,「那時鑲嵌玻璃的產業很不透明,像快凋零的工藝,壓花玻璃也是,臺灣已經停產了,以前的我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而我現在已經有了製作技術。不如把兩個快消失的東西重新結合。」

後續,朋友得知她以絕版的老玻璃為題材創作,時常幫她留意。也有不少陌生人主動聯繫,不辭千里送來的也有,無力搬運的也不少。更曾有歇業的玻璃工廠找上門,就問窯爐收不收。各地而來的善意,鍾欣穎回贈鑲嵌玻璃製成的小房子作心意,而工作室的倉庫也成為這些玻璃的中途之家。還能做多少量?她不曾細數,但做一個少一個是殘酷的事實。不過,這幾年壓花玻璃風潮再現,中國產的樣式多且價格低。即便有點心癢,台製的老玻璃是鍾欣穎創作的初衷,她仍堅持用著。

鍾欣穎的工作室堆滿了來自臺灣各地的老玻璃,有些是她自己蒐集,也有許多是網友轉供她作為創作的素材。(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鍾欣穎的工作室堆滿了來自臺灣各地的老玻璃,有些是她自己蒐集,也有許多是網友轉供她作為創作的素材。(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願把時間交付工藝,但不想成為工廠

鍾欣穎對鑲嵌玻璃有本能的好奇心。從何而來?如何做出?她從網路輕易搜尋到歐美、日本創作者的消息,但臺灣的呢?怎麼稀少到沒有資訊。她感受玻璃技法的不透明,直到發現翁義忠老師除了在學校指導選修,也在個人工作室開班,「我很慶幸遇見不藏私的老師,做玻璃很像是她的全部。她每天從火車站騎偉士牌過去工作室,連放假都會在那。」遇上投注終身在玻璃工藝的啟蒙老師,從對方身上學到技術,也傳承了對工藝熱愛的不滅精神。

談工藝一詞,鍾欣穎直覺回應,「那是你願意把生活的一段時間投入的事情,沒有要計較回報。」她說在學習鑲嵌玻璃初期,經常專注到忘了外頭狀態。為往後創作更加自由勤練技術,更說自己在工藝路上的年資還是個孩子。因此,曾婉拒幾年前出版社的書籍邀約。對她而言,成為工藝師是沒有速成途徑,得在時間的火中熟成。

鍾欣穎喜愛早期的老時代器物,特別是在創作中加入這些復古的元素,也像是讓自己重溫舊時光。(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鍾欣穎喜愛早期的老時代器物,特別是在創作中加入這些復古的元素,也像是讓自己重溫舊時光。(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用錫在玻璃畫下愛的記憶

鑲嵌玻璃自古以來,使用錫為接合的材質,兼顧結構與美感。而鍾欣穎多用其中的銲錫技法為多,以焊筆鎔錫為玻璃勻稱筆直地接合。她解釋,錫是無法牢固附著在玻璃上,還有賴於銅箔當媒介。熟悉玻璃、錫和銅之間的合作關係,她更進一步把錫做為畫筆、玻璃當畫布的創作技法。「先用銅箔在玻璃上構圖,銲錫移動作畫,停留越久越有厚度,可以堆疊出立體質感,但也要小心溫度累積導致玻璃破裂。」她拿出剛做完的訂製樣品:狗狗似顏繪的玻璃屋。找她訂製的老客人是一貓一狗的飼主,四年前因貓咪離世而有製作紀念物的念頭,對方怕有忌諱最初還不好說出是要裝骨灰的需求。溝通過程,她主動提出繪圖想法,依著照片勾勒出寵物生前的可愛模樣,焊錫在玻璃留下的線條,彷彿毛孩子仍在眼前飛揚奔跑。增添獨一無二的紀念性。

鍾欣穎願用雙手花時間投注工藝,技法純熟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專注對她而言不是難題。最難的是做大量相同的東西,這讓她感覺自己變成了工廠,如現成物的製作機器。她知道自己的極限,與友好的明順玻璃行合作有量化的商品,一方負責切割玻璃、一方負責銲接,共好這塊工藝市場。

玻璃與玻璃之間的組裝,需要以錫焊接。(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玻璃與玻璃之間的組裝,需要以錫焊接。(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每一片玻璃需要先包覆銅箔,再以錫焊接,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每一片玻璃需要先包覆銅箔,再以錫焊接,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使用錫為接合的材質,兼顧結構與美感。(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使用錫為接合的材質,兼顧結構與美感。(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堅硬造出柔軟意境

近期,鍾欣穎一家人搬到近山,她觀察屋外地上都是落葉,葉片柔軟、殘破的有機質地,讓她想試著以玻璃製出自然的模樣,也想打破玻璃給人的堅硬形象。「用銅線製作出葉脈的焊接,之間有空再鑲嵌玻璃進去。葉子掉下來是慢慢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變成某個狀態。我邊做邊想,感受它們要變成什麼樣子。」

品牌十年來,她習慣不以系列主導創作走向,作品也不僅以用途介紹。理想上,客人依生活場景自定義這些玻璃,讓創作者與使用者共同完成物件的使命。如近年茶席族群漸多,也有客人帶回玻璃器皿後,分享倒放來泡茶的用法。這也是鍾欣穎樂見的現象。

「自愛ZIAI」少有線上販售,是期盼大家能親身感受老物與傳統工藝疊加的細節,而兩者都是常民生活裡的美學,鍾欣穎也始終希望她的作品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讓這些搶救而來的舊日工藝,在此刻的世代再現她們的美麗。

應客人要求製作的,加入狗狗似顏繪的玻璃屋。(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應客人要求製作的,加入狗狗似顏繪的玻璃屋。(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以壓花玻璃製作成的置物架。(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以壓花玻璃製作成的置物架。(圖片來源:《生活工藝誌》第十期)

文字 / 王涵葳

攝影 / 一J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由百年歷史日式町屋活化而成的山系概念園區「0km」全區開放,推出以國產木材為題的《Woodⁿ木的N次方》免費入場展覽,期待透過生活化、易親近的策展敘事,將木材美學以嶄新姿態融入日常。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辦,與勤美0km山物所協力合作,並邀集藝術策展團隊孩在Hi!Kidult、空間設計團隊工二建築共同策劃。本展融合設計、木藝與生活,以「研討、製作、體驗、成品」四重維度,探討使用國產材對環境減碳、森林永續、產業傳承的重要性,也藉由生產者說故事的方式,重構臺灣國產材在當代生活中的意義,賦予它重新被看見的可能性。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Woodⁿ 木的N次方》於日式百年宿舍正式開展,展覽免費參觀(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四大展區全面認識國產木材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空間位於0km山物所園區的國產材推廣展示館,全區建物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展場設計也巧妙運用原有建築結構,將每個房間打造成主題式展間,透過空間傳達木育推廣、職人傳承、木竹美學與國產材優良產品等多元內容,打造一座微型的產業聚落。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空間位於0km山物所園區的國產材推廣展示館,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1 木的博物學|趣味生活化的木材知識

展覽以「木的博物學」為起點,孩在Hi!Kidult團隊以深入淺出的博物學轉譯,引領民眾了解永續森林、探索樹木的特性,並認識木材在產業中的多元應用。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的博物學」以生活化與有趣的方式串起木料知識(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的博物學」以樹的擂台概念,親身探索樹木的特性(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2 職人工作室|在地品牌解密創作歷程

「職人工作室」展區邀請在地木材職人與品牌進駐,透過展示創作歷程,向觀眾分享作品背後的故事。首批進駐品牌包括以幽默語彙結合藝術與功能的even studio、展現相思木多元可能的蛋牌The Egg,以及致力於選用國產樹種與異材質融合、開發設計家具與生活用品的家具設計品牌Tomood/土與木之間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藝品牌even studio以幽默語彙結合藝術與功能(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蛋牌 The Egg展現相思木多元可能的全材應用(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3 研討體驗區|動手玩木材、聽講座  

「研討體驗區」舉辦一系列互動體驗、手作教學與講座,以日常生活為起點,邀請觀眾共同探索國產材與生活的深度連結,像是免預約也能動手玩的「國產材DIY材料包」、週末限定的沙龍講座、職人展演、手作體驗與產地旅行等。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研討體驗區」舉辦一系列互動體驗、手作教學與講座(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4 品牌展示區|工藝巧思化為美感生活物件

最後的「品牌展示區」以創新的設計語言重塑木竹材形象,展示從家具到生活小物等各種物件,既保有木質的自然溫暖,也同時傳遞現代生活美學價值。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品牌展示區」匯集超過21家臺灣木竹品牌,於家具選品牆陳列(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品牌展示區」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Woodⁿ木的N次方》 Woodⁿ: Endless Possibilities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8:00(週一公休,除夕至初二休館)
展覽地點|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國產材推廣展示館(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8/30號)

更多展覽與系列活動資訊請見0km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的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不只在日本,拉麵文化在台灣也非常盛行,不過喜愛吃拉麵的你,對於「拉麵碗」的了解有多少呢?

日本設計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將於2025年3月推出《拉麵碗的藝術》展覽,由設計師佐藤卓(Taku Satoh)和作家橋本麻里(Mari Hashimoto)共同策展,是兩人自2012年起以日本瓷器「美濃燒」為主題的眾多計畫之一。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的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拉麵碗的藝術》先前在美國洛杉磯的展出現場(圖片來源:JAPAN HOUSE)

「美濃燒」指的是在岐阜縣東濃地區(多治見市、土岐市和瑞浪市等地)生產的陶器,款式多元、風格各異,高達90%的日本拉麵碗產自該地區。看似平凡的拉麵碗,背後卻透出跨時代、跨文化的背景,而《拉麵碗的藝術》將透過不同角度觀察這一日常物件,傳遞美濃燒逾1300年的悠久歷史。

鮮少被討論的「拉麵碗」

作為日本的常民美食,拉麵不僅僅是忙碌時匆匆飽腹的食物,也可以在悠閒假日愜意地來上一碗。無論是旅行時、緊急救濟時刻都能享用拉麵,甚至還曾被帶上太空!

食器有各式各樣的材質和形狀,從陶瓷、漆器、金屬到玻璃等,不過日本拉麵店最常使用的拉麵碗,其規格卻幾乎一樣。在這麼一個簡單平凡的容器中,盛載著多種風味、口感的拉麵,其蘊含的迷人細節,也豐富了人們對於拉麵的感受。然而,拉麵碗本身的品質,相對於湯、麵條、配料等卻很少被討論到,這也成為《拉麵碗的藝術》展覽的契機。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的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拉麵不僅僅是忙碌時匆匆飽腹的食物,也可以在悠閒假日愜意地來上一碗(圖片來源:JAPAN HOUSE)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的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拉麵碗本身的品質,相對於湯、麵條、配料等卻很少被討論到,這也成為本次展覽的契機(圖片來源:JAPAN HOUSE)

以「設計解剖學」拆解食器

《拉麵碗的藝術》運用「設計解剖學」的方法來觀看拉麵與拉麵碗,從多個設計視角拆解、評估,並為觀眾簡介拉麵的歷史與文化,與介紹東濃地區的自然環境。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的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拉麵碗的藝術》先前在美國洛杉磯的展出現場(圖片來源:JAPAN HOUSE)

展覽邀請到眾多當代陶藝家、創作者參與,將展出40件來自「藝術家拉麵碗」系列的原創作品,包含拉麵碗與湯勺等,其中10組為首度公開的作品。除此之外,也將展出三組由建築師和設計師共同打造的「拉麵攤位」,讓觀眾感受不一樣的展覽氛圍!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