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近全場作品首度登台,揭開圓點、網以外的草間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路經北師美術館,目光很難不被玻璃窗內的場景吸引——帶黑色圓點的螢光粉氣球滿佈中庭,宣告年度大展《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正式揭幕。本展以草間彌生與台灣接觸的原點為始——特別重製1998年台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並藉4大子題爬梳藝術家1951年至2005年間百轉千迴的藝術創作生涯。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遇見你未見的草間彌生!多件作品首次登台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由策展人林曼麗擔任總策畫,集結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不同形式的70件作品,現場除了大眾熟知的圓點、無限的網等標誌元素,亦展出草間較少曝光的作品:1960年代行為錄像及服飾作品、1970年代的拼貼創作,以及1980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十分難得。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圓點的強迫妄想》經典重現,在圓點包覆中迷離失重

展覽從草間彌生1998年創作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大型氣球裝置開啟序幕。當時藝術家受昔時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曼麗及策展人南條史生之邀,於台北雙年展創作巨型現地裝置《圓點的強迫妄想》,以7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滿佈北美館的中庭,成為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空間對話的重要節點,展後該作即獲北美館典藏,更開啟藝術家與台灣的頻繁往來。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此次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透過北美館典藏的作品草圖、裁片設計稿、皮料樣本及模型等檔案文件,由草間彌生工作室跨海監製,結合日本工法和台灣在地技術,採用新興3D掃描科技、也手工貼上一顆顆圓點,集各方之力,時隔26年重製原尺寸的7顆螢光粉紅黑點氣球,重現於北師美術館的挑高展廳中。6公尺高的玻璃帷幕如同渾然天成的鏡屋,觀眾可穿行於氣球之間,鏡射的氣球與空間中的實體氣球相互映射,創造出迷離失重的身體感受。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4大子題亮點一次看!

▍草間的綻放

《圓點的強迫妄想》創作的1990年代,是草間彌生1973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當時她不僅代表日本館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也陸續於世界各大指標藝文場館舉辦個展,這段歷程被濃縮為展覽其中一個子題——「草間的綻放」。本區涵納度過沈潛時期、透露著神秘氛圍卻又生機盎然的《夜晚的花瓣》;是圓點又像細胞增生的《夕照》;如同其藝術宣言般的《幻影的彼方》裝置及《草間的房間》錄像;以及從附著物發展為觸手造型的軟雕塑裝置《永劫回歸》,展現出藝術家強大的生命力及創作泉源。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圓點・原點

展覽敘事從綻放開始,再倒敘回到草間彌生創作的萌發時期,以「圓點・原點」子題呈現。觀眾將從草間二十來歲的作品《點》和《自畫像》,一探她早期的圓點樣貌、對自我形象的探討和塑造;透過《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作一窺她精湛的日本畫功;藉初至美國藝壇闖蕩時所繪的《海底》,看見日後風靡世界的「無限的網」系列作品雛型。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草間的蟄伏

隨後草間彌生經歷了至親離世、返回日本卻不受原生社會接納肯定的生命歷程,這段歷程被收束在「草間的蟄伏」展區,藉由1970年代陰鬱幽闇的拼貼畫作《夢往海底沉去》,及80年代的《森》和《海底》等作表現。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Love Foever

最後來到地下室的「Love Foever」,回看1960年代草間彌生於紐約時期的「乍現」,包含行為錄像、伴隨演出而設計繪製的服飾等鮮少曝光之作,以及早期的環境裝置《驅迫意象》,此作將「網」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成物之上,如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Love Foever」也傳達了草間彌生對戰爭、性別、身體、愛等議題的看法,1960年代她不斷挑戰當時的社會規範,激發大眾對社會的反思——從工作室游擊到廣場、公園、證券交易所、美術館甚至教堂等公眾場合,在一片反戰聲浪中,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奠定「嬉皮女王」的地位。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順著「軌跡」,看見「奇跡」

展覽總策畫林曼麗期許這場展覽能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草間彌生,見證其創作中複雜且多元、深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豐沛能量,透過這些難得一見的作品親炙藝術家的精神性。透過藝術實踐與生命經驗交織的策展敘事,本展帶領觀眾深入草間彌生創作的發展「軌跡」,在探問藝術家何以持續開創嶄新可能的同時,也期待與觀眾一起擁抱藝術與生命的「奇跡」。

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揭幕!爬梳半世紀創作軌跡,看見圓點、無限的網以外的草間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為維護參觀品質,展覽採預約時段制售票,每日5個時段場次供彈性選擇,每場次人數有限,進場後不限停留時間;可於線上或現場購票,全票380元,刷台新信用卡享獨家全票9折優惠。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展期|2024.12.21-2025.5.4

地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購票資訊 】

▍預售票

售票期間|2024.11.14 12:00-12.20

票價|單人票 $330

細則|線上預約時段,每日有5個場次可選;KKday請點此Klook請點此

 

▍展期間售票

售票期間|2024.12.21-2025.05.04

票價|

・單人票 $380

・優待票 $330/6歲以上持有效學生證件及學年註冊章,入場須出示正本證件,每證限購1張

・特惠票 $190/65歲以上者、持本國或外國身心障礙手冊之陪同者,入場須出示正本證件,每證限購1張

細則|

・現場僅販售少量票卷,建議事先於線上購票,每日有5個場次可選

・不提供退票服務,務必依選定場次前往觀展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隨著2025大阪世博開幕日將近,各參展國也紛紛宣布自家展館的建築設計與展覽亮點,其中瑞士館以充滿特色、輕盈通透的球體建築而備受矚目,更將以經典卡通《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為主題帶來一系列展出。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3大亮點整理

01/4大展區將科技融入藝術體驗

瑞士館以擴增人類(Augmented Human)生命(Life)星球(Planet)為題,在一座座透明泡泡中展現創新與創造力。場館共分為4大展區:

第一展區展示一系列巨大的剪紙裝置藝術,空間中散發著Firmenich特別為瑞士館設計的香氛,週遭環繞著壯觀的瑞士自然風景;第二展區邀請訪客分享自己對未來的願景,並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將這些想望化為充滿活力的藝術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一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二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第三展區每兩個月會更換一次,呈現當今的技術進步與突破,展間設計為未來主義風格,描繪出一個結合藝術與科學的虛構未來世界;第四展區則強調瑞士的文化面向發展與創造力,最後遊客還能帶走許多瑞士紀念品,如木製玩具、地區限定口味的KitKat、雀巢咖啡等。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第三展區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紀念品商店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02/綠意盎然的超輕型球體建築

瑞士館由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打造,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場館由五個綠意盎然的球體組成,場館內外都種植了大量植栽。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共有兩層,分別選用不同顏色的材料,外層為亮色的ETFE、內層色彩較暗,營造由外而內的觀展體驗。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Manuel Herz建築事務所以融合自然與文化、自然空間與人造空間為目標,在場館內外種植大量植栽(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這些球體為空心的充氣結構、以鋼架支撐,外殼總重只有400公斤(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同時,瑞士館也將成為世博會上生態足跡最小的展館。這些球體外殼的總重量僅有400公斤,是傳統建築外殼的1%,只需兩到三輛載貨腳踏車就能運送。不僅如此,這些材料還可以回收,在世博會結束後重新製作成家具等產品。

03/《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主題企劃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雖然是瑞士文學作品,但相信多數人都是從日本版卡通認識這個故事;也因為如此,這齣作品成為本次大阪世博瑞士館的焦點之一。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也是本次瑞士館的主題之一(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位於瑞士館頂樓的「Heidi Café」,提供結合日式風情的瑞士特色料理,並搭配精選的瑞士葡萄酒;員工則身穿瑞士品牌BALLY的制服,以多國語言接待訪客。

2025大阪世博「瑞士館」將登場!泡泡般輕透的球體建築、《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成展覽主題
場館頂樓的「Heidi Café」模擬圖(圖片來源:Vitality.Swiss)

另外,瑞士館也將於4月22日舉辦一場特別放映活動,以《My Name is Heidi》(私はハイジです)向這位阿爾卑斯山的少女致敬。這場展演由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HEAD)製作,結合時尚、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連結過去與現在,將主角小蓮重新塑造為具有當代意義的經典角色。

根據瑞士館團隊宣佈,場館結構將於2025年1月全數完工,而內部裝修則則預計於3月中完成。

2025大阪世博

日期|2025/4/13–2025/10/13

瑞士館官網|https://vitality.swiss/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揭曉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科技島、光明燈牆並置,探討智慧、信仰如何影響地景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內容亮相!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劃的參展計畫「[]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回應大會以「智慧」(Intelligens)開展的年度主題,概念源自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根植於地景所提出的「NON-sites」理論,並融入東方哲學關於「無/有」的辯證,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智慧」角色,同時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2025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用「Intelligens」這個字詞突出「gens」在拉丁文中「人」的含意,討論三種不同類型的智慧:自然、人工和集體智慧,於建築設計中如何被思考和用以面對當代環境和氣候困境。

臺灣館「[]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即以大會主題為基礎,由策展人薛丞倫及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成大建築系團隊,探索「智慧」(Intelligens)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角色,並重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同時透過展覽、裝置、工作坊、論壇等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出對臺灣「信仰」有無的思考

此提案受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啟發,以雕塑及大地藝術作品聞名於世的他,曾提出「non-sites」理論,其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透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再將視野拉回東方世界,「無」在東方哲學中延伸出無盡關於「無/有」的二元辯證,而成大團隊將藉臺灣館,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成大團隊認為,臺灣的空間治理和發展策略深受「信仰」與「[]信仰」的辯證影響,以高速度和高科技發展為例,高鐵將西部走廊轉變為大都會區帶,智慧技術使空間重構,也擾動了原本自然生態平衡;晶片和高科技的發展不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籌碼,也帶來了經濟、資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合理的反問與挑戰,同時臺灣人也以「智慧」來重新審視正在發生於這片土地上地景的一切。展覽將從三個面向切入,尋找「智慧」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在空間治理中的影響力:

▍效率(Efficiency—— []高速度信仰(NON-Belief in high-speed

探討全球追求效率和快速發展的潮流,以臺灣高鐵系統為案例研究,提出高鐵所建構的臺灣大都會區帶,以及城鄉差距下都市生態的反省。

▍科技(Technology—— []晶片信仰(NON-Belief in chips

探索對於科技島之於生態島兩個極端神話的信仰,以及背後在綠能光電板所覆蓋的代價,尤其以臺南七股地區作為場域的探索。

▍控制(Control—— []感知-運動信仰(NON-Belief in sensory-motor

探討每天例行生活的各種細微的感知-運動關係,在延展的基地涵構與關係場域中重新審視各種與生態、文化、社交的衝突。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島嶼意象融入展場,呈現科技、環境、空間的複雜關係

本次展場設計採用「島嶼」概念貫穿全場,以「島群島半島」之間的關係呈現信仰與[]信仰之間的張力,重新審視科技、環境與空間的複雜關係。在展場正中央,一座宛如自黑夜海洋中浮現的島嶼靜靜佇立——蜂巢紙切割出臺灣地形剖面,細密的紋路如同時間在土地上刻下的痕跡,微光自紙間漫出,隨地形起伏緩緩流動,結合上方「科技島」以電子紙輪播臺灣地景照片,呈現半導體發展對臺灣地景的影響,同時引入環境正義的討論,包括都市熱島效應、能源分配等議題,全面探索科技與環境的交互關係,並輔以16組研究書冊,以科技島嶼論述為序,開啟[]信仰的觀展動線。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場周圍配置的展櫃象徵環繞群島,展示12組研究模型,內容聚焦臺灣真實情境與議題,反映當代社會的挑戰與思考,讓觀眾在群島結構中重新審視臺灣地景轉變的脈絡。展場一端的「光明燈牆」,如同於群島之中設置的一座信仰半島,成為信仰核心並串連起所有展櫃與內容,營造統合與連結的視覺與體驗。正式展出時,由展場唯一開啟的對外窗,可望見威尼斯的聖母安康教堂,象徵人文與信仰的起點。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揭曉!成大建築探索「智慧」在當代建築扮演的角色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展覽時間|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