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嘉義場1月登場!穿越古今與東西美學,故宮 X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X 梵克雅寶珍藏鉅獻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共同呈獻的《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透過東西方對話呈現三方藏品的工藝美學,無疑是2024最受矚目的大展之一。這趟藉藝術、時尚及珠寶考古的旅程,將延伸至南台灣,展覽將於2025123日移師至嘉義故宮南院,邀觀者踏上穿越時間的沉浸式旅程,探索裝飾藝術的複雜工藝與創新。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自然之美,無需多言

「大美不言」出自《莊子・知北遊》,談天地間有自然之美,四時交替、萬物榮枯、都有定序,但卻不必言語。惟自然之美有其時空環境,未必可以隨時再現或任意轉移,於是人們取材如珍珠、珊瑚、琥珀、珍貴寶石及金屬礦物,透過藝術家的修飾與雕琢,成為可以隨身佩帶的珠寶及裝飾藝術。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一次看盡故宮 X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X 梵克雅寶三方珍藏

《大美不言》台北場展件涵蓋陶瓷、玉石、玻璃、銅器、銀器、金飾、傢飾、服飾、雕塑、平面藝術、珠寶與鐘錶等超過260件瑰寶,這些藏品橫跨古今時空和東西地域,要系統性展示給觀眾極具挑戰性,策展團隊根據藏品材質、工藝、視覺風格等,將三方藏品「組隊」展出,供觀者相互對照,並為展覽擘劃5大單元:

▍自然萬物
取法大自然之作。
▍動靜有形
藉奇特結構或材質營造動態感與活力的作品。
▍奇幻仙境
重現珍奇異獸或帶神話色彩之作,講述東西方因文化、信仰、知識等不同而發展出的奇幻故事。
▍神祕莫測
揭示作品中隱藏的驚喜與奧祕,讓人大嘆眼見不一定為憑。
▍五彩繽紛
展現藏品精妙的色彩運用和背後技藝。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多彩舞台場景、漂浮效果展台襯托珍寶之美

展間設計由建築師田根剛團隊操刀,設計概念簡潔深刻:運用光與色彩的力量,呼應自然之美的源頭,將展間打造為沉浸式的「舞台場景」(tableaux)。每個展區都以特定色調為基礎,以傳統皮影戲為靈感,將色調和剪影重疊,營造一種遊離於現實與夢幻的迷人氛圍。為了突出展品的亮點,運用透明展台搭配柔和光線,彰顯展品珍稀的內涵、高貴的材質及精湛的工藝。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大美不言》嘉義場將有何改變?

嘉義場將延續台北場五大單元的敘事設定,而梵克雅寶仍將展示「典藏系列」的主要創作,如靈感源自飛行外套和軍服拉鍊的可轉換式珠寶大作「Zip項鍊」等;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展品,則將有些許調整。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展場部分同樣由田根剛團隊構思,將延續台北場將色彩發揮至極致,繽紛、詩意的氛圍;藏品亦將藉透明材質與光線的巧妙互動,營造出「漂浮」於空中展出的視覺效果。不過,田根剛日前接受La Vie專訪時也提到:「我們的目標並非簡單複製原有設計,而是思考如何讓其昇華。地點和觀者規模不同,均是轉變並完善沉浸式體驗的良機。」像是台北展場較嘉義面積大,空間比例也有差異(如天花板高度等),這對設計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但也是創造不同體驗的良機。

延伸閱讀|如何打造無聲震撼?沉浸式展場的設計之道:專訪《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空間設計師田根剛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2025《大美不言》移展嘉義故宮南院!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大美不言》嘉義場

展期|2025年1月23日-4月20日

地址|故宮南院(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週二至週五 9:00-17:00/國定及連續假日 9:00-18: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國美館2025展覽6選!攜手龐畢度中心探索藝術中的「聲音」、聚焦台灣藝術各創作世代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美術館不僅是展示藝術發展的歷史,更透過展覽來創造思考歷史與當下世界的探索空間。」

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稱國美館)2025年度展覽規劃延續上述理念,持續規劃典藏常設展、資深藝術家研究展,關注臺灣藝術各個創作世代的發展,希望觀者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更瞭解與土地和時代息息相關的歷史;同時透過更多國際的交流合作,向外探索及連結,尋找臺灣藝術在國際視野上的獨特定位。本篇盤點2025年將登場的焦點展覽: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於國美館展出〈炙熱的風〉現場圖。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

一月開展的「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延續當下最火熱的AI議題,探討人工智慧的數據演算是否存在人性的價值觀或道德認知,展覽透過互動裝置與AI技術,探索AI在理解和應對人類道德選擇上的能力,及機器與人類之間的複雜互動。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展覽觀眾與作品互動情形。(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阿爾法聲林

國美館於2021年底成立「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聚焦科技藝術,至今已是場館鮮明指標。2025首發展演「阿爾法聲林」由謝瀞瑩、Timothy Wood及邱偉豪共同創作,結合電子聲響、互動設計與AI技術,融合布農族八部合音、夢占文化及自然能量等元素,創造多感官共振的療癒體驗。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廖修平90大展

由台灣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教授策劃,展覽除了完整呈現廖修平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創作歷程,更將研究脈絡觸及他在亞洲現代版畫推廣及教學上的投入及貢獻。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廖修平90大展」展覽作品〈吉祥〉。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

四月,國美館將迎來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再次合作,雙方上次合作可回溯至1998年,當時龐畢度中心藝術影像於國美館展出;本次「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邀集國際近30位藝術家,聚焦藝術創作裡鮮少被深度探索的聲音感官和議題,結合龐畢度中心代表性及新近購入的新媒體藝術藏品,和國美館參與加入的5位臺灣藝術家共同展開對話。展覽除了談「聲音」在當代藝術中各種眾聲返響的形式,也將觸及聲音之於身體感官、社會記憶、政治體制和AI技術演化聲景等豐富面向的多義詮釋。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參展藝術家Lawrence Abu-Hamdan作品〈Earshot〉。(圖片版權提供:藝術家、龐畢度藝術中心)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

由國美館研究人員和館外學者共同策劃,精選本館典藏,並以爬梳臺灣從明清至當代的時代脈絡為展示方式,陸續在不同時程推出下列主題展區:明鄭與清治時期漢文化影響的書畫、臺灣近代美術在地色彩光譜、戰後現代美術浪潮至鄉土現實回歸、美學表現的變法至直面時代的自我發聲、全球化與數位化情境下的回返與拓展。屆時百餘件的國美館重要典藏和臺灣藝術史的精采發展將可一覽無遺。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

由國美館與美國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由國美館策展人賴駿杰、Nakaw PutunIAIA策展人Manuela Well-Off-Man共同策劃。本展聚焦當代原民藝術中的藝術行動主義,特別是新一代原民藝術家探討臺灣原住民藝術中多元認同、生存困境、自然意識等主題,以及新世代藝術家如何拓展關於性別與族群認同,及其行動主義回應在創作生態上的現象。除展覽外,IAIA將展開多場系列推廣活動,亦將邀請本展部分參展藝術家前往短期駐村,與當地原住民文化及社群進行更多創作及學術上的交流。

台中國美館2025重點展覽!巴黎龐畢度中心合作展登場
「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參展藝術家 Aluaiy Kaumakan武玉玲《發芽》系列之一作品。(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攝影:呂瑋農)

巴黎羅浮宮將大規模整修!規劃新入口,為《蒙娜麗莎》打造專屬展廳

巴黎羅浮宮將大規模整修!設置新入口、為《蒙娜麗莎》打造專屬展廳

巴黎羅浮宮(Louvre)將大規模整修,其中,除將規劃新的入口,也將打造《蒙娜麗莎》的專屬展廳,屆時需購買特別門票才能欣賞這幅名畫。

巴黎知名地標——羅浮宮,為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然而,這也影響了參觀體驗品質,尤其是大部分的訪客都擠在《蒙娜麗莎》作品前,難以好好欣賞達文西的傑作。而日前(1/28),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名為「Louvre Nouvelle Renaissance(羅浮宮新文藝復興)」的改造計畫。

「羅浮宮新文藝復興」

在這項計畫中,包含:打造新的入口,以改善玻璃金字塔入口的擁擠情況;在中央廣場(Cour Carrée)下方建造寬敞的地下展覽空間,並設計東西向的通道,讓參觀動線更流暢;修復卡魯塞爾花園(jardins du Carrousel)和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使其重新成為巴黎市中心的綠洲;改善館藏的保護、提升參觀的舒適度、優化工作環境,並增加無障礙設施;為《蒙娜麗莎》打造專屬的展覽空間,且需另外購買門票才能進入。

打造新入口、《蒙娜麗莎》展廳

在未來幾個月,法國政府將舉辦國際競圖,並預計於今年底選出最終設計方案,以在2031年前完成改造。而根據法國《Le Monde》報導,該計畫的第一階段,如新入口、《蒙娜麗莎》展廳,以及地下新展間,預計耗資4億歐元,這筆改造資金將全由羅浮宮負擔,資金來源包含門票收入、阿布達比分館的收益以及企業贊助。

羅浮宮將大規模翻新,包含打造新入口以及新的《蒙娜麗莎》展廳。(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官網)
羅浮宮將大規模翻新,包含打造新入口以及新的《蒙娜麗莎》展廳。(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官網)

非歐盟遊客門票價格將提高

除此之外,未來10年內,盧浮宮也將展開進一步的整修,但在工程期間不會關閉博物館,而這部分的工程預計耗資3億至4億歐元。法國文化部也將投入1000萬歐元,進行前期的評估。另外,2026年起,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遊客,將需要支付較高的門票價格,以籌措改造資金。

資料來源|Le MondeThe Art Newspaper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