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執導的Netflix影集《宛如阿修羅》,由瀧本幹也擔任攝影指導,這也是繼《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第三次殺人》後兩人的再度合作。瀧本幹也使用35釐米的底片拍攝全劇7集,更包辦海報、劇照的平面攝影,還出版了一本攝影集。就由本人親自公開,這樣全面(甚至瘋狂)的拍攝是怎麼做到?
《宛如阿修羅》由是枝裕和執導,集結宮澤理惠、尾野真千子、蒼井優、廣瀨鈴等卡司,重新演繹向田邦子的同名劇作。故事從四姊妹發現年邁父親外遇而起,牽動了平靜生活裡埋藏深處的糾葛。女性的貪念與嗔癡、堅強與自我,男女之間或放縱或壓抑的情慾,在瀧本幹也的鋒利鏡頭下,轉化為內斂而留白的畫面,更顯情感的張力與層次。
由一人掌握的影像和照片世界觀
攤開是枝裕和的導演作品,瀧本幹也是經常出現的合作對象。他是《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第三次殺人》攝影指導,也是《空氣人形》、《怪物》、《舞伎家的料理人》海報攝影師。且因為瀧本幹也本職為攝影家,由他拍攝的電影,海報也多由他本人掌鏡,透過影像與照片統合作品世界觀,這點在影壇實為少見。在《海街日記》更一人橫跨動態與靜態,包辦了電影攝影、海報、劇照拍攝。
全權執掌《宛如阿修羅》拍攝方式
《宛如阿修羅》正是繼《海街日記》之後,再度啟動這樣全面的攝影計畫。在2023年8~12月、共4個半月的拍攝期間,是枝裕和將拍攝工作流程和底片拍攝方式,交由瀧本幹也全權負責。為呈現故事1979年的昭和時代氛圍,他以35釐米的負片拍攝,將其轉製成正片後,再進行高精細掃描,最後調整出所需色調。劇照則以數位相機為主,但針對合照畫面使用中片幅底片機。
究竟在這樣的大規模製作中,以底片拍攝需克服什麼挑戰?多次和是枝裕和合作的他,又是如何實際拍出導演的腦中畫面?我們訪問到了瀧本幹也,由他親自解答。
Q:《宛如阿修羅》由您擔任劇集、劇照、海報攝影,並出版了一本攝影集。這樣龐大的攝影計畫,是由您提出的嗎?
當決定由我擔任劇集的攝影時,我便提出了在拍攝主片的同時,也全盤負責宣傳照與幕後花絮照片的提案。因為很難得能近距離觀察這些一線演員們的演技,我知道自己一定會產生按下快門捕捉的衝動。劇集拍攝歷時4個半月,大約在第1個月過後,我開始掌握了劇集拍攝的節奏。當時整理了拍攝的宣傳照與幕後花絮照片,發現已經有許多非常精彩的作品,於是便產生了將其整理成攝影集的構想。
在劇集拍攝過程中,為了準確捕捉演員的演技與傳遞故事內容,我認為「從這個角度拍攝最適合」;但另一方面,對於平面攝影來說,有時候會閃過「從別的角度拍或許更好」的念頭。這似乎是身為攝影家的習性,腦中會一瞬間浮現某些畫面,而這種時候,就會忍不住想拍下來。所以也可以說,將這些照片整理成攝影集,也是為了滿足這種想要留下這一個個瞬間的慾望。
Q:繼2017年《第三次殺人》後,您再度擔任是枝裕和的攝影指導,此次合作您覺得是枝導演有什麼變化?
是枝裕和導演的地位與成就早已達到大師級的地步,而這次我感受到,他進一步貪婪地在進化。他對於影像的詮釋方式沒有太多遲疑,能靈活應對各種變化,甚至採納年輕工作人員的意見,整體來說更加自由而從容不迫。此次雖然是改編自向田邦子的原作與劇本,但完成後的影像已完全成為是枝導演的作品。近距離觀察他每天愉快地拍攝的模樣,我感到既高興又欣慰。
Q:拍攝前,是否看過向田邦子的《宛如阿修羅》電視劇原作,以及森田芳光執導的電影版?此外還做了哪些研究?
當然,我觀看了NHK的原作電視劇《宛如阿修羅》和森田芳光導演的電影版。儘管受限於當時的製作環境,多少有略顯粗糙之處,但這些作品深深地打動了我。此外,我還閱讀了向田邦子的原作與其他小說,並參考了久世光彥所著的《触れもせで 向田邦子との二十年》一書,透過這些材料更深入了解向田邦子的性格與思想,並窺見她真正想要表達的世界。
Q:《宛如阿修羅》的海報視覺非常獨特,這是您的點子嗎?
在NHK的電視劇《宛如阿修羅》裡,奈良興福寺的阿修羅像曾出現在片頭影像之中,但很遺憾的是,在這次劇集中未能獲得拍攝許可。不過,我從中得到了新靈感,想到由四姊妹組成一尊阿修羅像的概念。我結合了瞬間閃光與恆定光,並旋轉相機拍攝,將四姊妹組成的阿修羅像的動態殘影捕捉進畫面中。
Q:在這樣大規模的製作中,用底片拍攝的現場狀況為何?底片不如數位可即時確認、重次重拍,這部分要如何處理?
使用底片拍攝時,因為無法輕易多次重拍,現場會產生一種良性的緊張感。在監看畫面時,底片顯示的影像不如數位清晰,也無法即時檢查對焦或演員表演的細節。此外,最終影像需要等到底片顯影後的2~3天才能確認。相比數位拍攝的速度與便利性,底片的拍攝效率低,所需的時間與預算需求卻更高。然而,我認為當拍攝現場所有人不是一味地看著監控螢幕,而是將目光的中心聚焦於演員與攝影機時,往往能夠創造出奇蹟般的場景。
Q:聽聞是枝裕和導演幾乎不畫分鏡,但您同時拍攝非常多商業廣告,猜想廣告的分鏡應該十分精細。這兩者的差異,是否讓您在首次與是枝導演合作時有過困惑?又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拍攝方法?
關於平面廣告的攝影,我不喜歡太過詳細的草圖,因為那會讓人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即使有草圖,我也只會從中找出必要的要點,再自己重新繪製。至於廣告影片,由於必須在短時間內傳遞訊息,分鏡圖顯得格外重要。大多數分鏡是手繪的,重點清晰且易於理解。
而是枝導演的電影或劇集中,分鏡圖並不詳細,通常只是整理出要點,或者用箭頭標註人物的動作等簡單草圖。在第一次參與《我的意外爸爸》時,確實曾感到困惑,但畫面所需傳達的要素、情感與故事,確實已清楚寫明在劇本之中。演員從劇本的指示中發揮淋漓演技,而如何將這些演技捕捉到鏡頭中,在現場即興地構想,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拍攝方式。
有時我會為自己繪製草圖或分鏡圖,但非常簡單,每張大概只需10~20秒完成。這種程度的分鏡,反而能幫助我整理出真正需要的元素,有時在手繪過程中,還可能會突然冒出新點子。
Q:雖然故事完全不同,但四姊妹為核心的故事設定,不免聯想到《海街日記》,在拍攝時是否有帶入過去拍攝《海街日記》的經驗?
拍攝四姊妹時,《海街日記》的經驗確實派上了用場。當拍攝四姊妹或更多人時,考量到臉部遮擋的問題,常會以廣角鏡頭拉開人物之間的距離。然而,我反其道而行,使用長焦鏡頭,讓演員們在鏡頭中移動,甚至有意讓他們重疊,形成立體感的畫面。這種拍攝方式可能需要多次重拍,但當掌握了走位的精準時機時,往往能呈現出更真實的日常感。不過,有時也需要進行精細調整,例如「往右移動2公分」或「延遲1秒走位」這樣的微調。
Q:《宛如阿修羅》和《海街日記》都有不少在「緣側」拍攝的畫面,這是您個人偏好的場景嗎?
兩部作品中都出現了緣側場景,作為家族聚會的場景,緣側可以在畫面上加入抑揚頓挫,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場景。在室內拍攝時,場景與演出容易顯得單調。但把場景移至緣側時,可以利用不同時間(如白天、黃昏、夜晚)的光線變化來營造情感氛圍。
此外,此次拍攝的四姊妹老家,是以一間實際存在於鎌倉的日式老宅作為模型,在攝影棚內重新搭建而成的室內場景。因此,老家的室內場景是在攝影棚內拍攝,庭院部分則是在鎌倉的老宅進行實景拍攝。隔著緣側,必須巧妙地將攝影棚與外景連接在一起,有好幾個鏡頭的拍攝難度極高。
Q:《宛如阿修羅》將情慾拍攝地很隱晦,例如第4集尾聲,蒼井優和松田龍平的對手戲,透過門的玻璃捕捉兩人的手;以及宮澤理惠躺在充滿雜物的房間的俯視鏡頭。是否可以談談這兩場戲的拍攝過程?而全劇充滿著「內斂的情慾感」,這是否也經過您的構思?
有關人類擁有的情慾,我希望以一種刺激感官的隱喻方式呈現。我想透過一個人的視角進行表現,捕捉能夠深入觀眾心靈深處的畫面。松田龍平與蒼井優在玄關的對手戲,我刻意將光線調得極暗,雖然也增加了人工光源,但力求看起來像自然光。畫面越暗,觀眾反而會更加專注於觀看。即使是重要場景,也不要拍得過於直白。拍攝時,透過觀景窗看到了蒼井優的精彩演技,我甚至留下了淚水。
至於宮澤理惠的俯拍鏡頭,我調整了燈光為暖色調,營造一種豔麗的光澤感。並緩慢地旋轉攝影機,向上移動來構建畫面。
拍攝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能深入探索男女、人類內心的視角和角度。例如利用玻璃反射,或者在演員與鏡頭之間設置玻璃、牆壁、暖簾等障礙物,來呈現距離感與層次感。
Q:攝影除了依靠自身想法與技術,也很仰賴現場狀況與天氣等。是否有哪一場戲,讓您覺得彷彿有「攝影之神」存在般的滿意或感動?
第4集中父親引發火災,四姊妹幫忙收拾的場景。那個鏡頭很長,卻沒有NG,一次OK。四姊妹的動作、台詞、即興表演,甚至榻榻米意外倒下的突發狀況,全都完美無缺。拍攝完成後,全場工作人員反覆觀看這段場景,都為此感到振奮不已。
1974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平面、影像攝影家,師從藤井保,1998年獨立至今,活躍於商業攝影、電視廣告和電影拍攝等領域。擔任導演是枝裕和《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第三次殺人》、《宛如阿修羅》攝影指導。個人創作集包括《BAUHAUS DESSAU》、《SIGHTSEEING》、《LAND SPACE》、《LUMIÈRE》、《PRIÈRE》、《MONACO Azur / Gracieux》等。曾獲東京ADC賞、紐約ADC金獎、坎城國際創意節金獎等。
文、採訪整理|張以潔
翻譯協力|廖怡鈞
圖片提供|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