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最喜歡的導演,腦中浮現的名字有哪些?在耳熟能詳的大師外,其實已有不少導演在30代、甚至20代就嶄露頭角,早早攻略3大影展或奧斯卡。趁著年假空檔,循文解鎖6位1990年代出生的導演,看他們如何走出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奥山大史|橫跨電影與商業的影像全才
影壇常見身兼導演和編劇的「二刀流」,1996年出生的奥山大史,竟是導演、編劇、攝影、剪接的「四刀流」。大學畢業製作《與神同行的小孩》就一舉斬獲多個國際影展獎項,片中帶有奇幻色彩,讓男孩與一尊小小的「耶穌」對話,道出對信仰的困惑與憤怒。面對沉重主題和幽微心理,他下手輕巧,在這部不到50萬台幣的小製作裡,更清晰浮現其創作特質。之後,他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操刀愛馬仕、資生堂廣告,以及米津玄師為宮崎駿《蒼鷺與少年》寫的電影主題曲〈地球儀〉MV,也聯手哥哥攝影師奥山由之拍攝星野源的MV。
他也獲是枝裕和青睞,《舞伎家的料理人》原本選定奥山大史為攝影指導,但是枝在看過《與神同行的小孩》後,決定將奥山放入編導組。2024年他以第二部長片《我心裡的太陽》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成為入選此項目最年輕的日本導演。電影以花式滑冰為主題,口吃的木訥男孩、想成為選手的女孩、藏有祕密的教練,沒有努力練習開花結果的王道劇情,而在碰觸孤寂後找到各自的「太陽」。滑冰場絕美的光影與運鏡,是童年學過花式溜冰的奥山,在現場邊滑邊拍而成。技能點滿的他,為作品賦予了更深的作者氣質,以及「只有他才能拍」的無可取代。
Pat Boonnitipat|寫下泰國奧斯卡新頁
2025奧斯卡甫公布國際電影15強,泰國以《金孫暴富攻略》躋身名單,這是泰國自1984年起報名奧斯卡後首度入選,寫下影史新頁的正是1990年生的導演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他自朱拉隆功大學傳播藝術學院畢業後,曾擔任影集《荷爾蒙》攝影指導,也執導《模犯生》影集版。出生於泰國華裔家庭的他,《金孫爆富攻略》以潮州家庭為背景,敘述假意照顧癌末外婆只為繼承房產的孫子,在朝夕相處間有了變化。典型的設定、意料中的轉折,卻以不煽情的拍法,老老實實地打動人,證明套路並非問題,處理得宜才是關鍵。
Lukas Dhont|殘酷而溫柔的同性電影
首部長片《芭蕾少女夢》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奪下坎城新導演最高榮譽「金攝影機獎」,以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酷兒金棕櫚獎;4年後第二部長片《親密》直闖坎城影展正式競賽,最終抱回評審團大獎,也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這串閃耀的影展成績單, 來自1991年的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 (Lukas Dhont)。身為男同性戀者,他的電影刻畫了人性在性向光譜上的流動與感受。《芭蕾少女夢》以跨性別舞者Nora Monsecour的真實故事為藍本,敘述15歲的主角拉娜,從小就知道自己錯置在男性身體裡,嚮往芭蕾舞的她進入名校學習,在這段準備進行變性手術的期間,她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也面對著家人、同儕、社會的各種眼光。
首部作品即在國際影壇引起大量迴響,反造成盧卡斯內心慌亂, 一次偶然散步至小學時,想起童年因陰柔特質無法融入群眾,寫下了《親密》。故事敘述一起長大且無話不談的里奧和雷米,兩個男孩過於親密的互動引來班上同學側目,導致彼此漸行漸遠。兩部電影均將主角年齡設定在對情感尚處曖昧不明的狀態,他們的遭遇是殘酷的,但盧卡斯以美麗而溫柔的鏡頭,守護並陪伴著角色們向前走。
王湘聖|移民家庭的多重宇宙
2024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有2部來自台裔導演——江松長《金門》、王湘聖《奶奶跟外婆》。其中,1994年生的王湘聖畢業自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還曾任職於Google創新實驗室。《奶奶跟外婆》為他在疫情期間,拍攝96歲奶奶易揚輝和86歲外婆張麗華的生活影像。她們從台灣移民美國後住在一起,片中又跳舞又運動,放屁也毫無顧忌,呈現凋零與生命力的一體兩面。王湘聖並非只拍紀錄片,首部劇情長片《弟弟》獲2024日舞影展美國劇情片觀眾票選獎、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整體演出。故事聚焦13歲台裔美國男孩的成長故事,母親一角由影后陳沖飾演,交織出移民家庭的淚與笑。
Halfdan Ullmann Tøndel|柏格曼之孫驚艷出道
提及挪威電影,「奧斯陸三部曲」、《世界上最爛的人》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導演。至於新生代,甫以 《阿蒙怎麼了?》獲2024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的哈夫丹・烏曼・滕德(Halfdan Ullmann Tøndel),絕對值得關注。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導演大有來頭,是電影大師柏格曼(Ingmar Bergman)和演員麗芙・烏曼(Liv Ullmann)的孫子。《阿蒙怎麼了?》從一起小學生之間的問題開始,校方找來雙方家長召開會議,真相始終不明。以學校為場景的電影相當「簡單」,卻能營造出觀影的不安氛圍,逐步撥開角色的複雜面向。
魏書鈞|為華語電影勇敢一回
從短片《延邊少年》到首部長片《野馬分鬃》,接下來的電影《永安鎮故事集》、《河邊的錯誤》,1991年出生的中國導演魏書鈞,4度出手就4度入圍坎城。雖並非正式競賽單元,但有此成績已足夠稱上「怪物級」。要認識這位導演,半自傳性質的《野馬分鬃》是絕佳入門,他稱這部片為「混沌大學生活中的一個小章節」。主角和自己一樣同為影視學院錄音系學生,片場經驗了得卻在學校與社會失意,蔑視世俗想桀驁不馴,卻只能開著老舊吉普車,和自己的傲氣一同報廢。
接下來他帶來《永安鎮故事集》,片名即是片中角色在拍的電影名,三段式手法呈現劇組來到永安鎮拍攝後發生的故事。歷經「太過直男」的處女作,這回他著墨多個女性角色,一幕女明星在車窗畫了一隻眼睛,眼眶下緣隨著濕氣凝結成水,一行淚潸然流下,成為刻畫女性心境的名場面。從《野馬分鬃》到《永安鎮故事集》,他電影裡的角色都在拍電影,前者角色總把「王家衛、洪尚秀、侯孝賢」等名導掛在嘴邊,後者則喊著「為了華語電影,咱們勇敢一回」。後設手法加上他獨特的詼諧,戲裡戲外互文的留白與聯想,是觀影的一大趣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1月號《2025餐飲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