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m_25444_20250207150506_891.jpg)
奇美博物館年度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正如火如荼展開,這場穿越時空的藝術盛宴,不僅展示了奇美博物館的豐富珍藏,還藉由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研究的結合,揭開了畫作背後隱藏的故事與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這些作品的歷史軌跡與創作過程,值得民眾前往觀展,細細品味。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479.jpg)
歷時12年研究 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結合
近年來,科學檢測技術在國際藝術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奇美博物館自12年前開始結合藝術史與科學檢測進行藏品研究,揭示畫作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與背後隱藏的訊息。《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即是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眾分享畫作背後的祕密。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370.jpg)
奇美博物館表示,當學者對作品的風格、圖像或歷史背景產生疑問時,會希望藉由科學檢測找到新線索,例如透過X光、紅外線等技術,可以發現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底稿、修改細節,甚至後人修補的痕跡。有時科學檢測也能帶來意外的發現,例如畫作的顏料成分或繪畫技法與預期不符,或者畫作曾被修改、甚至被後人添加了新的元素。這些發現不僅豐富了對作品的理解,更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館方強調,雖然透過科學檢測仍然無法完全重建作品的生命史,但希望盡可能地評估作品原本的樣貌或使用的材料,讓研究人員能對作品有更完整的分析與詮釋,進而讓觀眾有機會深入認識這些珍貴的藝術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588.jpg)
作品分享一:風車前的旅人 找到遺失的拼圖
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呈現了典型尼德蘭的村落景致。館方表示,一般來說,布魯赫爾家族的風車風景畫,經常會在鄉間的道路上放置動物的枯骨,暗示人生旅途不一定都是美好,而是充滿各種苦難。然而,在這件作品中並沒有看到枯骨,因此,希望透過科學檢測看看能否找到肉眼看不見的物件。而運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掃描後的鉛元素圖像,真的發現了畫家當時用鉛白顏料所描繪的動物枯骨原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882.jpg)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488.jpg)
作品分享二: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 不同畫布拼成一幅畫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是結合宗教人物與花果靜物的特別類型。以肉眼檢視這件作品時,可以發現沿著聖露西的四周有一道銳利的細線凹痕,將聖露西與水果環串分隔開來,彷彿兩者之間的顏料層並不連續,然而從現有的畫面中已無法得到更多資訊。但經過科學檢測後發現,原來聖露西的肖像與周圍的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的畫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520.jpg)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114.jpg)
作品分享三: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 發現「換臉」真相
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是16世紀起流行的肖像畫類型。從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來看,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此外,當使用大面積X 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掃描時,發現畫中女子原本的臉不是我們在畫作上面所看到的樣子,而是曾有過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到了「換臉」的程度。從鉛元素分布圖來看,位於現有圖像底下的這張臉使用含鉛量較高的顏料描繪,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顯得較寬大。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802.jpg)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335.jpg)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44/atl_25444_20250207150506_698.jpg)
更多的精采內容,歡迎前往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觀賞。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展覽時間:9:30-17:30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售票通路:奇美博物館官網、奇美博物館售票櫃台、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