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藏玄機!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用科學解謎藝術

奇美博物館年度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正如火如荼展開,這場穿越時空的藝術盛宴,不僅展示了奇美博物館的豐富珍藏,還藉由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研究的結合,揭開了畫作背後隱藏的故事與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這些作品的歷史軌跡與創作過程,值得民眾前往觀展,細細品味。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歷時12年研究 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結合

近年來,科學檢測技術在國際藝術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奇美博物館自12年前開始結合藝術史與科學檢測進行藏品研究,揭示畫作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與背後隱藏的訊息。《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即是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眾分享畫作背後的祕密。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民眾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察看作品影像與隱藏在畫作底下的細節。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表示,當學者對作品的風格、圖像或歷史背景產生疑問時,會希望藉由科學檢測找到新線索,例如透過X光、紅外線等技術,可以發現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底稿、修改細節,甚至後人修補的痕跡。有時科學檢測也能帶來意外的發現,例如畫作的顏料成分或繪畫技法與預期不符,或者畫作曾被修改、甚至被後人添加了新的元素。這些發現不僅豐富了對作品的理解,更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館方強調,雖然透過科學檢測仍然無法完全重建作品的生命史,但希望盡可能地評估作品原本的樣貌或使用的材料,讓研究人員能對作品有更完整的分析與詮釋,進而讓觀眾有機會深入認識這些珍貴的藝術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透過燈箱互動展示,認識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光線特性,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一:風車前的旅人 找到遺失的拼圖

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呈現了典型尼德蘭的村落景致。館方表示,一般來說,布魯赫爾家族的風車風景畫,經常會在鄉間的道路上放置動物的枯骨,暗示人生旅途不一定都是美好,而是充滿各種苦難。然而,在這件作品中並沒有看到枯骨,因此,希望透過科學檢測看看能否找到肉眼看不見的物件。而運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掃描後的鉛元素圖像,真的發現了畫家當時用鉛白顏料所描繪的動物枯骨原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經科學檢測發現有肉眼看不見的獸骨藏在畫作圖層下方,推測為後人所做的塗改,此一發現也完整了畫家創作這件作品的意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二: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 不同畫布拼成一幅畫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是結合宗教人物與花果靜物的特別類型。以肉眼檢視這件作品時,可以發現沿著聖露西的四周有一道銳利的細線凹痕,將聖露西與水果環串分隔開來,彷彿兩者之間的顏料層並不連續,然而從現有的畫面中已無法得到更多資訊。但經過科學檢測後發現,原來聖露西的肖像與周圍的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的畫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三: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 發現「換臉」真相

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是16世紀起流行的肖像畫類型。從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來看,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此外,當使用大面積X 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掃描時,發現畫中女子原本的臉不是我們在畫作上面所看到的樣子,而是曾有過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到了「換臉」的程度。從鉛元素分布圖來看,位於現有圖像底下的這張臉使用含鉛量較高的顏料描繪,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顯得較寬大。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鉛元素分布圖,發現畫中的女子曾被大幅度「換臉」,檢測下所呈現的臉,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較寬大。(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後人手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更多的精采內容,歡迎前往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觀賞。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 展覽時間:9:30-17:30

  •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售票通路:奇美博物館官網、奇美博物館售票櫃台、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免費入場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睽違六年,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即將來台舉辦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將於2025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登場,開放大眾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睽違六年在台個展

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兼具論述與設計實力,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之一。繼2019年的《人間自然》後,忠泰美術館再度邀請平田晃久來台舉辦個展,分享近期的重要創作與理論突破。本次展覽將呈現平田晃久如何將人類角色與自然想像融為一體,探索其更深層的創作思維。

「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與人類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展開未來建築與居住想像

忠泰美術館的長期藝術實踐「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致力邀請不同創作者離開美術館的既定場域,在非典型的展演現場,以建築與藝術詮釋「Off」的定義。作為2025奧夫塞計畫之主題,觀眾將可以一窺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激發出充滿生命力的思考與碰撞,展開對於城市、居住環境的未來想像。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海報(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創作概念「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來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並將建築視為人類、生物與自然彼此纏繞相容的生態系統。本展更進一步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Long House / House in Los Vilos, Chile(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亮點作品

平田晃久除在日本有許多代表作外,亦在臺灣設計不少建築作品。《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精選其最新作品、位於東京原宿的新地標「HARAKADO」,以及多個臺灣在地重要建築案,透過珍貴的草稿與模型,全面展現平田晃久在建築創作中的歷程與變遷。

▸ HARAKADO

HARAKADO於2024年開幕,是位於日本東京原宿的複合式購物商場。整棟建築物以「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運用大量立體玻璃帷幕打造鏡面效果,映照出外在的天氣變化與人潮車潮,使 建築物如同周邊環境的一部分。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 富富話合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住宅建案「​富富話合」,層次錯落的外觀吸引不少行人的目光。在這座建築中,平田晃久利用陽台在建築外部創造出立體且舒適的區域,將光線、微風和雨水溫和地導入這座如同生態系般的建築中。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 太田美術館

「​太田美術館」坐落於群馬縣的太田車站前,純白的建物與周邊綠意交織。該展館以促進地方創新發展為設立理念,開幕以來也吸引人潮回流,成為市民匯集的據點。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平田晃久團隊也多次舉辦工作坊,邀請民眾一同發想、討論,讓太田美術館成為一座市民參與的建築。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2.15–2025.3.30
展覽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參觀辦法|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秋季登場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將首次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合作,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以及臺灣首次以女性書藝研究為專題的「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隨著2021年10月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2024年4月3日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幕,以及12月1日連接兒美館與桃美館的「桃園市美術館新建人行連通空橋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後,宣告大美術館時代的到來。而桃園市立美術館將於2025年推出4檔國際專題展及4檔以上深掘桃園地方紋理的館內策劃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

3月初,由「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將由來自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及本地策展人擔任評審委員,決選11位來自各國的藝術家,選出每年受國際矚目的首獎。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展出當代書藝家朱振南作品

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展出「當下.朱振南書藝展」,將由當代書藝家朱振南精選其代表性書法作品60餘件,將呈現創作者在當代生活中新的藝術及審美感知,縱深的文化探尋,展現了傳統與當代的交融。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館群共同開啟藝術嶄新視野

4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展出由策展徵件獲選者「InTW舞影工作室」與參展團隊「思樂樂劇場」、「部落文化藝術團」、「陪你長大工作室」共同策劃的「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展,以及由兒美館策劃展出的「桃源文化繪本走讀散策」,前者以大型劇場打造開放式孩童展演空間,後者則以桃園文化生活出發,將在地讀本透過展覽延伸為一場春日小旅行。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桃美館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暑假期間,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本次展覽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首度攜手合作,由該館學習與推廣副總監Annabelle TAN、學前教育助理總監Elaine CHAN、學習與推廣助理總監WANG Tingting三位教育策展人與本館機構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共同策劃國際兒童藝術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本展邀請臺灣與新加坡兩地藝術家以「自然」為主題,針對兒童及家庭觀眾全新發想創作兒童藝術作品,藉此邀請兒童重新認識探索生活周遭的自然世界,進而深化兒童對於自然永續、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等重要價值的認識與理解。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首度大規模女性書藝專題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預計於秋季推出「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盧慧紋教授擔任策展人,大規模呈現耗時2年的研究專題展。本次展覽重大意義為臺灣女性書法藝術的研究填補歷史空白,透過匯聚臺灣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歐美地區的作品共計9個國家、56名/組不同世代之女性書藝家共同參與,其中更將針對本次展覽專題推出13組委託新作。本展除重新審視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家在書法領域中歷史與現狀,促進跨區域女性視野對話,也將推動性別議題在書法藝術領域的討論與認識。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書藝雙年展年末壓軸登場

年末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將推出邁入第二屆的「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教授龔卓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林俊臣擔任雙策展人,展覽名稱以「運動中的書法:從文人的案頭到諸眾的街頭」為題,從今日當代藝術策展和國際書法發展現況,回望「日常書寫」的書法視角,反思書法藝術對於當代社會的各類參與,發掘書法在今日社會、文化,乃至於政治運動場域中扮演的角色。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更多展覽活動詳情可桃園市立美術館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