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m_25468_20250213181028_955.jpg)
由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為首度在德國呈現的台灣當代雕塑展,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於柏林貝塔寧藝術園區展出。
《此地-他方》呈現臺灣當代藝術家們於「此地」及「他方」之間的游移探索,關注兩者交相作用中屢屢變動、常經改寫並重新詮釋的今昔記憶與未來歷史。本展匯聚8位臺灣藝術家:張乃文、康雅筑、林書楷、林育正、劉千瑋、劉柏村、涂維政、吳孟璋,展出作品囊括鋼鐵、石雕、織線、布料、現成物或拾得物等多元媒材,構成8種獨到的「時空轉渡之術」,讓觀眾得以立足現時此地,碰觸到既真實又虛構的彼時他方,嘗試「歷史性地思考當下」。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735.jpg)
用地方記憶、歷史文化構成「時空轉渡之術」
「不論是神話中的超自然領域或空間感知上的異鄉,『他方』都與遙想世界相關。而我們所在的當下此地,莫不來自層疊累積的過往,似熟悉又陌生的歷史、說清晰也模糊的記憶,甚或是將至而不(能)及的未來,亦可謂是一處揉合現時想像的『他方』。『此地』與『他方』看似截然不同,但卻並非完全對立無關,而常像是兩面相互映照的鏡子,甚至交纏糾葛、矛盾衝突,隨而相互定義、彼此鍛造。」——《此地-他方》策展人劉俊蘭
《此地-他方》參展藝術家們運用各自偏好的媒料或場景佈署,奠基於自身感知或個人記憶,構成八種獨到的「時空轉渡之術」,為集體歷史、社會或時代,留下印記、做出回應,作品涵蓋「現代化的想望或廢墟」、「科技發展的歷史未來」、「全球化與地方文化傳統」等三大面向。展覽試圖以特定地區的時空記憶、殊異的歷史文化建構的「他方」,作為促進共感和理解時代複雜問題的方法。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758_907.jpg)
《此地-他方》8位藝術家作品一次看
▍張乃文〈頓首〉
向來擅長挪用、拆解與重構傳統文化符碼的張乃文,在〈頓首〉中提出了他對當下世態的深刻洞察與對未來發展的省思。本應遍照光明的大日如來佛,卻緊閉雙眼、打起瞌睡,以跏趺坐於現代生活中常見的鮮紅油桶上,對比鮮明地讓「凡常人性和現代世俗社會」與「崇高神性和他方理想世界」產生碰撞,嘲諷今日世界的精神失落。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433.jpg)
▍涂維政〈BM2號石〉
在人造石浮雕〈BM2號石〉中,涂維政將畫像石、石碑、石刻等不同古文明的意象,結合資訊產物如電腦、3C通訊器材等,製作具有歷史感的「擬古物」,藉此建構新的聖像及神話系統,隱喻資訊科技成為當代神話與宗教;至此,「歷史之物」也因而成了連結過去、當下與未來的超時空之門。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630.jpg)
▍吳孟璋〈滄〉
當代都市中模組化的石版建材,見證了資本社會的快速建設與發展。藝術家吳孟璋的作品,以少量的人為介入來保存石版建材本身的語言——切鑿崩落的斷面痕跡,與精細打磨的光滑平面形成鮮明對比,有如建築斷片、像是文明遺構的殘跡,隱含了現代化之下人工與自然間的張力。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546.jpg)
▍林育正〈理型演算-梯形倆斜式〉
林育正大量收集台灣都市建築物件,如公共水道孔蓋、管線、牆柱、門把、開關、磚等,並以水泥翻模、加上自製零件組構為動力雕塑。種種現代都會碎片的挖掘與組裝、建構工程中常見的鷹架,都結合了他多年的城市漫遊與路上觀察,猶如「現代考古」一般,翻出了現代城市駁雜粗糙的赤裸內裡與根本質地。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512.jpg)
▍劉千瑋〈禁山14號II〉
劉千瑋的〈禁山14號II〉,以家族經歷四代變遷、年久失修的鄉村老屋作為創作的對象及材料,他收集老屋的土磚、屋瓦等部件,將其逐一分類、移地組構、重新詮釋,既指向個人與家族的過往,也涉及現代化過程中的鄉村縮影、地方的集體歷史。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996.jpg)
▍林書楷〈積木城市語錄〉
林書楷的「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源自其舊宅被拆毀時,他對現代城市發展的虛幻與變動無常的震撼感知。他運用家族產業的傳統鑄造模具,建構出一個具備城市印象的烏托邦世界,藉此讓現代化發展與傳統工業、知識傳承、家族記憶形成有機辯證又交相融合,也讓虛構與真實、記憶與當下得以交織與穿越。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687.jpg)
▍劉柏村 〈金剛登天〉
劉柏村的鋼鐵雕塑,關注天地演化與現代文明進展,交織著宇宙歷史概念的宏大敘事和個體微渺存在的思索。在〈金剛登天〉中,他將極力「登天」的無數小金剛以疊羅漢的方式呈現,既隱喻自我超越的意欲、崇高的精神追求,同時引發人類與世界關係、存在景況與文明烏托邦的反思。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732.jpg)
▍康雅筑 〈手提箱、履旅縷之介〉
投入研究傳統紡織技術、材料和紋樣,頻繁旅行、經常於各地駐村創作的康雅筑,以收集的布料物件、特別是經緯線材的編織,編結出個人生命行旅的記憶軌跡,也牽引出不同的文化、歷史和故事。她將旅程作為踏查、溯源和連結的行動,挖掘地方、探究脈絡、見證在地物質文化,同時激發關注身份、性別或勞動等全球化移動的複雜問題,作品中種種的步履、旅程、線縷,都交織著「此地」與「他方」纏繞的多重意義。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510_737.jpg)
首度在德國呈現的台灣當代雕塑展
朱銘美術館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繼承台灣雕塑家朱銘之志,定期策劃不同主題的雕塑展覽、論壇、工作坊等,致力推廣雕塑藝術及教育。2023年,館方進一步成立「臺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以現、當代雕塑為關注核心,逐步建構台灣雕塑發展的主體性;近年更加強串連國際的力道,與海外美術館、學術機構、藝術展會及策展人,展開聯繫並建立夥伴關係,期待在國際雕塑領域中為臺灣開啟一扇出入大門,《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即是成果之一。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308_292.jpg)
策展人劉俊蘭表示:「《此地-他方》回應了已故奈及利亞策展人恩威佐(Okwui Enwezor)提議的『歷史性地思考當下』(thinking historically in the present),在歐陸當代藝術重鎮之一的柏林市中心,增添了一個獨特的接觸區,拉近意義多重的『他方』與『此地』之間的距離,也對照思索彼此的差異與相互的關係。」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 朱銘美術館雕塑展《此地-他方》在柏林!8位台灣藝術家用雕塑轉渡時空](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2/25468/atl_25468_20250213180627_206.jpg)
《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
展期|即日起至2025.03.02
展場|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