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米蘭設計週】LOEWE及25位藝術家的「茶壺」妙想!實驗釉料、顛覆比例、燃燒工藝的創意實驗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工藝」始終存在LOEWE的品牌核心,不只體現在伸展台上的時裝和高級訂製服,也透過一次又一次對「器」和「物件」的再詮釋傳達。

LOEWE2025米蘭設計週帶來《意壺好茶》(LOEWE TEAPOTS)特展,邀25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設計師及建築師,展開以「茶壺」為題的創意實驗。25款作品有的形態像珊瑚、有的姿態優雅如天鵝、有的樣態擬人長出手腳和臉孔,從壺鈕、壺嘴、壺身到壺柄各自有戲,釉色及紋理各自精彩!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Rosemarie Trockel/Patricia Urquiola。(圖片提供:LOEWE)

從25只工藝茶壺,吸收跨學科靈感與多元茶文化

參與「LOEWE TEAPOTS」的25位藝術家,各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日本、英國、中國、韓國、南非、黎巴嫩、美國、德國等地,涵蓋建築師、陶藝家、畫家、視覺設計師、編織藝術家等身份,其中幾位更是自身領域大師級的人物,如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David Chipperfield,及日本當代設計指標性人物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Tommaso Corvi Mora/王澍。(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Inchin Lee/深澤直人。(圖片提供:LOEWE)

25個創作者,代表25種對茶壺的不同見解,從作品中不僅能看出個人創作風格,及跨學科的靈感注入,也能透過多樣的茶具形態,窺見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茶文化。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Sam Bakewell/Suna Fujita 工作室。(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Rose Wylie/Laia Arqueros。(圖片提供:LOEWE)

「LOEWE TEAPOTS」亮點作品8選

▍傳統中創新:陶瓷的釉料與紋理實驗

多位藝術家選用傳統的瓷器、陶瓷為材,但處理材料的方法各有獨特之處,讓茶壺的釉料及紋理展現多變、創新的樣貌。如來自日本、專精瓷器工藝的新里明士(Akio Niisato)為茶壺賦予佈滿淺而細小的孔洞,讓光線得以穿透壺身。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新里明士。(圖片提供:LOEWE)

另一位日本陶藝家崎山隆之(Takayuki Sakiyama)的作品質樸又高雅,表面帶有富手感的螺旋紋理,壺柄線條如天鵝頸般優雅。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崎山隆之。(圖片提供:LOEWE)

曾為LOEWE打造單色釉陶瓷作品的中國陶藝大師鄧希平,讓茶壺呈現直立式設,壺柄及壺嘴巧妙呈現對角線佈局,綠與棕色交織的釉色流動於壺身,展現工藝家精湛的釉燒技藝。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鄧希平。(圖片提供:LOEWE)

南非陶藝家Madoda Fani選擇不為茶壺上釉,讓表面呈現磚紅色並帶有細孔,當熱水注入、茶葉舒張後,茶味將慢慢滲入黏土中。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Madoda Fani。(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安永正臣/陸斌。(圖片提供:LOEWE)

▍顛覆常規:翻完茶壺比例、材質的奇想

另有一派藝術家聚焦於改造茶壺的各個部位,透過大膽改變壺柄(把手)、壺身、壺嘴等的比例、形狀及材質,顛覆茶壺的製作規範,帶來破格之作——誰說茶壺得要壺身渾圓、壺嘴纖細彎弧?來看藝術家們如何重新詮釋茶壺的形貌。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韓國陶藝家Jane Yang-D’Haene的茶壺身形瘦長、壺嘴小巧,表面纏繞著看似鱗片、磨損的黏土條。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Jane Yang-D’Haene。(圖片提供:LOEWE)

創作跨足立體雕塑與平面繪畫的黎巴嫩藝術家Simone Fattal,及陶作富雕塑感的日本陶藝家道川省三(Shozo Michikawa),不約而同為茶壺搭配皮革手柄,並都選擇拼接異材質呈現。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Simone Fattal/道川省三。(圖片提供:LOEWE)

獲普立茲克獎肯定的英國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建築作品以乾淨俐落的線條與結構著稱,透露著節制的美感,而他創作的茶壺也是如此,鈷藍色釉面壺身是簡潔的圓柱狀,配上藍色深淺紋理交錯的銅製手柄,現代感與些許質樸氣息交織。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David Chipperfield。(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Walter Price/Dan McCarthy。(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TEAPOTS」作品:Minsuk Cho。(圖片提供:LOEWE)

《意壺好茶 LOEWE TEAPOTS》參展藝術家

Laia Arqueros(西班牙)、Sam Bakewell(英國)、陸斌(中國)、陳旻(中國)、David Chipperfield(英國)、Minsuk Cho(韓國)、Tommaso Corvi Mora(義大利)、Madoda Fani(南非)、Simone Leetal(黎巴嫩)、Suna Fujita 工作室(日本)、深澤直人(日本)、Inchin Lee(韓國)、Dan McCarthy(美國)、 道川省三(日本)、 新里明士(日本)、Walter Price(美國)、崎山隆之(日本)、王澍(中國)、Rosemarie Trockel(德國)、Patricia Urquiola(西班牙)、Edmund de Waal(英國)、Rose Wylie(英國)、鄧希平(中國)、安永正臣(日本)、Jane Yang-D’Haene(韓國)。

工藝是嚴謹的學問,也是充滿玩心的工具

LOEWE九度參與米蘭設計週,每回都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一同實驗創意,在茶壺之前,椅子、燈具、籃筐等都曾是他們實現奇思妙想的載體。像是2023年「LOEWE CHAIRS」以椅子為創作主題,展現不同材質的編織技法,從皮革、拉菲草、羊毛氈到金屬箔片都是材料,常被視為「傳統」的編織在此成了前衛的技藝。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2023米蘭設計週「LOEWE CHAIRS」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圖片提供:LOEWE)

隔年的「LOEWE LAMPS」邀來24位藝術家創作燈具,陶、木枝、馬毛、皮革、日本和紙甚至是現成物如打火機,都被融入作品,試驗不同材質與光源的互動效果。透過與不同文化背景、各有所長的創作者合作,LOEWE期望將傳承已久或新創的設計與工藝知識,拓展至更寬廣的領域。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2024米蘭設計週「LOEWE LAMPS」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圖片提供:LOEWE)

早在19世紀,一群西班牙手工藝匠人在馬德里成立皮革工坊時(LOEWE前身)時,工藝就註定烙刻在LOEWE核心,當時匠人們手工打造皮件,也做畫框、菸盒和手袋,雖載體不同,但都對工藝和材質極其講究,為日後品牌發展打下紮實基礎。時隔一百多年,LOEWE在前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十年帶領下,褪變為時髦不媚俗、富人文氣息、鬼靈精怪的文藝青年,雖「人設」有了轉變,仍沒忘記強調工藝的初衷。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LOEWE《意壺好茶》重新詮釋茶壺!邀25位藝術家實驗釉料、顛覆壺身比例
LOEWE 2025米蘭設計週《意壺好茶》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LOEWE《Crafted World》移展東京!西班牙美學遇上日本文化,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西班牙時尚工藝品牌LOEWE首場大型展覽《Crafted World》,繼首站上海後,將於2025年春天巡迴至東京原宿,329日至511日展出。這場由品牌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親自策展、國際建築事務所OMA設計展場的年度大展,將揭開「工藝」與「文化」對LOEWE乃至於時尚的重要性。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Crafted World》主視覺/上海站門面。(圖片提供:LOEWE)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Crafted World》東京站亮點展品:Taylor Russell出席Met Gala晚會穿著的LOEWE訂製服/Beyoncé’s2023年「Renaissance World Tour」世界巡迴演唱會訂製舞台服。(圖片提供:LOEWE)

第一次,LOEWE以公開展覽細說品牌故事

想要深入了解LOEWE,《Crafted World》是不可錯過的機會。本展不僅是Jonathan Anderson十年LOEWE旅程的集大成之作,更是品牌首個大型公開展覽,全面介紹了LOEWE創立至今178年的創意、工藝革新歷史——19世紀創業;20世紀成為西班牙皇室御用供應商;隨後被LVMH集團收購;推進到2013Jonathan Anderson上任以來,將工藝、文化收束為LOEWE根本的十年重整之路。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Crafted World》上海站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Crafted World》東京站亮點展品:LOEWE 2024秋冬女裝刺繡珠飾、氈及皮革蘆筍手提包/刺繡珠飾、樹脂甜瓜手拿包。(圖片提供:LOEWE)

究竟LOEWE對「工藝」的執念從何而來?一個多世紀以來,又是如何延續?《Crafted World》透過6大主題,由Jonathan Anderson親自向觀者揭秘,故事從滋養LOEWE的西班牙文化說起,一路延展至品牌經典設計、工坊幕後,最後步入工藝家、藝術家們的創作宇宙,誠摯向「畢生奉獻給手工藝的工匠」致敬。東京站也將呈現大量LOEWE與日本創作者共創之作,爬梳品牌與日本文化間的淵源。

→ 複習《Crafted World》上海站6大主題展區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Crafted World》上海站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LOEWE遇上日本文化,精彩合作3選

▍吉卜力工作室聯名系列

1973年,LOEWE在日本開設歐洲以外的首家專門店,自此展開與日本文化的深厚聯繫,近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與「吉卜力工作室」的多次合作,跨界聯名系列讓《龍貓》、《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經典人物躍上包袋與服飾,成就時髦與趣味兼具的單品;《神隱少女》原宿快閃店重現動畫裡水中車站、大紅燈籠等經典場景。不僅如此,LOEWE更於疫情期間提供「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長達3年的贊助,讓館方能持續營運,讓更多人感受手工製作的魅力。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LOEWE X 吉卜力工作室《霍爾的移動城堡》及《龍貓》聯名單品。(圖片提供:LOEWE)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LOEWE X 吉卜力工作室《神隱少女》快閃店。(圖片提供:LOEWE)

▍日本工藝家為LOEWE訂製作品

LOEWE也多次與日本知名工藝家合作,如巴賽隆納旗艦店「CASA LOEWE Barcelona」內的巨大竹雕塑出自四代田辺竹雲斎,他擅長以「虎竹」創作立體雕塑,作品姿態狂妄、帶有密集緊湊的視覺感,旗艦店內的竹雕就彷彿在整個空間裡穿梭跑動,環抱樑柱、包裹門口、漫步天花;2024聖誕禮品系列攜手京都Suna Fujita陶藝社,結合陶作、刺繡、印花、皮革鑲嵌等工藝,重現從深海、綠地到外太空一幕幕童真夢境。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LOEWE巴賽隆納旗艦店內四代田辺竹雲斎作品。(圖片提供:LOEWE)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LOEWE X 京都Suna Fujita陶藝工作室2024聖誕禮品系列。(圖片提供:LOEWE)

▍LOEWE工藝獎中的日本工藝美學

再望向LOEWE為挖掘全球新銳工藝家舉辦的「LOEWE 工藝獎」,也常有日本創作者入選及獲獎,如2023年最大獎由日本工藝家Eriko Inazaki拿下,他將陶瓷做出如織品、布料的柔軟視覺感,突破過往對手工陶作的印象,被評審團認為技巧傑出、甚至是前所未見;同年優異獎得主之一Moe Watanabe則以木作獲選,他自日本東北地區採集胡桃木樹皮後,將其塑為簡約的方形盒子,俐落外形呼應著日本花道中的花瓶,側面樹皮重疊處則以簡單的針線固定,帶有傳統縫補工藝的意味。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日本工藝家Eriko Inazaki陶瓷雕塑。(圖片提供:LOEWE)
東京LOEWE《Crafted World》時尚工藝展!回顧吉卜力工作室、工藝家聯名等精彩作品
(圖片提供:LOEWE)

上述作品多將於《Crafted World》東京站展出,若想了解LOEWE工藝與美學如何煉成,認識日本文化如何影響LOEWE的創作,這場展覽不容錯過。

2025 LOEWECrafted World》東京站

展期|2025.03.2905.11

地點|東京都渋谷区神宮前 6-35-6

門票|免費入場

FENDI法棍包「Hand in Hand」工藝展登台!巧奪天工的純蕾絲、木雕特製Baguette亮相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近賞巧奪天工的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等7款特製Baguette

“ It's not a bag. It's Baguette! ” 經典美劇《慾望城市》主角凱莉(Carrie)被搶劫時的一句驚呼,讓暱稱「法棍包」的FENDI Baguette,從1997年誕生至今仍備受擁戴。

闖進時尚迷的精品收藏櫃近30年,Vintage FENDI Baguette始終經典,新款則隨時代不斷進化——2020年,以Baguette為主角的「Hand in Hand」企劃問世,FENDI結合自家製包技藝、義大利各地的傳統工藝,將編織、刺繡、木板印刷、蕾絲等工藝手法,引進包款的製作過程,成就時髦又富匠心的Baguette,其與常規版大不相同,收藏價值極高。想要近賞這些工藝臻品的細節?別錯過9/4~9/7於台北登場的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 Baguette「Hand in Hand」匠心工藝展

地點|FENDI 台北新光三越Diamond Towers精品店

時間|2024年9月4日(三) - 9月7日(六)

入場方式|預約制,預約鑑賞專線:02-8773-6061 

IT Bag始祖,世紀末風靡全球的「法棍包」

1997年,FENDI家族第三代傳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設計的「Baguette」問世,細長包身上點綴雙F Logo,獨特外型打破90年代盛行的極簡主義設計規則;取名也很有意思,之所以用「法棍」命名,源自設計師期待人們穿戴這款腋下包時,能像法國人帶著法棍漫步於街頭那般,既洋溢自在、寫意的生活感,也不失時髦和優雅。2000年前後,FENDI Baguette在《慾望城市》的推波助瀾下,熱賣將近10年,堪稱當時的IT Bag。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慾望城市》主角凱莉肩背FENDI Baguette/FENDI Baguette 2021形象廣告。(圖片來源:《慾望城市》劇照、FENDI)

對FENDI來說,Baguette是辨識度極高的品牌符號、不斷變化的創意載體,於是透過「Hand in Hand」工藝企劃,為經典包款注入新意,也藉此延續義大利各地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出自本企劃的Baguette,內袋都印有工坊的名稱、地點和「FENDI Hand in Hand」標誌,極具收藏價值。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FENDI 2021年在羅馬總部舉辦的「Hand in Hand」工藝展。(圖片題供:FENDI)

盤點6款來台「Hand in Hand」特製Baguette

01 Basilicata|流傳千年的編結絨毯工藝

出身南義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的藝術家Marianna D’Aquino,專精絨毯製作,她所擅長的手工編結絨毯技術已有千年歷史。以此技藝做成的絨毯,可透過繩結調節絨面的密度、高度、色澤濃淡,巧妙創造出三維的圖案效果。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創作Baguette時,D’Aquino以框架式織機為工具,透過由下至上的垂直操作,為包身賦予紅色針織表面,並裝飾白色植絨羊毛條紋,為經典注入活潑風格。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2 Calabria|金雀花的恩賜

在沿海大區卡拉布里亞(Calabria)首府科森紮(Cosenza),不同世代的匠人之間,流傳著「ginestra」金雀花纖維紡織工藝,其全程由匠人手工製作,無需耗電和複雜機械,也用不到任何化學品,生產過程零污染。每年夏天,當地人會採集灌木,用純手工的方式將其加工為原生態的纖維,最後編織成型。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與義大利布料製造商Fabbrica Tessile Bossio共創的Baguette,就以金雀花纖維作為包身主體,四周的穗飾也採用同樣材料,由匠人手工編織而成。細節充滿卡拉布里亞風情,如包身上的嫩粉、亞麻色圖樣,靈感來自當地傳統花紋;經典的FF Logo也以純天然植物染料進行染色,展現質樸一面。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3 Marche|祭服刺繡工藝躍上包身

義大利中部馬爾凱(Marche)大區匠人代表,是來自聖喬治港(Porto San Giorgio)的Elena Ciarrocchi,她專精於宗教祭服的修復與製作,並將這種古典服裝工藝融入個人時裝作品,以傳統工法創造摩登、炫麗的視覺效果。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出自Ciarrocchi之手的Baguette,外部以薄荷綠雲紋綢為主要面料,內是清麗的蜜桃色真絲,氣質典雅。包身上的對稱花卉圖樣,由亮銀線、彩線刺繡而成,花瓣與葉片會隨著觀看角度的轉換,展現出微妙的色澤變化。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4 Emilia Romagna|木板印刷再現古典穗飾

1826年,Pascucci家族工坊在甘貝托拉(Gambettola)創立,其精通手工木版印刷,長年依循地方傳統,先在梨木板上雕出精美花紋,接著利用廢鐵銹將花紋反覆印於麻布紡織品表面,再進行染製。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創作Baguette時,Pascucci工坊再現了來自家族檔案館的復古穗飾與花卉紋樣,以手工技法將其印於粗麻布料,呈現巧克力棕色,呼應同色系的FENDI cuoio皮革包帶、及雙F Logo鎖扣。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5 Lazio|以工藝復刻古羅馬精神

羅馬所在的拉齊奧大區(Lazio),擁有淵源流長的大理石細工鑲嵌、金銀雕琢工藝傳統。珠寶巨擘Massimo Maria Melis更是結合兩者,將工藝推向新高度,他用古錢幣、彩色玻璃、大理石製作出的首飾,富古羅馬風格,其背後的繁複工藝在義大利獲得廣泛好評。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在「Hand in Hand」計畫中,Melis運用脫蠟法,結合手工雕刻大理石鑲嵌而成的銀質鍍金貼花「鑲框」,成就神秘感與古典氣息交織的Baguette。包中所見的「鑲框」,製程中採用了古羅馬工藝「granulatura」,為古董黃銅硬幣、彩色玻璃等飾品的邊框外側,賦予如稻穗的細緻紋樣。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5 Abruzzo|巧奪天工的純蕾絲包款

生活在阿布魯佐(Abruzzo)城市拉奎拉(l’Aquila)的匠人Simona Iannini,擅長自15世紀流傳至今的古老蕾絲工藝「tombolo aquilano」,其特點在於匠人絕不會剪斷織線,而是在多條連續的織線上,透過不斷交叉、縫合、打結來勾勒圖案。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Iannin便將這項巧奪天工的蕾絲工法,運用於FENDI Baguette,光是製作包身,就得花費超過100小時;加上包裡沒有內襯,還要透過「掛漿」工藝加強包身的挺度,接著在木質模具上乾燥3天,才能完成一只純蕾絲Baguette,工藝及收藏價值堪比珍稀珠寶。此外,包款上還可見橄欖木細節,靈感來自蕾絲工藝中不可或缺的木質線軸,匠人先是將織線編成網狀,再把FF logo嵌入其中,還為包身特製蕾絲肩帶,無處不是匠心。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06 Valle d’Aosta|木雕工藝也能造包

在北義的奧斯塔河谷(Valle d’Aosta),FENDI攜手木工師Ornella Crétaz演繹傳統胡桃木雕技法,這種手工鑿刻技藝起源於當地的冬季休閒活動,可創造出精緻如蕾絲的幾何與花卉紋飾。為FENDI Baguette,Ornella用一整塊椴木打造出柔軟框架,然後將黑色漆皮折為U形,包覆底部與兩側,最後鑲入金色飾釘。扇形、菱形、花卉紋飾與FF鏤刻字母交錯排列,與光滑的黑色包身、漆皮配飾形成華麗對比。

FENDI「Hand in Hand」工藝展快閃台北!Baguette純蕾絲、胡桃木雕刻版本亮相
(圖片提供:FENDI)

資料來源|FE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