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國際視野,落實真正的的永續在地行動,由臺馬合作的2025永續共創雙年展於近期啟動。秉持著「真正的永續,是環境、經濟與社會的三方平衡」,與大眾傳達——平衡——已成為我們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
共創永續未來:臺灣 × 馬來西亞合作計劃
ATS 美學聚落、P Lab 地方創生實驗室,與臺灣 AACC 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攜手合作,舉辦2025永續共創雙年展「平 BALANCE」,於臺北赤峰街舉行「平衡啟程:赤峰永續散步日」拉開序幕。美學聚落自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跨界媒合與智慧分享,過去兩年曾與法國藝廊與義大利市府合作策展。P Lab 地方創生實驗室致力於以共創為核心,透過藝術、設計與社區參與,探索地方發展的永續可能性。
台灣 AACC 亞洲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致力於為文化與創意找到地方新方向,重塑全新的文創經濟,讓昔日因時代變遷而冷清的「打鐵街」,成功翻轉。這三個單位的雙年展合作,以「平 BALANCE」為核心,透過藝術駐村、風土共創、設計工作坊等形式,激發在地創意,共同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的平衡點。如同P Lab執行長卓衍豪所說: 「期待透過這場雙年展,與更多夥伴攜手,讓“共創”成為“共行”,推動地方創生的實質改變。」

藝術駐村 × 風土共創——讓藝術成為地方的靈魂
於四月起啟程怡保的藝術駐村計畫 ,是雙年展的第一階段「在地行動」。透過駐村共創,讓藝術與地方文化碰撞出嶄新火花,邀請臺灣藝術家王國仁(阿殘)以及居住在臺灣的西班牙藝術家邵曉露(Tavira)來到兵如港駐村2個星期。透過風土導讀,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工藝與人文故事,並與怡保陶藝家陳愇焱和怡保出生的插晝家NOvia冼佩珊進行聯展。同時,藝術家阿殘也將在兵如港留下大型地景藝術,有望成為新的文化地標。
這次駐村除了藝術家的個人創作之外,並將舉辦共創工作坊,甚至走進工坊學習傳統技藝,希望慢慢將生活的社區打造成一個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孕育美學與文化永續的新可能。

城市導讀 x 智慧分享 × 永續解方——探索建築、人文與環境的共生關係
一座城市,最迷人的不只是它的高樓,而是它的故事。今年雙年展將邀請建築師、設計師、地方創生專家,透過城市導讀帶領大家走訪怡保與檳城的歷史街區,深入瞭解老屋復興、老街活化的案例,思考人與空間的關係。特別來台出席「平衡啟程:赤峰永續散步日」的綠色白金獎項建築師邱曉璇談到她用十年韌性,打造霹靂州第一座獲得 GBI(Green Building Index)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1 Lasam時表示:「永續與平衡,源于尊重自然、珍惜資源與和諧共生的智慧。」。台南的老屋古蹟修復設計師徐偉泓,則認為延壽老屋不只是衡度環境生命,更是續命文化載體的永續使命。

雙年展的第二階段,將在檳城舉辦永續論壇,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從綠色建築、高齡化設計、環境永續 到 老街活化,分享他們的專業經驗、實踐挑戰,AACC 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王贒勲: 「期望透過這些跨界對話激蕩出新的可能,讓永續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可行的未來!」
永續 × 手創 × 對話沙龍——讓市集成為文化交流的場域
市集不只是買賣,更是一種文化交流。今年雙年展也將設特色市集,結合職人工藝、環保理念與當地文化,展售由馬台職人聯手打造的永續作品。來自馬台兩地的職人品牌,也將在現場的對話沙龍環節中,分享品牌的理念,讓大家更深入理解創意如何與地方文化共生,如何讓“綠色設計"成為一種日常選擇。

攜手共創:啟動永續藍圖
「平衡,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在不斷的調適與學習中,找到與世界共存的最優解。」在這次雙年展中,主辦單位以「平BALANCE」為核心,探索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的關係。如同美學聚落的執行長陳悠溱所說:「真正的永續來自於各個面向的動態平衡——生態與發展、傳統與創新、個體與社群」。
2025永續共創雙年展——平 BALANCE,將於4月展開,計畫持續至12月,匯聚駐村共創、論壇交流與市集展演等多元活動,從藝術、美學與建築的全新視角點燃永續發展的熱情。期盼在這一年期間,共同啟動改變社會與城市未來的動力,讓永續成為我們的日常選擇,並在一路上集結更多夥伴,一起繪出充滿希望與創新的永續藍圖。

資料提供|美學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