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地震,帶來了毀壞與絕望,卻同時也帶來新生與希望,南投魚池鄉的這棟建築,用木構造連結起了內和外、新與舊,休憩其中,令人感動未來仍然很明亮。
1999 年9 月21 日台灣時間凌晨,發生在南投的一場大地震,震碎了許多人的家園,然而絕望之間,卻也開啟了一條條新生的路;建築師黃明敏因為這場劫難而回到了南投,看著頹倒的老家以及長輩留下來的一塊土地,黃明敏決定以自己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多年經驗,在這片土地投注夢想,他用了長達兩年的時間規劃、加上施工監造,創造出一個令人感動的木空間。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英國諺語說,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黃明敏有幸身為建築師,親自蓋起了自己夢想中的城堡,對於發想起源,他笑說:「難得自己當業主,就很揮霍啊!」這裡的揮霍指的心境上的放縱,屏除教條,單純從多功能、度假的空間角度切入,帶著一點點實驗色彩,把平時不可能被業主同意的創意用在自己的家,「如果點子行不通,頂多自己打槍自己,哈哈!」於是他打破了一般住宅三房兩廳的限制,開放式的空間規劃,只用家具、家飾來區格臥室、廚房、客廳……等,不被結構或隔間牆侷限,也為往後可能改變動線使用的需求留伏筆。
在國外旅行、住遍五星級飯店,最讓黃明敏懷念的,卻是老家土角厝懷舊的味道,他捨棄包裝,只想完全呈現材料的本質,考量到基地以前曾是湖泊,泥炭土的地層濕度非常重、質地又軟,所以建築上便以木頭為主材料,因為輕、較不會對土地產生負擔,碰巧以前熟識的木材商知道他的需求,便提供了非洲櫟木作為整個建築物的主結構,仔細數數總共用了22 根木柱,看著粗獷的原木質地佇立屋中,主視覺是一種壯闊的氣勢,卻蘊含著撫慰人心的溫度。
形隨機能而生
然而施工過程並不是一直都很順利,鄰居、長輩參觀時都會質疑種種實驗性的作法,好比多得誇張的木柱、好比把結構裸露在外而不用裝潢包裝起來……,但黃明敏堅持讓建築量體成為室內裝修的一部份,不把牆柱、天花板做繁複的室內裝修,他說:「形隨機能而生」,大量使用木頭是考慮基地條件、與可能發生的地震,而使房子盡可能輕量化,但他偷偷透露:「我很怕弄得像小木屋」,所以交錯使用輕鋼構,同樣是可回收的材質,延續著他環保的概念。
房子裡的另一個驚奇,是寬達8 米的木格柵,一拉開,原本的木牆馬上讓位給日式簷廊,而眼前竟是無限延伸的田園山色,漂浮在空氣中的只有葉稍婆娑與鳥叫聲,黃明敏很得意:「這木格柵兼具防曬、防盜、紗門等多功能」,橫式結構,讓傍晚的陽光透過格柵、在牆面上印出一條一條光的痕跡。
舊感情 ╳ 老家具
屋子裡幾乎所有家具都是黃明敏親手畫設計圖,再交給木工師傅做出來的,這些老師傅懷著一身精湛的技藝,卻漸在重視速食家具的時代洪流裡埋沒,黃明敏的家提供了舞台,他們專精的榫接技術完美演繹了實木家具的原貌,從書櫃、桌子、燈具、床、椅、戶外家具……,全部手工製作,也呼應著建築物強調自然素材的延續性,不用臘多加處理的家具,讓人使用的痕跡可以慢慢被記錄下來,即使過了幾十年,木頭的價值會經過時間的淬煉而更有味道。
有別於都市生活,在木空間裡的日子,不只在室內,推開門,也和戶外有了交流,黃明敏說:「進入這個場域、心境也隨著轉換、鬆了,身體達到休息、心靈則盡量放空,什麼都不想,」他補充:「完全放空還要自己要再慢慢修煉,哈哈!」
文|許睿詅 攝影|林政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