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又創意的木設計 臺灣建築師,歐普拉都稱讚

利用50 個方盒,堅持虛實交錯,前後左右開口都須兼具功能性與設計感,這是全員微醺時共同創作的「浮雕」。

誰說好的木設計非要採用昂貴的原木?在預算精簡,有限的空間,如何運用自然素材,讓素材說話,並兼具功能性,彈性與格調?且看美國媒體名人歐普拉都讚賞的紐約建築師黃金樺如何施展設計功力。

 


踏進紐約市曼哈頓成衣區(Garment District),來到38 街與第八大道口的棕色舊廠房大樓;仰望16 樓窗戶,不禁疑惑,榮獲2010 年「全美50大傑出亞裔創業家」殊榮,設計受到媒體名人歐普拉大力讚揚,出身臺灣的建築師黃金樺,他創辦的PLAN 事務所辦公室會是什麼模樣?成衣工廠化身創意集散地步入大樓的高挑梯廳,觸目是電影、電視、廣告、建築師事務所、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公司的收件信箱。這棟大樓與成衣區多數廠房一樣,幾十年來,曾經嘈雜著縫紉機聲、收音機聲與成衣工人排隊等待上工的寒暄,日夜趕工,織就出紐約的時尚重鎮地位;現在,大樓早已搖身一變,成為創意與設計智慧的集散地。


電梯直上16 樓,某些樓層開門的瞬間,仍見到少數服飾店總部辦公室,角落還堆疊著一落落的碎布料。抵達16 樓, 其中一扇門前標示:「PLAN architecture | design | strategy」。來不及尋找門鈴,大門卻開啟了,迎接我們的是個熟悉的臺灣面孔。35 歲,高大、有設計感的著裝,他是在彰化成長,畢業自東海大學建築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的黃金樺。「Welcome !」順著黃金樺的手,往室內看去。「嚇!」確切來說,引領我們入內的不是黃金樺,而是PLAN 團隊的設計:穿透窗戶的充足日光,溫和的木色調空間氛圍。


如神召喚的自然光線
踏進室內,四壁就有兩面牆開著大面積窗戶,自然光大剌剌在空間中延展,穿透「浮雕」狀的隔間,充盈滿室。辦公室挑高約4 公尺,實際坪數僅約25 坪,竟能包含接待區、茶水間、會議室,辦公區與一張偌大的模型桌;最多可以同時容納10 名成員一起工作。
「在有限的空間運用設計創意,而且沒有任何空間被浪費掉,」美國媒體名人 歐普拉親自在她創辦發行的《O Magazine》報導中,評論並稱許黃金樺的設計。PLAN 事務所的辦公空間,也貫串了黃金樺的設計精神。他的設計思考是什麼?彈性,延展性與材質原貌,是黃金樺的設計策略。

 


2005 年, 黃金樺與協同主持人建築師貝利(George Berry)一起創立PLAN 建築師事務所。草創初期,事務所臨近華爾街附近的南街漁港(South Street Sea Port)住宅區;然而,當案量愈來愈多,小小辦公室面臨空間瓶頸。「辦公室太小了,只要有三個建築師同時在開電話會議,一個人開口,另外兩個人就必須住嘴,否則會聽不見電話那頭的聲音,」黃金樺描述當時的窘境。2008 年,黃金樺與貝利對於事務所前景愈來愈嚴肅,著眼未來發展潛力,決定另尋辦公室。他們延請租屋仲介尋找新辦公室,條件是:「地址必須位於設計產業聚集處,租金要能付得起,空間不能太小,而且,還要能啟迪創意。」一整個月,仲介每每找到新標的,團隊成員就一起去看房子,共同決策,「我想要全員一起來決定新辦公室,有一種認同感」,黃金樺說。滿意的地點難尋。大家幾乎放棄之際,他們來到38 街與第八大道口看屋。「原本不抱期望,沒想到,大門一開,看到整整兩面牆的大窗戶,陽光射進來,彷彿是神的召喚!」他形容,一見這個自然光充滿13 英呎挑高的空間,團隊成員都很雀躍,「決定即使租金貴一點,也要租下來。」

 


充分運用材質元素
確定搬遷新辦公室,該怎麼給空間一個適當的氛圍?黃金樺決定讓原本成衣工廠的天花板與管線外露,凸顯空間的歷史感;一方面利用兩牆大窗,不讓任何陳設遮住自然光;一方面需要考慮日後因業務成長,空間不敷使用時搬遷傢俱的彈性;最後,必須以有限預算作出格調;於是他選用便宜、易取得、延展性高的膠合板作為主要材質。由於膠合板沒有漂亮的原木木紋,所以一般設計師只用它來作夾層或隔間,外貼其他木皮,或塗上一層有顏色的漆。但是,黃金樺反其道而行,他認為,表面經過適當處理,膠合板也能很有質感。於是,黃金樺捨棄系統家具,延請有經驗木工裁切長約76 公分,寬約38 公分的木盒共50 個,經表面處理再塗透明漆,「木紋一樣好看!」他強調。把50 個木盒當作一個個「積木」,像是創作浮雕般,堆疊出虛實交錯前後相間的格調;功能上,要作為隔間,隔開接待區、會議室與辦公區;當然,站立的木盒還要能方便放置檔案與書籍。
 


為了打造這座兼具彈性、功能性與格調的「浮雕」,全員在周末搬家,晚上吃完慶功宴,在紅酒微醺中回辦公室合力創作,清晨大功告成,很是浪漫。
「這種隔間是把經營上的未來規劃進來,有朝一日擴編與搬遷,木盒可以機動性拆卸、調動、重組,如果不夠,未來再增補木盒即可,」他解釋。


一物多用的彈性
不僅隔間,大門接待區的四方型小空間也兼具功能性與格調。門以兩層膠合板黏成,從左邊開門,裡面是小型茶水間,檯面上放置咖啡壺,茶包等,檯面下是桶裝礦泉水;把門向右開,竟然放置著秩序井然的電腦工作站。小空間的另一面木板牆朝向會議室,塗上特製漆就是啟發腦力激盪的黑板。一物三用。坐在會議區,感受光線自「浮雕」穿透,從虛實交錯的木盒間隙望向辦公區,實習生正在大桌上凝神製作建築模型。在辦公區,少數木盒鎖在無窗的牆面,供個人收納;而中央的模型桌則是購自IKEA 的廚房桌檯。


「我們好喜歡這木紋,還特別訂做一個樑,把桌子撐起來。」黃金樺說,當實習生人數較多,模型桌也能充當辦公桌,很有彈性。務實運用空間與材質,成員不僅不覺得擁擠,而且都喜歡來這裡工作。黃金樺也把這種設計策略運用在知名業主――非營利組織「Teach for America」遍布全美國的辦公室空間,協助打造有創意與生產力的工作環境。難怪黃金樺的設計能得到歐普拉的讚賞;還獲頒2010 年「全美50 大傑出亞裔創業家」肯定。好設計不見得要買原木,花大錢;尊重場域元素,務實為業主荷包打算,彈性運用材質,黃金樺的膠合板木設計,也能創造出獨特的創意格調。

PLAN architecture | design | strategy
Add / 555 8th Avenue, Suite #1602,
New York, NY 10018
http://www.plandesigngroup.com

 文|藍麗娟 圖片提供| PLAN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2024年底,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的台中「勤美術館」啟用。而隈研吾除親臨開幕記者會,也在分享會上,特別介紹了多件與勤美術館設計理念相近、融合自然景觀與環境的建築作品。

位於台中草悟道上的勤美術館,於12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其為隈研吾在台的首座美術館作品。考量到周圍有酒店、住宅、商場、教堂等建築環繞,因此,隈研吾建築團隊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唐草」圖騰為設計靈感,運用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圈起建築及四周的互動動線,使其和諧地與街區、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國際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而在曲面綠屋頂上,也建置了能灌溉植物的水源循環系統,之後人們也能順著階梯、踏上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走進勤美術館,也可見隈研吾大量運用木、水、岩或等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在室內也有如置身於森林裡面的體驗;高低起伏的地面設計,也營造出彷彿行走於山谷之間的律動感。

➔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一探隈研吾7件海外建築作品

龜老山展望台(日本,1994)

1994年完工的龜老山展望台,與勤美術館有著相似的設計理念——「幾乎看不見建築本身」,實現了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的概念。隈研吾也特別強調屋頂的設計,在建築的中間打造一個開口,使建築本身與周圍的山坡及城市連結起來。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國立競技場(日本,2019)

有別於大家多對體育場是厚重的印象,隈研吾以木頭材料及綠化來柔和建築外觀。他從奈良法隆寺屋簷底下的木頭組合排列汲取靈感,並透過精密計算,讓風能容易穿透每個木格柵,使體育場不用開空調,也能保有舒適感。

而在室內,隈研吾希望營造出在森林裡觀賽的氛圍,因此,在座椅設計上,便以落葉為整體意象,透過這些不同色調的座椅,使場內即便沒有太多觀眾時,背景也不會顯得過於孤單。

UCCA 陶美術館(中國,2024)

由於中國宜興素有「陶瓷之都」之稱,隈研吾將建築打造成猶如一座陶器山的形態,並在不同方向結合開洞的設計,呈現通透感,也營造出人與環境融為一體之感。而與當地工匠合作完成的立面,使用當地陶土燒製而成,凹凸不平的紋理與釉藥漸變的色彩,將隨著時間與季節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建築表情。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建國先賢紀念園(新加坡,施工中)

多數人聽到「紀念園」多會聯想到厚重莊嚴的氛圍,而隈研吾提出一個更加柔軟、像是公園般,可以與周圍綠意融合的設計。另外,隈研吾也補充,新加坡雖然高樓大廈林立,但綠化做得非常好,他認為每個城市未來都會朝著與綠色環境融合為主軸來發展。

V&A Dundee(蘇格蘭,2018)

隈研吾以蘇格蘭群島壯麗的懸崖中汲取靈感,打造出具有動態感的立面,也將自然的有機感融入建築設計中;建築中央如洞穴般的巨大「孔洞」,連接起人們與建築面向的泰河(River Tay),將都市與自然重新串連起來。隈研吾也在室內大量運用了木頭材質,營造出如自然地形般的溫暖氛圍,期盼這裡成為「城市裡的客廳」。

安徒生博物館(丹麥,2022)

為紀念童話作家安徒生所打造的安徒生博物館,正位於安徒生的出生地——奧登斯(Odense)市中心。而隈研吾設計出一處被大量綠意包圍,同時與周圍社區融為一體、像是公園般的博物館;不同的建築配置與庭園規劃,象徵安徒生筆下的故事,歡迎人們沿著庭園慢慢散步,走進他的童話世界。

古爾本基安現代藝術中心(Centro de Arte Moderna Gulbenkian)(葡萄牙,2024)

這座位於里斯本的新落成現代藝術中心,由隈研吾建築團隊在原有的建築進行增建,其以日本建築中的「緣側」為靈感,並選用葡萄牙的白瓷與木頭為材料,打造一個連結室內與室外的公共廣場,讓人們能在此進行各式活動,使美術館不再是封閉的方盒子,而是能向城市開放的空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於臺博館登場的《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建築特展,與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策劃,探索「台灣第一女性建築師」修澤蘭的生命歷程,透過經典作品如陽明山中山樓、景美女中校園規劃、新店花園新城等,從照片、建築圖、建築模型等各類檔案,重建並認識修澤蘭的建築現場,也看見其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上的特殊性。

修澤蘭:突破時代背景的建築先驅

修澤蘭於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任職期間規劃設計舊板橋車站等相關建築。辭去公職後,在國家建設時期投入全台各項計畫,如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的「中山樓」、景美女中行政大樓與圖書館、台中衛道中學教堂,更在新店山林開創住宅社區「花園新城」,推出之際引發一陣熱議。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陽明山中山樓(圖片來源:台北旅遊網)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新店花園新城(圖片來源:打開台北)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景美女中圖書館(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當時,在男性從業者為大宗的建築界,多數建築師採取理性、方正的現代主義風格,而修澤蘭的作品則偏向復古主義,其設計重視美感與實用兼具,並著重與大自然環境的結合。修澤蘭堅韌、執著的性格,讓她的建築在經過時代的洗禮,至今仍能被看見並啟發當代的建築人。

6大主題展區,縱覽修澤蘭的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涵蓋「初到.出道」、「獨樹一格的校園建築」、「大屯火山群中的傳奇建築」、「新店溪畔的理想家園」、「相遇.相惜」、「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等六大主題,縱覽修澤蘭從求學、臺灣鐵路局時期、與伴侶傅積寬共同創辦「澤群建築師事務所」,再到經手各項校園建築案、完成陽明山「中山樓」、新店「花園新城」等代表建築的歷程。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修澤蘭的建築師事務所曾遭祝融,導致其設計的建築書圖全數損毀,僅能從業主(學校、機關)的契約、檔案等進行資料回溯,也令其所留下的建築遺產格外珍貴。本次展覽呈現修澤蘭如何運用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達到建築的流動性,同時也首次公開展出景美女中原始建築設計圖檔,從其中可見建築師追求建築細節的用心,也透過修澤蘭的作品,帶領觀眾共同回顧臺灣建築的歷史與發展。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

展覽期間|2024/12/03至2025/11/0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樓特展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