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G╳Food Creation 以候鳥之姿探索未知的新食之旅

你為了什麼而吃?是為填飽肚子或品嘗美味?最初,人類為了難以控制的食慾而吃,那些源自於根本的原始本能,對任何未知的味道、食物充滿了好奇,而如今,飲食進化成了品味,原本敏銳的感官似也被馴服了。由台灣好樣團隊於8月中旬舉辦的食物展演中,帶領參觀者重新觸摸、嗅聞食材,甚至揚棄人類慣有吃的姿態,改以候鳥的五感為探索途徑,重新發現食物。

當飲食界的川久保玲遇上好樣

向來對於食物很有態度的VVG好樣團隊,在品牌13周年之際,以「Cook Cool!」系列活動探索食物的多種可能,首度邀請日本食藝設計大師Ayako Suwa與行政總主廚Fancia Huang聯手創作食物展演,用藝術提味、定義飲食的全新態度。一場名為「Journey on the Table」的食藝演出,邀賓客化身遷徙的候鳥,開啟一場前所未見的飲食旅程⋯⋯。
在這場食物展演中,Ayako借用候鳥為了生存而遷徙的旅程,讓賓客換位思考, 如候鳥般地觀看、覓食、感受,進而喚醒潛藏人身的原始本能,重新挖掘出對於吃的好奇心,以及嘗試未知的渴望。長達2.5小時的餐桌旅程,從食材到上菜步驟而至氛圍營造,每個顏色、形狀、質地、香氣、味道、溫度、濕度、動作都是一種訊號,賓客們如雁鴨般俯瞰大地,越過湖泊、草原、森林、城市⋯⋯,感受遷徙之間環境細微的變化,從而驚豔於食物的多樣可能性。
Fancia特別以台灣食材入菜,不經過多的烹調,以貼近原本面貌的食物演出一幕幕令人意外的自然、城市場景。這趟旅程就彷彿是一場洗滌感官的儀式,在刻意安排的氛圍中,全面性地衝擊人們面對食物的態度。
 


景:緩緩流水、漣漪、晨露、波光、魚躍、水畔人家

01 湖(Lake)

在第一個遷徙地「湖」,侍者們端上由玻璃器皿盛裝的冷盤,盤中以小貝殼、似藻類的食材構成一幅湖中生態畫,當正思索著是否
就用手取食時,侍者們緩緩倒入湖水,再滴下幾滴油,送上鑷子與吸管,化身候鳥的我們,如鳥類般低頭喝水、以爪取物,靜靜細聽湖中動靜。
物:運用食用水草、香料、蔬菜、生菜等,Fancia特別前往宜蘭專門的水草農場尋找造型特殊、少見的水草植物入菜,傳達出漂浮的水生植物如水蓮、銅錢草等意象。
 


景:草動、風吹、花海

02 草原(Grassland)

音響傳來雁鴨振翅拍動的聲響,眼前的餐桌景色也隨之轉換,啟程前往「草原」。侍者灑下香氣迷人的草葉、花朵,風扇吹起的微風讓餐桌溢滿草原氣息,依序端上的蔬菜湯杯、成熟的蔬果與果實串、擬似泥土上沾著草葉的餅乾,以及用花朵調配的水、甜點,豐盛的大地意象依序開展,為旅程添入持續前進的豐沛生命力。
物:使用台灣中南部盛產的「麻薏」,經過繁複的沖洗與搓揉去除苦味製作成湯。花朵水的部分結合台灣蜂蜜,白巧克力甜點中加了跳跳糖,創造令人驚喜的有趣口感。
 


景:詩壤、動物氛圍、熟果、密林、夜拂溪岸、樹梢陽光

03 森、林、山( F o r e s t , Wo o d ,Mountains)

山從來就不靜謐,森林原來生機盎然。盛裝著彷彿泥土與蚯蚓的黑色圓盤就這麼端上桌,原來是麵條與巧克力粉的偽裝,紅酒杯裡裝呈著如同動物鮮血般的湯汁,配著一根羊骨,殘酷的現實正於森林中上演。耳裡聽見來自樹木間的蟲鳴鳥叫,頭頂上也不知何時冒出了篩落光影的芭樂樹,泥土的觸感、動物氛圍、樹梢下的陽光⋯⋯,生氣蓬勃的森林氛圍中,侍者端上暖烘烘的木頭柱,剛滴上的蜜汁緩緩流下,為後來添上的果實調配熟成滋味。
物:為了創造出土壤感覺,運用巧克力、咖啡粉等多種元素混合,蚯蚓則是粉條混合了客家擂茶粉後丟入巧克力土壤中。滴落在木頭上的糖漿有蜂蜜、楓糖與楊桃蜜,上面的果實加入了台灣特產金棗。
 


景:礫石灘、岩石、地動、雷鳴、濃霧、落雪、暗夜、滿月

04 平原(Plain)

一片砂紙、一塊有著岩片般細緻紋理的石板,就是穿越森林後的下一個遷徙地。突然一陣閃電雷鳴伴隨著忽然滾落的岩石塊,平原風景原來時刻驚心。侍者端上一杯小溪,盛放於杯中卵石與乾冰上的是苦澀的清酒,再度襲擊的落石打破了糖片,陰暗中飄落片片神似雪花的米香,當地動漸平,濃霧後是澄黃的滿月,終於靜謐的時光原來是微酸帶甜的滋味。
物:石板刷上白色巧克力展現岩石紋理,似岩石的食物分別是芝麻口味的貝果、臭豆腐、黑糖饅頭,用來敲碎糖片的硬肉乾是肉角,另外還使用清酒、台灣芒果打成的泥、蛋白糖霜等。
 


景:雨落、濕柏油、工廠、塑料、膠、橡皮、鋁、玻璃、路、廢棄、人的氣息、路燈

05 城市(City)

這個新停駐點很不同,大地光影變成冷硬的五顏六色燈光,奇詭的色調不見陽光的溫暖、月光的柔和,黝黑的地面彷彿有石化味,試著嘗一口路面突起的濃稠黑色液體,路邊丟棄的塑膠片、氣泡紙,吃不出酸甜苦辣,只留一股人工滋味。而後頂上下起了細雨,雨勢漸大,持續張望著路面搜尋,只得一個行走路人丟下的菸蒂、揉成一團的報紙,忽然砸下的塑膠杯中流出紅色汁液,往裡探頭原來是檳榔渣,不見大地的豐美,唯有廢棄的食物,不宜久留,該是前往下一個遷徙地的時刻。
物:濕柏油運用核桃及經竹炭調味的焦糖,菸蒂是在脆笛酥裡加入以奶油混合、燒過的牛蒡製成菸絲,檳榔渣則是利用甘蔗榨成汁之後的甘蔗渣、甘蔗汁調味,搭配小孩們想學大人吃檳榔時必買的紅芒果梗,以味道表現出城市的工業感。
 


景:無盡的沙灘、水際、海風、海面落日、紅霞、大洋、海平面

06 岸邊、海洋(Coast, Ocean)

即將飛越海洋,眼前的岸邊是輕柔的細沙,貝殼裡藏有魚肉、海草可食用,桌面倒映海洋的波光瀲灩。侍者端上三杯調酒,正是候鳥飛越海洋時俯瞰的景色,海水時而清澈透明、時而深淺變幻。
物:使用了燻鮭魚、蛤蠣、荔枝肉,沙灘運用了台灣椒鹽粉調配營造,搭配三杯不同口味的調酒。


About Cook Cool!
好樣為歡度成立13周年,8月中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行「Cook Cool!╳VVG Doing Something」活動。展區分為「Cook Cool!大街」與「Food Creation區」,「Cook Cool!大街」陳列多彩的食材,讓參觀者能親手觸摸、嗅聞食材;「Food Creation區」分別舉辦由日本食藝大師Ayako Suwa與好樣行政總主廚Fancia與團隊們策劃的「Journey on the Table」,以及Fancia以她與食物間的故事創作的盛宴。
 


藏壽司登陸2025大阪世博!打造品牌史上最大店鋪、重現70個國家的經典美食

藏壽司登陸2025大阪世博!打造品牌史上最大店鋪、重現70個國家經典料理的特別菜單

藏壽司(くら寿司)史上最大規模店鋪登陸2025大阪世博,其將打造338個座位,以及長達約135公尺的迴轉輸送帶。「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也將重現70個國家的經典料理,帶給人們嶄新的飲食體驗。

全球最大藏壽司在大阪世博

日本年度盛事——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登場,而除了造訪各特色展館,會場內的美食也是一大亮點。而藏壽司將策劃「史上最大規模、結合先進技術與永續精神」的店鋪,向世界傳遞「日本的迴轉壽司文化」。事實上,1970年的大阪世博後讓迴轉壽司引起風潮、在日本國內傳播開來,藏壽司也希望本次的世博會能成為品牌重要的里程碑。

藏壽司進駐2025大阪世博,打造史上最大規模店鋪。(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藏壽司進駐2025大阪世博,打造史上最大規模店鋪。(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以廢棄貝殼為外牆材料

外觀上,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延續品牌特色,以日本傳統的「藏(倉庫)」為靈感,並在牆面融入壽司的圖案;外牆材料採用約33.6萬枚廢棄貝殼、搭配海藻製作的天然黏著劑,製成不含人工化學成分的「漆喰」塗料。由於目前廢棄貝殼多直接丟棄於海中或空地,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藏壽司期望為大阪世博倡導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盡一份心力。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外觀(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外觀(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日式摩登風格室內設計

店內設計則以日式摩登為主軸,除採用木紋桌面、榻榻米風格的坐墊,天花板上更大膽結合巨型迴轉壽司輸送帶與壽司盤圖案,創造沉浸式用餐體驗。除此之外,店內各處也使用了回收材料,展現永續環保理念,比如用於收銀台與廁所指標的回收寶特瓶瓶蓋、塑膠桶;再利用廢棄漁繩、浮標等漁具製成的部分座位編號與入口標誌。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內部空間(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內部空間(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再現70個國家的經典料理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也將導入品牌長年研發的AI與ICT技術,加強食品衛生與品質管理,也提升顧客的用餐便利性與舒適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藏壽司更推出再現70個國家、地區的特別菜單,並邀請各國駐日大使等專家試吃,以確保正宗風味。完整菜單請點此

另外,藏壽司也特別設計了「抗菌壽司罩」,結合世博代表色紅、藍兩色的握手圖案,象徵著世界飲食文化的交流。

藏壽司也特別設計了結合世博代表色紅、藍兩色的「抗菌壽司罩」。(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藏壽司也特別設計了結合世博代表色紅、藍兩色的「抗菌壽司罩」。(圖片來源:くら寿司)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如何預約?
大阪世博會場內的藏壽司不須預約也可進場,但為避免久候,建議可先預約。除能透過藏壽司官方APP、LINE預約,日本海外的民眾也可透過該網址預約。點擊預約、輸入mail後,再經由mail裡的預約連結選擇想要的日期及時段即可。需留意的是,目前僅接受2名(含)以上的預約。

藏壽司 大阪・關西萬博店
開催期間:2025年4月13日~10月13日
營業時間:10:00~21:00
從大阪世博東gate徒步約30分可抵;西gate約徒步5分可抵
更多資訊可點此

資料來源|くら寿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極致發揮植物力!台北米其林一星「A」春季菜單,單株植物根芽、莖葉、花朵零浪費入菜

2025年開春,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A」正式入選由「世界最佳50餐廳」創立的餐飲指南「50 Best Discovery」年度全球關注餐廳,國際榜單再下一城。迎接好消息的同時,「A」也帶來全新春季菜單《根莖花語》(From Roots to Shoots)。

多元質地、多重口感,極致發揮「植物力」

《根莖花語》延續黃以倫(Alain)主廚在春季料理的「植物力」主題,每道餐點都完整利用同一株植物的根芽、莖葉、花朵等元素,將其獨特風味及自然生命力融於餐盤菜餚,實踐食材零浪費的同時也展現無邊創意。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A」。(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勃根地風味焗犢牛/酸辣蝦吉拿圈。(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根莖花語》菜單從「多元質地」和「多重口感」兩大途徑探索植物食材的風味之美。Chef Alain使用甜茴香、甘藍菜、彩色蘿蔔、櫛瓜、薑等蔬菜,或透過多元表現手法呈現同一種蔬菜、不同部位的風味,或將多種蔬菜匯集,善用不同料理技法展現蔬菜風味、質地的多變性,將植物力極致發揮。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花漾大蝦龍鬚酥/橙香蘆筍魚子醬。(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單一蔬菜的多種可能

菜單中這道「春茴墨魚白沙拉」以甜茴香為主角呈現:口感脆嫩、香氣清雅的茴香頭,搭配肉質飽滿軟糯的花枝,以氣味濃郁的茴香花點綴,陪襯的是富含營養價值的茴香葉;帶有青草和香料風味的茴香籽,則化身堅果蛋白餅,增添酥脆口感。在另一道菜色中,冬春之際多汁香甜的蘿蔔則以脆片、泡菜、醬汁等方式呈現,祛除過重的草腥味。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春茴墨魚白沙拉。(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一道料理匯集蔬菜的多元質地

台灣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在法國料理以「chou」稱呼,花椰菜、抱子甘藍、大頭菜、高麗菜等都包含在內,Chef Alain在同一道菜中匯聚了新鮮的花椰菜、油漬甘藍、香甜的蔬菜泥等,以多樣的料理手法展現蔬菜質地的多變性。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桂香甘薯火焰薄餅。(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醬汁提煉蔬菜鮮美

貫徹蔬果零浪費的料理原則,菜色醬汁也以植物食材為基底,例如冷前菜「干貝奶酪蜜糖豆」以豆莢作為醬汁;白沙拉搭配茴香高湯;鮭魚料理則運用了紅蘿蔔醬汁,展現各種蔬菜食材的原始風味與鮮美。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干貝奶酪蜜糖豆。(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薰衣草帝王紅鮭。(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搭餐飲品詮釋植物成長五階段

延續菜單概念,本季無酒精飲品設融合蔬菜、水果、花朵等植物元素,以植物的生長週期為命名靈感,從「種子」、「萌芽」、「花開」、「綻放」、「根系養分」等五階段的不同特性出發,既是「A」對春季的獻禮,也是對植物食材的深刻探索。

台北米其林一星「A」入選世界50大餐廳50 Best Discovery!2025春季菜單極致發揮植物力
(圖片提供:Restaurant A)

Restaurant A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82號4樓

電話|02-2721-8088

菜單價格|

・A,提供2人、4人位

午間套餐$4,850+10%、晚間套餐$6,850+10%,皆已含精選酒精或無酒精飲品pairing。

・A ROOM,VIP包廂

午間套餐$6,350+10%、晚間套餐$8,350+10%,皆已含升級款酒精或無酒精飲品pairing。

・Alcoholiday 香檳吧

每人低消$7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