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朋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即赴紐約Pratt藝術學院攻讀藝術碩士,之後參與格蘭菲迪蘇格蘭駐村計畫,沉澱六年再次出國深造。她選擇墨爾本,在這座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e)的城市裡,陳曉朋重新地位,作品反芻生活經驗,輔以她在部落格發表的文字記錄「繪畫筆記」(paintingnote.blogspot.com),清晰地描繪出自我的創作輪廓並再現這座城市。
巨大星空的點,無限水平的線,明朗色塊的面。這是南半球大陸的空間體。-節錄自陳曉朋的《繪畫筆記》
↑陳曉朋於板橋的工作室天台上與其作品《City Frame II – My City Center》
La Vie:當初為何選擇去墨爾本念藝術?
陳曉朋:因為考量到經濟與效率,澳洲學費不似歐洲昂貴,且不用再學第二外國語言。當時申請到雪梨、坎培拉、墨爾本三個城市的學校,其中位於坎培拉的澳洲國家大學學術排名最高,但有位老師建議我最好選擇與藝術較為親近的環境;墨爾本是澳洲的藝術中心,且去過的朋友也說那裡的藝術氛圍較重,所以我去了墨爾本大學的維多利亞藝術學院,之後再轉到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完成博士學位。
「和紐約給我的感覺相反,墨爾本的物理(外在)樣貌是水平的,我的心理(內在)狀態是垂直的。這大概是地球兩邊的一種自動平衡現象。」-節錄自陳曉朋的《繪畫筆記》
La Vie:相較於紐約,墨爾本給你的感覺如何?
陳曉朋:墨爾本城市景觀(物理樣貌)是水平的,沒有摩天大樓,不似一般大城市或台北,住宅人口密度那麼高。攻讀博士的期間,比起過去在紐約的生活更偏向封閉內省,抽象地進行自我對話,所以如同一種垂直狀態。
「墨爾本有全世界密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它們通常隱身在狹小的巷弄和破舊的公寓中,屬於樸實無華的陽春空間。在這些秘密基地裡,年輕藝術家發表未必成熟,卻帶有鮮活色彩與能量的作品。即使不一定有明天,藝術家自主空間總是散發出一種青春時光與事物開端的美好氣息。」-節錄自陳曉朋的《繪畫筆記》
↑陳曉朋工作室內擺置的幾樣創作必要用具
La Vie:作為一位藝術創作者,你怎麼觀看這座城市?
陳曉朋:墨爾本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藝術家自主空間(Artist Run Initiative/Space),如同台北早期的「乒乓」、「新樂園」或伊通,沒有商業色彩,而是屬於藝術家們自己聚集的小天地。全澳洲最多畫廊亦在墨爾本,這邊的人喜愛藝術,並且會在生活中接近藝術,就交通、城市規劃而言,對藝術家生活也是相當友善的。
La Vie:根據你的觀察,墨爾本城市文化為何?
陳曉朋:墨爾本的巷弄文化很發達,小巷子裡隱藏許多塗鴉作品和Café,身置其中非常舒服享受。很多人會用「歐洲風格」形容墨爾本,我覺得並不公平,墨爾本自有氣質,又更精緻一些,很多店營造的氛圍讓你會想要賴在那裡一整天;市中心內的新舊建築共融也是經典的城市景觀樣貌。
本文出自La Vie第107期雜誌
文:吳書萱|攝影: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