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瘋狂創新設計的年代過去後,越來越多人開始發現,那些早已存在,卻一直被忽略的日常用品,真是越看越好用,越使用越順手,生活,被這些美好的、恆久如新的物件所包圍,就很幸福。(圖一攝影:陳威文)
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曾在2007年舉辦《Humble Masterpieces》展覽,並出版了一本同名小書《Humble Masterpieces》,讓人們重新發現日常生活器物的光采,反思自包浩斯以來近百年的設計狂飆,其對造型性的強烈表現甚至超越了實用性。不經意就存在的小物品如迴蚊針,在《Humble Masterpieces》變成了「在1890年,由一位挪威專利局的職員約翰‧瓦萊所發明的物件。而且經過了一百多年,我們仍然無法找到替代它的新設計。」一個家家戶戶都在使用的不銹鋼四方盤,在日本知名雜貨店Roundabout創辦人小林和人眼中,成了「就像電影【2001太空漫遊】裡出現的那塊巨大黑石般純粹。」
這樣堅持實用性的美學,在東方漸漸成為一種顯學,小林和人也在《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一書中,進一步提出了更進一步的美學觀點,不管新舊,因日日使用而能歷久彌新的設計,就是經典設計,它們隱藏在生活周遭,幫助我們每天過得更具體踏實,並充滿美感體驗。經典,代表下一個世紀也想繼續擁有它。日常生活的經典,看似微「小」,背後卻有著「大」故事。
↑圖片:Fritz Hansen
一個經典的設計,讓人一眼就看出它,有明顯的個性,與無可取代的特質,甚至曾在設計史上創立重大的里程埤,不管在外型或功能上,都是後來其他設計的指標。巴黎街頭常見的214椅,就是一個無可取代的存在,早在1830年代,即開啟曲木也能量產的新紀元,以六根曲木、十個螺絲和二個螺帽,組成一個坐的空間,立下「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典範,可拆卸的椅子使得運送時能整齊堆疊,繼而組裝,不啻就是IKEA的古早前身!而因為太好用,全球家具商不斷地複製它,卻依然無法超越它的經典地位。
經典的設計總能給予其他設計師更多的啟發,不只是外型、工藝上的突破革新,甚至激發使用者生活上的創意。最經典的莫過於德國工業設計之父Dieter Rams對iPhone的啟發,許多Dieter Ram設計的百靈家電,深深影響了設計iPhone的英國設計師Jonathan Ive。他所帶領的百靈Braun設計團隊,推出一系列極簡語彙的家電,潔簡明晰的設計風格,讓人一眼就辨視出其功能,並感受到簡約的美感。他曾立下好設計的十大條件,如「Good Design is honest」、「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都深深啟發深澤直人等極簡主義的設計師們。
經典的設計,也因曾改變歷史與人們的生活而長久留存。以T-shirt這個日常生活早已習以為常、並視為個人時尚表徵的物件來說,若不是1951年Marlon Brando主演的電影【慾望街車】讓內衣升格成外衣,加上六○年代的推波助瀾,T-shirt不會從穿著藝術,透過文字、圖像的印製,成為自我意識表達的最佳手段,甚至結合藝術家,開創時尚潮流的新文化。
↑圖片:Rosendahl
每天,我們與這些美好的物件作伴,卻時常忽略他們為生活做出的巨大貢獻,甚至無感於他們為生活帶來的美感體驗。從今天起,不妨開始細心留意周遭每一件熟悉不過的事物,挖掘背後的故事,感受平凡的日子,因經典設計而幸福;體會其走過歲月淬煉卻深入人心的實用價值而經典。
本文出自La Vie第110期雜誌,完整內容請見La Vie 2013年06月號
文:柯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