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為迎接30週年,特別規畫《斜面連結─典藏展實驗計畫》,展期自10月26日起至2014年2月16日止。內容包含三個微型展覽單元,La Vie先前已介紹展覽之一:蔡明君的《待續》(http://goo.gl/rplwP3),今日為大家介紹有如置身太空艙裡無重力空間的《失重》單元,由策展人王咏琳從北美館逾4,500件藝術精品中,挑選出歷年因台北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而納入典藏的作品19件展出。
在《失重》中,藝術世界猶如一個大型引力場,一旦作品獲得「收藏」時,榮耀與意義便會隨時間淡去、逐漸被人遺忘。現實中不也正是如此嗎?所謂「收藏」,會不會只是「封緘」的另一種形式?人們知道有那麼一件藝術曾經存在、曾經光芒耀眼,此刻卻如同漂浮在「失重狀態」中,失去關注所創造的引力和拉力。而這是否也說明了藝術品將不再受到時間的影響和批判,既經典又孤獨。關照人類生活,不也是在平凡熱鬧和榮耀孤獨中掙扎?
上圖為:日下淳一《超越認同》
袁廣鳴《盤中魚》
《失重》的19件作品和展場設計,創造了宛如無重力空間的環境,帶領觀展人進入2023年的太空世界,提出人類未來生活的想像。在這樣的無重力空間裡,無法前進也不需退縮,天即是地、左右易位,未來等同過去,顛覆了人們原始的感官定義。
這場太空之旅從日下淳一(KUSAKA Junichi)的《超越認同》啟程,懸吊的30套衣物,讓人們經歷一場性別分明/模糊、色彩鮮豔/深沈、情感光明/黑暗的對比與錯覺;繼之而來的《盤中魚》是對視覺的一場欺矇,幾乎將微小的虛構信以為真實而靈動的生命。多次參與展出的《肖孝形產房》系列,這次刻意選擇陳列在狹窄、居高臨下的空間,眾多有如外星人的痛苦形體,和人類的情感表現又是何其相似?恐懼和壓迫感幾乎讓人無法呼吸。吳天章的4幅《傷害告別式》以鏡面反射的場景,直視觀者的內心,讓人無法逃離。
黃致陽《肖孝形產房》
吳天章《傷害告別式I-IV》
還好在這場失重的旅程中,有格蘭‧魯瑟門(Glen RUBSAMEN)的《好望城Ⅱ、Ⅲ、Ⅳ》為我們帶來稍事喘息的片刻,寧靜而透澈的油畫作品裡,遼闊無邊際的藍天是超脫宇宙盡頭的永恆光景。蔡明亮《是夢》讓我們重拾信仰,影片在有如告解室裡的空間播放,白色長廊彎曲向前延伸至室內整片牆面與天花板,這是一條通往堅定信念之路。即使生命懸浮如漂流太空,我們也不應失去作夢的權利,不應遠離信仰。
格蘭‧魯瑟門《好望城Ⅱ、Ⅲ、Ⅳ》
蔡明亮《是夢》
最後,郭奕臣《入侵》宣告這場航程的終點沒有盡頭,當人們繼續被驅逐、無處可逃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想像:如果我們足夠勇敢,不再屈服於巨大黑影和聲響之下,或許就能逃離內心的桎梏,突破這場封閉狀態的空間,等我們再次醒來,會更懂得,自我的價值。
郭奕臣《入侵》
影片《是夢》播放時間:
每日上午10點起整點播放,終場提早至16:50開始,每場人數限制25人。
文/SARASA
圖片資料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