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o這個看似斑駁、隨意的空間,由藝術家精細雕琢而成,融合了藝術、設計、佳餚與美酒,正是向1930年代巴黎的波西米亞生活方式致敬。雖然外表叛逆前衛,但是其實包含著的是最細膩的感受。
近年來,由於巴塞爾藝術博覽會與西方大型畫廊的進駐,香港儼然成為亞洲的藝術中心,尤其是荷里活道更是香港畫廊、古董店的聚集之處,在充滿市井風味的街巷樓梯之間,卻又可以品嚐到高價奢華的生活格調,這也是百年來半山區華洋共處的特殊情調。也因此,在古色古香的文武廟對面出現一家以前衛藝術包裝的頂級法國餐廳,也就不足為奇了。
前衛藝術坐鎮的非典型法式餐廳
位於香港上環的法式餐廳「Bibo」6月才正式開幕,卻已引起話題。除了主廚慕塔羅‧巴爾德(Mutaro Balde)來自於法國星級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與杜卡斯(Alain Ducasse)的廚藝血統之外,這家法式餐廳更大的特色在於它空間中前衛新潮的街頭藝術風格─而且它們全都是真跡。「Bibo」的名字出自餐廳的幕後主要策劃人─身兼街頭藝術家與收藏家角色的合夥人之一,餐廳LOGO便是這位藝術家的簽名,這樣一位擁有龐大財富卻又具有街頭游擊性格的人物,難免引人好奇,但店主卻又刻意保持低調,也讓這家店增添一股神祕氣息。從荷里活道上隱密的大門推入,一進門便是一場藝術饗宴的開始,但是這些非傳統的前衛藝術,也挑戰著你對於藝術品味的認知。樓梯間,雪帕‧費瑞(Shepard Fairey)以摔角傳奇人物「巨人安德烈」(Andréthe Giant)臉孔形象創作的「Obey」系列,三張惡狠狠的大臉似乎向來客昭示著:這裡可不是一般大家印象中軟綿綿的法式餐廳。
耳際伴隨著強力發送的另類音樂節奏,沿著階梯走入地下室,代替服務生迎接你的是充滿個性的藝術品,牆面是紐約塗鴉傳奇人物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繪畫作品,頭頂是村上隆將米老鼠變形後的新角色Mr. DOB,腳邊牆角則有法國潮流藝術家Aurèle的塗鴉⋯⋯,琳瑯滿目的藝術作品鋪天蓋地充斥著整個空間,包圍著來客,而一個個黑衣保鏢也隨伺在旁,因為這其中不乏身價數千萬甚至上億的高價藝術品,畢竟早前在香港街頭四處鋪上馬賽克創作的Invader,就曾發生作品整個被鏟走的記錄。
街頭藝術家的創意歸宿
位在時尚的荷里活道,沿著山坡向下,另一頭則是相鄰著香港知名的古董街摩羅上街,這也恰巧反映了Bibo的混搭性格。落地窗邊,像是從摩羅上街誤闖入這個另類國度的一輛Vespa摩托車,上頭有香港在地塗鴉藝術家「九龍皇帝」曾灶財的書法字,連結這兩個僅以一面玻璃相隔的世界。由法國設計師馬西蒙‧道特斯梅(Maxime autresme)帶領Substance所設計的室內空間,靈感來源為一廢棄的1930年代法國電車公司總部,而如今,一群藝術家以塗鴉佔領此地,重新賦予這個空間新的生命與風采,宛如是一向對立的兩方宿敵之大和解─藝術家們不再躲躲藏藏於電車車廂之間偷偷作畫,而是光明正大地被邀請進這個電車總部進行創作。
這些塗鴉藝術家們的名單,從大名鼎鼎的神祕塗鴉大師班克西(Banksy),與潮流時尚密切合作的KAWS,到各踞山頭的Vhils、Invader、JR、Mist、Mr. Brainwash、Ella & Pitr、Blek le Rat等,設計施工期間,不少藝術家親自飛來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落進行創作。像是葡萄牙塗鴉藝術家Vhils在大廳裡那幅以電鑽在水泥牆上直接刻劃的臉孔,十分震撼人心。店經理亞度羅‧西姆斯(Arturo Sims)介紹道,餐廳的風格融合了藝術、設計、佳餚與美酒,正是向1930年代巴黎的波西米亞生活方式致敬。
餐廳中區分為三個區域,門口旁的酒吧,檯面以雲石打造,天花板盤繞的黃銅管線隱喻盤結交錯的地鐵網絡,吧枱上的金屬小雕像,充滿30年代的Art Deco風情。沙發區旁則是佔據一整面牆的書架,陳列的除了藝術家們的作品集之外,還有一些小型雕塑作品,像是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迷你貴賓狗氣球、奈良美智的人物小公仔和草間彌生的小南瓜。大廳更是精采,KAWS的大型木頭雕塑「夥伴」(Companion),垂著手臂,似乎迴避著來賓的注視。角落裡則有一對曾經出現在拍賣場上的Banksy林肯肖像作品與法國塗鴉大師Blek le Rat的芭蕾舞者,甚至在男廁裡也可以發現達敏‧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蹤影。
以美食為媒介的心靈交流
在這充滿率性的用餐空間中,餐桌自然也不會像一般高級餐廳鋪上白淨的檯布,而是直接裸露出清爽的雲石桌面,桌上的餐盤上繪著一雙併攏向上展開的手掌,說明分享食物的喜悅。「體貼與快樂,是一家餐廳的成功要訣;與菜式做心靈交流,則是烹飪藝術。」主廚慕塔羅說。由於店主來自法國,因此Bibo希望提供客人最佳的法國料理體驗,藉由重新以創意演繹,向法國傳統料理致敬。主廚慕塔羅藉由菜餚體現「手工式烹飪藝術」(gastronomie gourmande),從麵包到甜點,每一樣食物都是自家製成。像是一道名為「La Saint Jacques」的微煎生干貝,佐以粟米三食及香草蓉,層次細膩優雅,呈現鹹甜交錯的驚喜對比。
而「Le Poulet」則是使用布列塔尼的珍貴雞隻品種Coucou de Rennes,以炭爐烤至鬆脆,再以波希米亞式烤薯仔,為菜式添加層次及風味。拜香港這個世界第三大貨運吞吐港的便利所賜,店裡精選的食材來自世界各地,像是日本雞蛋、法國鴨肝、澳洲羊肉,本地有機蔬菜。品嚐料理之後,才是真正接觸到這家餐廳的核心;雖然外表叛逆前衛,但是其實包含著的是最細膩的感受,與出其不意而貼心的層層驚喜。在看似斑駁、隨意的空間中,其實都是藝術家精細的雕琢而成走進細看,其實每個細節都是極致用心與巧思所構成。如同這些街頭藝術家們,在油漆刷與噴漆罐之下,真正動人的是那顆關愛的熾熱之心。
文|張素雯 攝影|Eddie、張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