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銀座」是1930年代摩登的代名詞,而建立於1932年,於末廣町二丁目(今台南市忠義、中正路口)的「林百貨」更是當年的時尚表徵,但大部分的人對它的了解僅止於氣派的建築外觀,鮮少人知道內部的樣貌及故事。今如,睽違82年後再度風光開幕的「林百貨」,揭開了陳封已久的風光年華。
建築師漢寶德曾說:「建築,是文化的具體反映。」這句話套用在以各級古蹟與歷史建築聞名的台南市再適合不過,而一身洋服的「林百貨」處在古色古香的廟宇古城之中似乎顯得年輕,但它在台灣歷史軌跡上卻具有重要的時代表徵。完工於1932年的「林百貨」坐落位置為當年台灣建築會台南州支部長所規劃的末廣町商店住宅群,「林百貨」在這首批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中不但量體最大,也是台灣大型百貨公司的始祖之一。
林百貨開幕宣告台灣進入文明流行時代
1930年台灣處於日治時期,同時也是步入工業化的重要轉折點,日本人引進的西方文化使得當年的生活文化、飲食娛樂、交通建築等逐漸形成一股新氣象,街道上咖啡廳、電影院、唱片行等休閒娛樂場所林立,電燈、電話、留聲機、汽車等現代化的產物也進入生活之中,當時古倫美亞唱片行以〈跳舞時代〉一曲捧出台灣第一位流行音樂歌手,2003年同名的台灣電影紀錄片稱1930年為「跳舞時代」,可以想見當年整個社會欣欣向榮的繁華情景,台南市「林百貨」隨著台北市「菊元百貨」相繼開幕,也代表台灣正式進入現代文明的社會。但隨著太洋戰爭爆發,「林百貨」也結束它與台南市短暫而絢爛的火花,戰爭結束後,「林百貨」被作為台灣製鹽總廠的辦公廳舍,接著由保三總隊當作辦公廳與宿舍使用,1982年之後成為乏人問津的華麗空屋,直到1998年才被列為市定古蹟保存。
獨樹一格的建築特色及電梯設備轟動全台
矗立在街口轉角的「林百貨」,其融合東洋及西洋的建築風格讓人印象深刻,當年日本流行所謂的國際式樣建築,台灣建築因此受到影響,穩固牢靠的鋼筋混凝土逐漸取代紅磚,樓層堆疊的西式建築取代紅瓦斜頂的傳統房舍成為潮流。
歷經歲月洗禮的「林百貨」重新修復後仍不減當年風采,建築外牆保留原始「洗石子」及「十三溝面磚」裝飾,室內同樣新穎氣派,歐式造型柱體撐起線板裝飾的天花挑高明亮,地板採用橘灰配色的格狀抿石子,現在看來仍相當新潮。然而「林百貨」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全台南第一座電梯(俗稱流籠),據說當時大家時為了親眼目睹這座電梯,造成人山人海的參觀盛況,甚至流傳一句俗語「天下第一倯(爽),戴草笠仔、穿淺拖仔,坐流籠。」也因為這座串連各樓層的電梯,使百貨公司已開始符合現代化大樓的具體雛形。改建後的「林百貨」電梯載客數雖不多,最多僅能容納6名大人,但有趣的是搭乘時能從梯井觀察到舊時的建築結構。(節錄)
文/Chia-Hsin 攝影/關毓暉
閱讀精彩全文,請見La Vie雜誌第1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