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正統學院訓練的蔡志松,培養出對希臘、羅馬等古代藝術的興趣與嫻熟技法,在創作中也不免俗地碰觸歷史傳統與古今中外美學、文化與人性的議題。他的作品寓言以現代人的語彙撰寫,超越了傳統的具象手法,深刻表達時代的更迭與當代生活,令觀眾輕易與自身經驗連結,產生「Déjà vu」(似曾相識)之感。
2001年的《故國》系列揉合了西方的人體語彙和東方的造型元素,借用《詩經》中「風」、「雅」、「頌」的概念,對文明古國形象重新認識與拆解。《故國》這名詞不特指一個國家,其闡述的是普遍的人性與歷史。在此蔡志松「挪用」了西方古典寫實技法,透過真人大小的先秦戰士,表現根植於中國傳統的民族自豪與禮儀制度。除了探討固有的文化霸權與精神制約,也展現出他對人類永恆的情感及苦難的執著。
2008年創作的《玫瑰》系列,以堅硬冰冷的金屬材質表現柔軟的花瓣,並用有毒且脆弱的鉛澆注成綻放的巨型玫瑰,將愛情的濃烈迷人定格。蔡志松關心「美」,但「美」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工具,他更執著於表達生命的本質;他用危險又冰冷的金屬玫瑰,造成觀眾曖昧不明的想像。《浮雲》系列是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標誌性作品,源於親人逝世後,蔡志松對生命的新感悟。不鏽鋼打造的雲體,伴隨著其內龍井茶香與風鈴的隨風飄動,刺激了觀眾的五感。此系列反映蔡志松創作當時的身心俱疲,表達出人生的無常如浮雲一般,是一種聚合,隨時可以消散。材料語言的開拓和創造,每每在蔡志松的作品中轉化出豐富的意義。
《故國》系列中,塊狀和線狀的銅、鉛、鋼與麻的使用及拼貼,不僅超越了傳統雕塑的木材、石材與鑄銅,更充分展現出這些材料的特質,表現出古代盔甲與金縷衣的質感。玩弄材質與作品意象的對比也是其長項,在《故國》系列中以沉重堅固的金屬表達柔軟脆弱的書頁與赤裸的人體,更以厚重的鉛塑造出嬌嫩欲滴的《玫瑰》系列。延續對材料運用的大膽嘗試,在《浮雲》系列中他以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寫實技法表達出東方對雲的想像,把材質遊戲發揮得淋漓盡致。蔡志松的作品是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他所塑造的人物,既不屬於某個特定的時代,更不是某個具體的人物代表。不僅對東西方雕塑藝術的歷史沿革有自己獨到的闡釋,也將歷史與現代,用雕塑的手法進行最完美的衝撞與融合,串聯出完美的共鳴。
藝界焦點
蔡志松自1998年出道以來,廣受國際矚目,多次應邀參加海內外各大聯展。2002年後並陸續在北京、上海、紐約、新加坡、德國等國際城市舉辦大型個展;作品亦先後被美國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會、紐瓦克美術館、希臘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典藏。並在2005年秋、2006年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及2012年中國保利春季拍賣會,屢次創造中國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記錄。跨界當代藝術與流行時尚文化的他,亦當選《風度men’s uno》雜誌的「2013中國風度人物」。
蔡志松
1972年出生於瀋陽,是近年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亦曾任教於該系,從業以來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早期作品〈夏日〉、〈季風〉,先後榮獲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及日本松岡家族基金藝術獎。2001年〈故國•風1#〉獲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獎」,是百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2011年更以《浮雲》系列代表中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13年被法國《art actuel》雜誌評選為「當代一百位頂尖藝術家」。
文字:林韻丰 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