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珍貴的事物是曾經歷過的那些時光。為誰下廚, 寫信於何方,又思念著誰入睡,這些平日瑣碎不過的小事,因為另外那個人的出現,使記憶昇華,烙下永恆的美麗印記。李明維自最早的《晚餐計劃》開始,就不斷於多方情境下嘗試建立關係,即便計劃結束後他和參與者都不會留下任何具體信物,但腦中留存的聲音,畫面,乃至氣味,都是再也無可替代的。《晚餐計劃》始於李明維的研究所時期,他主動發出訊息,邀請校園裡的自願者共進晚餐,而他會親自為對方下廚。席間菜餚飄香,雙方互動的話語,都成為作品的一部份。他對於人始終保持高度好奇,特別是關於其背後的故事。
之後,延續此種親密互動的邏輯,他發展出《魚雁計劃》,設立能夠書寫的小亭,參加者可以當場寫下心中懸掛、始終未能寄出的一封信,而信件將被陳設於現場,一封封牽繫遠方未知的名字,油然生為思念的發散地。在《織物的回憶》裡,則溯源往昔,收集擁有故事的織物並擺放盒中,觀者打開後看了它的故事,完成這段與陌生物件之間的相遇。李明維在意微視互動,而這種創作被認為是「關係美學」的具體呈現。重視涉入者的付出、接受,比傳統繪畫或雕塑創作更能直接獲得回饋,也讓雙方一同創造預期之外的共享片刻。他曾表示,關於「擁有」的概念,比起使用金錢購買,他更重視非實物上的佔有;若今天參與了計劃,共渡一段時光,那對方就會得到一部份的「他」。如同其於里昂雙年展的作品《移動的花園》,要求人們免費取得鮮花的同時,必須繞道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並將之贈予一位陌生人。最後他和參與者都不會留下花朵,但過程中浮動的芬芳、領受和給予的心意,卻為生活起了小小漣漪。「擁有並不具體存在的事物,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相當迷人。」他在過往的訪談中提及。正因為不能無止盡地占有,那些倏忽即逝的片刻,才會因此清澄而常駐人心。
文字: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Le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