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場服裝秀並不意味成功!」時尚新秀推手Roxanne Chen語重心長地說。近年來,亞洲設計師不斷嶄露頭角,從創立自有品牌,潛力新秀到萬中選一的年度最佳,決戰時裝伸展台,除了天賦才能,還需要用對「語言」,才能持續被「看見」。
文|吳書萱 攝影|王漢順 圖片提供|Dyelog、Jacky JS Lee、Londan Fashion Week
今年六月,CFDA美國設計師協會頒獎,擁有1/4華裔血統,年僅31歲的Joseph Altuzarra抱走年度最佳女裝設計;與之並駕的男裝設計得主Public School品牌,雙人搭檔中的Dao-Yi Chow(周道一)也是東方面孔。20年前,CFDA列名的華裔設計師會員僅10位,至今已成長至35位。屢屢在「時尚奧斯卡」的光榮舞台上攻城掠地,亞洲時尚設計師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切並非一蹴可及,在此之前,Joseph Altuzarra和Dao-Yi Chow曾先後獲得Swarovski最具潛力設計師,如同Phillip Lim、Alexander Wang、Jason Wu、Richard Chai的成功軌跡,從創立自有品牌,潛力新秀到萬中選一的年度最佳,如何脫穎而出,除了天賦才能,還需要被「看見」!
立基於倫敦的Dyelog創意顧問公司創辦人Roxanne Chen便是新秀背後的那一雙手。Dyelog的命名從Dialogue(對話)轉化而來,負責時尚設計品牌的推廣、行銷包裝、媒體公關、時裝周籌畫和特別活動執行。透過推手的詮釋及翻譯,將設計師的創意遠景和品牌精神概念傳達給「觀眾」─消費者和媒體。對話是門高深的藝術, 尤其對Dyelog而言,因為他們所服務的客戶幾乎都是亞洲旅外時尚新秀。
「相較於歐美,亞洲設計師從概念到設計都十分細膩,這是優勢和魅力所在。」Roxanne觀察。近年來,亞洲設計師不斷嶄露頭角,前仆後繼的浪潮裡,用對「語言」才是關鍵。不僅是如何溝通,語言更指涉流行文化,作為亞洲與世界的交流窗口,出身台灣的Roxanne藉倫敦時尚工作的豐富經驗,幫助設計師們有效地表達自我。
然而,能被像Roxanne這樣時尚圈內人(Fashion Insider)推上一把的,畢竟是鳳毛麟角。紐約時尚指標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有70%的外籍學生來自亞洲,另一巨頭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一年則有近1,200位亞洲學生。每年參加各式各色服裝秀、展覽,尋找未來之星的Roxanne直言,「系列完整度和設計完成度是我們會先注意的。」
「小細節也看得出功力,例如有無加裡襯和鈕扣縫紉整齊與否。」從學校到市場業界,有了專業支援,如直上雲梯,但真正考驗接踵而至,一刻不能猶豫,「通常來說,資金是一大問題,建立自有品牌,要思考怎麼定位並找到利基市場、獲得資金。」Roxanne不諱言有許多設計師迷失於服裝秀之中,缺乏長期目標。「作了一場服裝秀並不意味成功!」她語重心長地說。看過太多秀前風光秀後接不到訂單而失落空虛的現實情狀,Roxanne提出建議:「你必須在一開始就先制定3∼5年的計畫,服裝秀不是唯一選項,還有非常多元的行銷工具可以強化影響力。」
當被周圍瑣事困擾,最終回神會發現連設計的時間都沒有,Roxanne一語驚醒夢中人:「Fashion is
ultimately a business!」(時尚最終就是一門生意!)
閱讀精彩全文,請見La Vie雜誌第1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