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2014新作「白水」「微塵」、 「松煙」經典重現

雲門舞集2014新作「白水」「微塵」、 「松煙」經典重現

雲門繼40紀念作 「稻禾」之後,林懷民歸零再出發。11月19日起將發「白水」「微塵」兩齣全新作品。「白水」明亮清雅,「微塵」濃烈激昂。對風格迴異的兩齣舞作,林懷民自己下了一個有趣的標題:「檸檬水PK伏特加」。 

 

白水 White Water
按下那讓時間靜止 指針在鐘面上懸擱不動的喀嚓微響

林懷民直言自己喜歡水、雲的變化莫測,作品中常常運用水與舞者肢體進行各種對話。數位爆炸的今日,許多人對事物的認知,都來自電腦、電視的 虛擬圖像,對實際的山水美景卻少有親身感受,林懷民透過「白水」的投影風景辯證虛實。攝影師張皓然拍攝山澗大海水紋激湍;影像設計王奕盛至今兩百多個工時的加工變形,設計出「白水」科技味十足,高潮迭起的影像。
在法國 作曲 家薩提如沙龍般優雅甜美的鋼琴樂聲裏,身穿素白衣裙的舞者翻躍起落,呼應影像中的白色波紋。大陸知名服裝設計家馬可,以有機純棉麻質料為舞者打造舞衣,她堅持在看過每一位舞者跳舞後,才為她(他) 量身設計並且手工製作,因此舞台上沒有一件一樣的衣服。小說家駱以軍看完舞者排練後說,「白水」呈現了東方人對飛行的想像。

 

微塵 Dust
首次詮釋蕭斯塔科維契 不止是安魂曲 更是微弱如花如塵的

8月底的宣告記者會上,23位雲門舞者現場演出「微塵」片段。林懷民當場紅了眼眶,沙啞略帶哽咽的說:「…希望世界各地的災民都能回到平常的生活,不要再有戰亂或災害發生…」。他 甚至 私下告訴友人,好幾次坐在排練場裡看著「微塵」,自己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微塵」採用蘇聯大師蕭斯塔科維契膾炙人口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1960年,蕭氏來到二戰晚期遭盟軍地毯轟炸的古城德勒斯登,在兀仍斷垣殘壁的都市,他用3天時間,寫出這首傷慟的傑作,原是為電影配樂而作,但樂曲出版時他將此題獻給了「法西斯與戰爭的受害者」,甚至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我覺得,當我去世時,不會有人譜寫四重奏來紀念我。所以我決定自己寫一首。」10年前, 林懷民就醞釀把它編成舞作,感於近年世事動亂,災禍不斷,激發他嚎叫出這齣悽愴撼人的輓歌。

 

松煙
經典重現

林懷民曾說,這輩子最難忘的演出之一,就是2003年為墨爾本藝術節開幕的「行草 貳」。 當晚,舞作的沉靜與美,震驚全場,翌日時代報以半版篇幅讚譽:「觀眾自始至終全神貫注,劇場充滿能量與張力;只有偉大的演出才能如 此權威地掌握觀眾的注意力。」舞作並獲選藝術節「評論獎」與「觀眾票選最佳節目」,2006更被歐洲舞評家票選為「年度最佳舞作」。林懷民從不諱言,這是「行草三部曲」中他個人最偏愛的一部作品。去年,他終於為自己心愛的這支舞找到了合適的名字「松煙」,他說「這個題目給人想像」,它就像松煙墨一樣「淡雅、漂亮」。

 


林懷民2014全新創作 「白水」「微塵」影片搶先看>>> http://youtu.be/kiObB9wHVAk

影片:「松煙」精彩演出精華>>> http://youtu.be/e42eNDyCLzI

 

白水 微塵  演出資訊
台北國家戲劇院 11/19-22(三-六) 19:45  11/22-23(六-日)14:45 11/22演出同步錄影
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12/6(六)19:30  12/7(日)14:30
台中市中山堂 12/12-13(五-六)19:30  12/14(日)14:30陸府建設專屬場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12/19-20(五-六)19: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12/26-27(五-六)19:30
11/20(四)演後林懷民答客問

 

松煙  演出資訊
台北國家戲劇院 11/27-29(四-六) 19:45  11/30 (日)14:45  
11/27(四)演後林懷民答客問


購票優惠
經典套票  「白水」 「微塵」+「松煙」900元以上票券各一張享85折,限量加贈Aesop好禮。
國泰世華信用卡優惠  刷卡不限場次享9折;購買11/19、11/20、11/27場900元以上票券享85折。
9折優惠  雲門之友、兩廳院之友、鐵玫瑰之友、嘉義縣表藝中心VIP會員
團體優惠  20張以上85折,50張以上8折  請洽雲門舞集
*以上優惠方案請擇一使用

 

立即購票
雲門之友與網路會員>>> http://goo.gl/HcRf2y
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goo.gl/BzJkde
詳細演出資訊>>> http://goo.gl/UCK5PG

 

 

資料圖片/雲門舞集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5年夏天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作品敲定!一年一度的X-site計畫本屆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計畫:美術館廣場的空間再想像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以戶外廣場為基地、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核心的臨時性裝置提案,期待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十年來已發展為台灣新銳建築與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舞台。近年來,X-site計畫積極推動對於環境永續、減廢再生的討論,本屆亦鼓勵參賽團隊整合減碳方案與節能規劃,最終徵得的37件提案多數反映出低碳、再利用、淨零等綠色建築概念,同時凸顯與環境意識交融的跨域創作型態。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4 X-site計畫首獎《林木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毛孔」為發想的霧繚繞之境

2025年X-site計畫首獎由《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創作團隊表層工作室以人體最基本的散熱體制——毛孔——為發想,企圖將毛孔轉化融入建築設計,創造出具「透氣性」的公共場域。為回應本屆的永續主軸,團隊使用輕質的回收鋁材打造主結構,並在大範圍的鋪面上,透過3D列印打造噴霧裝置,讓地景與水霧交織於城市廣場形成如微氣候的地表系統;成品也將呈現光影、風向、濕度與溫度的變動,進而打開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定義北美館廣場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構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表層工作室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以重量計算,建築使用到的材質近四分之一來自回收材料,包含以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作的布質鋪面等;總重量約一半的材料可被再次使用,其中部分可作為永續使用的街道家具,甚至兼具照明燈具的功能。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結束後,噴霧裝置也可完整拆卸並重複組裝,甚至成為其他裝置藝術、景觀照明等作品的元件,藉此減少耗材的環境負荷,並提升在地回收材料利用率,建構出營造面的共生循環。《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大範圍的城市實驗地景,讓美術館廣場從單純穿越的步行通道,得以延擴出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得獎作品的形式突破

評審團指出,有別於過往X-site著重在單一建築量體或物件的形式,本屆奪得首獎的《毛孔城市-佔領計畫》是利用小型物件構成的大尺度格網系統,創造出有密度、有節奏的嶄新空間經驗,進而去對比原本單一的廣場,水霧系統也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可親性。

「該作品從點線面、空氣、以自然光線投射到數百個物件所產生的不同陰影,及物件會隨著風向飄散而佔領場所,讓人感受到無形的動態感與呈現出四度空間體驗——作品本身的動態性,讓民眾與作品產生深度的互動。」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數位洪流席捲全球,在這個紙本閱讀黃金時代彷彿已成過去的嚴峻時刻,《季刊薰風》憑藉獨特的內容定位及精緻嚴謹製作,不僅在如一股清流般在紙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更榮獲金鼎獎「人文藝術類」殊榮,成為台灣文史雜誌領域典範。這項殊榮的背後,是發行人黃志成及編輯團隊對台灣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期望透過《薰風雜誌》,重建台灣大眾史觀。

《薰風》
薰風第26期「百藝齊綻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薰風》
藉由各期《薰風》季刊,讀者可以窺見台灣社會在日治時期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熱情、堅持與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懷

《薰風》的成功,與發行人黃志成的理念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志成對紙本媒體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他認為紙本雜誌具備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安神作用」及「收藏價值」,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當代,「拿到一本喜歡的書,你終於會靜下來,然後把手機擱在旁邊」,這份寧靜和專注的閱讀體驗,既是數位時代裡的珍貴資產,更是推進紙本持續向前的動力。懷抱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薰風》並非流於表面地呈現歷史事實,而是試圖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歷史脈絡及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黃志成說:「我們希望這個刊物是會流傳下去,將來被回顧、珍惜。」這份對文化傳承的願景,是《薰風》得以持續深耕台灣文史的根本動力。尤其,編輯團隊對內容的嚴謹和正確性,更是吹毛求疵,在作者遴選和稿件審核上都相當嚴苛。「我們希望撰稿人在《薰風》的文章都是沒有發表過,縱使這個議題寫過,他也要依照設定的主題重新撰文。」黃志成強調,這份對品質的執著,也反映在其高昂的稿費和圖片授權費用上,即使這意味著雜誌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利潤的營運狀態。「《薰風》希望能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和文本質量,也重視讀者能攤平閱讀的舒適性,所以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我們全部都沒有任何商業廣告,純以銷售量為營收來源。」 黃志成這麼說。這席話,精準地突顯《薰風》製作上的頂尖嚴謹規格,更展現了發行人寧可犧牲經濟效益、也要追求卓越品質的堅定決心。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嘗試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在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以及文本的質量,同時翻玩版面。

以細膩視角,重新詮釋台灣文史

《薰風雜誌》的內容規劃,以獨特視角,深掘台灣文史的豐富內涵。它摒棄傳統以政治或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模式,轉而聚焦於細膩的生活面向。雜誌涵蓋議題,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例如:水道、鐵路)、產業發展(例如:鳳梨罐頭產業及藺草編織業)、教育改革(例如:現代化教育體系)、娛樂生活(例如:劇院、溫泉的興起)、醫療衛生等面向,皆透過圖片、文獻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分析,構築出更為立體、更富意象的歷史圖像。值得一提的是,《薰風》亦深入探討諸如日治時期臺人文化組織的結社、農民抗爭運動,以及台灣人對海洋文化認知等較少被關注的議題,陳述獨到選題目光及挖掘被遺忘歷史的決心。這些主題絕非憑空臆測,而是經過團隊縝密討論和嚴謹考證的成果。「我們同時會執行兩到三期雜誌議題,隨時都在檢討明年、後年的主題。找來的撰稿人也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作者!」黃志成這麼說。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史料真實性與權威性的堅持,讓《薰風》在眾多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

《薰風》
宜蘭頭城盧纘祥故宅,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先生演講留影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金鼎獎的榮耀與文化傳承使命

連續三年入圍及連年獲得金鼎獎殊榮,《薰風》不僅展現其卓越的內容品質,也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薰風》不僅在內容上精雕細琢,設計團隊也勇敢突破傳統知識類書籍的排版框架,將內頁的圖文配比調整至接近一比一的美學。例如,在六頁的3000字文本中,會搭配1015張圖片,以降低文字的密度,使閱讀變得更加舒適與愉悅。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讀者深入探索台日文史,還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場享受,讓文史的探索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輕鬆的穿越旅行。隨著每期《薰風》季刊的發行,雜誌逐步揭開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讓人們得以見證在日治時期,這片土地如何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展現出其蓬勃的社會發展與文化交融。透過這些精彩的內容與創新的設計,《薰風》不僅記錄歷史,也在每一頁面中喚起了對這段往昔的共鳴與思考。

《薰風》
薰風往期精彩刊物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看更多第48屆金鼎獎入圍及得獎名單: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字裡行間 悠遊穿閱-第48屆金鼎獎入圍暨得獎作品線上書展 精彩上線:https://linktr.ee/gt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