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講堂53期上課去 新年最佳禮物 提升個人競爭力 體現生命的厚度

新年最佳禮物 提升個人競爭力 體現生命的厚度
解說式音樂會、院線片研究室 將帶給學員全新的課程體驗


誠品2014年度閱讀現象發現,面對不安紛擾的經濟與社會環境,讀者選擇提升自我能力,強化個人競爭力,同時追求身心靈的寧靜平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追求個人成長,更將2015年的新年願望定為「閱讀」,不僅在個人臉書上啟動「兩週讀一本書」閱讀計畫,亦成立「倘佯書海一年(A Year of Books)」粉絲團。誠品講堂18年來,透過深度對話與課程安排,在專家帶領下,以音樂、現代經典、城市建築、風格生活、藝術實驗等主題,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從容面對未來新挑戰,同時追求美學與心靈的成長,累積厚實個人的生命。誠品講堂53期,即日起開始報名,誠品邀請讀者在新年前,為自己創造逆轉力,並共同發掘生命的美好。


從45期首次加入講堂課程,已經連續2年每周至少參加2至3堂課的李小姐表示,科技產業的主管工作,時常面臨龐大的工作壓力,誠品講堂卻提供了另一種紓壓方式,在工作與生活感到忙碌迷惘時,講堂的內容總能適時提供清新的觀點,為當下的困難找到新的方向與思考,所以即便工作再忙碌,依舊堅持定期報到上課,從一開始家人反對,到後來老公小孩都一起來上課掘取新知,一家人現在都是誠品講堂的學員,全家透過知識的互動,共同學習成長,讓親子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連結。


44歲的鍾先生,在科技大廠服務超過十餘年,在公司轉型後優退,面對新的人生職場,誠品講堂提供了一個心靈與感性的釋放機會,從44期開始迄今,已連續上課兩年,透過新的啟發,鍾先生多方體驗講堂中各種不同課程,更在其中找到退休生活的另一種步調,也讓自己在不斷的學習與課程中拓展新的觀點,豐厚更多的生命體驗。


解說式音樂會、院線片研究室帶給學員全新體驗
誠品講堂在深度內容中,也加入有趣創新的授課型式。繼52期生活風格課程,首度與松菸誠品the first餐廳合作,讓學員透過主廚料理,真實體驗食物的箇中滋味。本次53期的解說式音樂會課程,更將於松菸誠品的表演廳,進行課程導聆,透過台北弦樂團的現場表演,以及授課講師彭廣林教授的精彩比較與解說,帶領學員細細品味古典音樂中的旋律如何詮釋生命中的樂章。


聞天祥老師的藝術實驗室《電影生活》中將安排連續5堂的「院線研究室課程」,帶領學員至誠品電影院欣賞5部新上映院線片,每部電影結束後將與學員們進行全民大影評,透過評論與學員相互激盪出新的觀影視角,在課程中還將邀請楊力州導演一同討論紀錄片對於台灣影壇的刺激與反省。


經典、建築、風格生活持續豐富您知識與生活能量
詩是最簡約、最神秘卻又最高貴的文體,此次楊照老師《現代經典細讀 -里爾克和聶魯達的詩》將透過兩位二十世紀現代詩人里爾克與聶魯達的作品,一窺詩人如何透過超越日常的語言,傳遞濃厚的情感與生活經驗,對於讀詩人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針對城市建築,此次邀請到黃金樺老師談論《Urban-Life-Co-Styling 共造城市生活風格化》,課程將從社會學、經濟學、智慧科技、大數據等面向切入分析城市的多元可能,透過與賴雨農(燈光藝術家)、汪麗琴(好樣集團負責人)等8位專業對談人的激盪,從城市景觀、音樂、時尚等多重觀點帶給學員對於城市的不同發想。


誠品講堂53期的風格生活課程,將以特別企劃的方式針對「自媒體」作深入探討,賴麒宇老師將在《翻轉品牌企業,自媒力最給力!》課程中帶領學員了解在互聯網的時代,品牌與企業如何透過自營媒體抓住消費者的目光,在對的時間點提供最合適的內容綁住消費者對於品牌的高忠誠度,並以Case Study型式與學員互動討論,是行銷人不容錯過的精彩課程。


誠品講堂持續關注時代變動,提供更新更全面的文化內容,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剖析與講座,提供學員深刻的思考能力,讓現代人在忙碌的步伐中持續地補充新知。有興趣瞭解各門講座課程的學員,可以聯絡上部落格瞭解更多誠品講堂的訊息。


圖文資料提供 誠品

獨立藝術出版在台灣!「挪石社 nos:books」與「dmp editions」對談何謂藝術書

獨立藝術出版在台灣!「挪石社 nos:books」與「dmp editions」談何謂藝術書

「藝術」和「書」拆開來看不難理解,但「藝術書」到底是何種組成?對台灣兩家重要的獨立藝術出版社——挪石社 nos:books 與 dmp editions 來說,正代表著對藝術、印刷品兩種載體的無限熱情與可能。

在談論書的場合,不只一次聽見有人用「傳奇」形容「挪石社」。創辦人暨主編和孜(Son Ni)自2000年代的創意市集起步,但對創作文創商品、製作自己都不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感到不解,想更單純地面對作品,而轉往藝術書領域發展並成立了挪石社。後來與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智海結識,出版50幾本藝術書籍,足跡遍及台、港、歐美等各城市,並活躍於國際藝術書展,十幾年來啟發許多台灣的藝術與文化工作者。

獨立出版人Shauba便是在創意市集與和孜認識,她早年以攝影刊物《Waterfall》、生活與藝術雜誌《Not Today》等打響名號,近年則專注經營獨立藝術出版社「dmp editions」,探索更多元的主題,吸引不少台灣與國際藝術家合作。在台灣,書本買氣已很低迷,藝術書往往更是比小眾還小眾。挪石社與dmp editions是如何思考這項創作媒介?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甘苦與祕辛?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挪石社長期合作的藝術家包含黃海欣,此作《巴塞爾藝術展》描畫了疫情前的全球化藝術市場盛世。(圖片提供:挪石社)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dmp推出的奇妙小報Sidewalk,A3大小,主題隨性,開放訂閱與投稿,已出版6期;亦舉辦人行道寫生大賽,並將得獎之作收錄於小報中。(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Q:你們會如何定義「藝術出版」或自己正在從事的事?它跟一般出版業有什麼不同?

 挪石社  我們沒有做過一般的出版業,但我覺得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有時一些藝術家會主動找我們合作,如果他的概念已經很完整、明確,這種案子我通常不會接,因為這代表他們自己其實也有能力完成這本書。我們會跟一位藝術家合作,通常是已經觀察他的作品一陣子了、對他的創作也有很多想法,才會提議:不然我們來做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好不好?所以跟我們合作的藝術家,通常都要願意給彼此信任感和創作空間。否則,大部分的藝術家會比較像是想為自己做一個「作品集」,而不是藝術書。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Son Ni本人的創作以drawing為主,今年出版漫畫作品《彩排》。(圖片提供:挪石社)

 dmp editions 如果拿影視產業來比喻,藝術出版社的角色可能有點像製片公司,負責「把作品做出來給觀眾看」。但如果出版社像一般製片公司,那我們就比較像獨立製片,資源相對沒那麼多,像資金籌措或找能賣座的演員這些,都比較缺乏,所以需要在更多細節上花心思。像挪石社說的,我們對於內容的處理也會希望有更多掌控權,而不是你給我一整包內容,然後我幫你把內容排上去變成書而已。藝術書的概念更像是「用一本書看一場展覽」,而不是單純地閱讀文字資訊。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dmp出版導演、藝術家李奧森的《我下了車光線明亮》。(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Q:從事藝術出版,最辛苦和最有趣的地方分別是什麼?

 挪石社 雖然獨立藝術出版社的資源比不上大型出版社,但我覺得資源少有資源少的作法,這方面倒不覺得特別辛苦。反而是我們不太懂網路操作,做網路的方式很old school,像電子布告欄一樣。而且每次出一本新書,我們也不太知道怎麼樣去介紹,都是到了書展上講了幾次才知道「原來可以這樣介紹!觀眾吃這一 套!」所以,我需要花點時間才知道怎麼把一本書的重點講出來。辦線下活動也好累喔!雖然想和大家分享好東西,但有沒有人來也充滿不確定性,壓力滿大的。但如果做到一本自己覺得滿不錯的書,藝術家也滿意,甚至喜歡的書能夠賣得好⋯⋯都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智海本人近作《觀景窗》,開放讀者自由取景,決定本書內容,獲2024 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銀獎。(圖片提供:挪石社)
(圖片提供:挪石社)
(圖片提供:挪石社)

 dmp editions 辛苦⋯⋯如果單純以這個工作內容來說的話,我是覺得還好啦!真的超級辛苦的地方應該是溝通吧。只要牽扯到溝通,而且要溝通的人越多,這件事情就會越困難。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dmp與丹麥合作的《颱風:在台灣新成形的藝術風眼中》,兩冊收錄近30組台灣重要當代藝術家。(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Q:在出版者的身分以外,你們本身也都是藝術書 創作者,這兩種身分之間有什麼相互影響?

 挪石社 比較負面的影響是時間不夠,想做的事太多,要平衡就要仔細安排好時間。正面的話,會比較從藝術家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溝通上順利很多。有些藝術家在意的地方我們也懂,有時候他卡住了,我們就能從他的角度去溝通,讓藝術家更容易理解跟放手一些執著。我本身主要 是畫drawing(廣義的繪畫),智海則從事油畫跟漫畫創作,做書也能幫助我們在創作邏輯上的思考更順利。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挪石社出版袖珍口袋書《Out of Office》,是法國音樂人Luc Jolivet 觀察到台灣人喜歡把辦公椅推到戶外的可愛紀錄。(圖片提供:挪石社)

 dmp editions 時間的確不夠用!而且我的角色比較多元,除了創作者、出版社,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作為創作者的時候最簡單,因為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了;如果單純作為出版社——像我今年合作的兩本書——那只要從出版社的角度去給意見就好;但如果要跟某位藝術家合作,我會需要「共同創作」,同時還必須以一個出版社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但我自己在這3個角色之間都是切割得很清楚的,切換起來還算ok。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Shauba Chang個人創作系列計畫,自詡「極主觀雜誌」,內容聚焦生活瑣事。(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Q:請和我們分享一些品牌最近出版的作品,以及背後的創作故事。

 挪石社 2022年我們跟陳藝堂合作了《A Cut of Etang》。以往我們都是以書本為主,展覽為副,但這次反過來,先辦展覽再做書。在展覽中,我們安排了300多張照片,還有一本空白相本,讓觀眾挑選喜歡的照片帶回家。後來,我們根據最多人選的和完全沒人選的照片,將書籍裝幀編排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是最多人選的40張,下部是沒人選的40張。本書由觀眾挑選的數據作為編輯方法,算是一個跳脫常規編輯思維的有趣計畫。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挪石社出版陳藝堂攝影集《A Cut of Etang》。(圖片提供:挪石社)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挪石社在攝影集 《A Cut of Etang》翻轉了常規的編輯思考,在陳藝堂《一杯池塘》攝影展時邀請觀眾選購照片,並整理出最受 / 不受歡迎的各40幅照片,分割成上下兩半結合成冊。(圖片提供:挪石社)

今年我們還出版了《雅賊指南》,一本教你80種「偷書」方式的書。這是美國藝術家David Horvitz 的作品,原版出版已經有30幾種語言版本,這次找我們合作繁體中文版。在翻譯上他們特別要求要加入一些台灣特色,例如原文的語境或物件,我們替換為珍珠奶茶、貓砂以 及藍綠議題之類,讓書更貼近在地文化。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挪石社與鴿子出版社合作之《雅賊指南:天一亮、眼一睜,拿了書就跑》,是一本介紹了80種詳細偷書方法的機智偷書指南,內容在原作基礎上,結合台灣在地特色轉譯。(圖片提供:挪石社)

 dmp editions 今年dmp沒有完全自己做書,都是和不同單位合作。一本是《Typhoon》,丹麥藝術家組合Tofu Collective的背景是亞洲當代藝術研究,所以希望以類似期刊的方式,一輯一輯地去討論不同地區的當代藝術——第一輯他們想來台灣,因為他們很喜歡台灣。我們從去年5月開始定期線上會議,過程非常繁瑣漫長,直到今年5月在台灣辦新書發表時才終於再次實體見到他們,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另一個合作是《yyin. volume 1》,是實踐大學媒傳所學生Yagi的畢業製作。他以「陰性」為主題,找了7組創作者和設計師合作,創作內容包括音樂、服裝、舞蹈等,每組的作品都很不同。因為Yagi本身就是設計師,還組了自己的編輯團隊,所以這次我的角色比較像顧問,在後端協助他們完成這本書。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dmp最新計畫,Shauba為設計師Yagi之刊物《yyin.》擔任設計指導,近日已於各大藝術書展熱騰騰現身,12月正式出刊。(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Q:如何看待台灣的藝術出版社群?跟國外有什麼不同?

 挪石社 台灣是很平面性的發展,大部分是藝術家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地方賣就賣。但就缺乏層級式的進程,很多人出一、兩本書就不做了,導致同質性高,風格、脈絡或生產模式都很接近,入門得很快,離開得也很快。我會覺得滿可惜的,因為創作需要時間去慢慢發展自己的語彙。

 dmp editions 國外由出版社和藝術家自費出版的比例,可能是5:5到7:3之間,但台灣大概是1:9,沒有出版社關注的議題框限,各種發揮空間算很多!最需要被突破的瓶頸其實就是「市場」本身——雖然相比10年前有所成長,但大家對藝術書還是不太理解,這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dmp出版的 《攝影泡沫紅茶》,為台灣攝影師鄭弘敬與汪正翔的一年計劃,收錄照片和筆記,試圖產出另一種觀看攝影的方式。(圖片提供:dmp editions)

 挪石社 雖然周邊產品比較好入手、好理解,或容易銷售,但作品本身並不需要依附在產品上。書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很好表達創作和意念的媒介,能釋放巨大的創作能量。所以還是期待有更多人做書、看書、買書。好的創作者更可以成為出版社,帶動更多人參與,讓整個環境活絡起來。

挪石社
獨立印刷出版社,2008年成立於台北。主要出版藝術家的意念、行為,出版品於網站發售,並發行至台港歐美各城市,每年巡迴參加各國藝術書展;2021年起營運實體空間nos:bookspace。

dmp editions
2016年成立於台北,出版部門與藝術家、策展人合作生產藝術書籍,並持續發行訂閱制紙本小報《Sidewalk》。「dmp projects」的其餘部門業務則涵蓋編輯企劃、設計、產品、策展、活動等。

採訪整理|郭振宇 攝影|朱淇宏 圖片提供|挪石社、dmp editions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2月號《紙上策展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本年度即將邁入尾聲,Adobe也公布了對於2025年的創意趨勢預測報告。在當前充滿挑戰的時代,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許多人因此渴望從螢幕中抽離。然而,Adobe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人們既想要逃離現實,卻又渴望真實的體驗。

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創意產業中:創作者運用超現實視覺效果、幽默視角、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跳脫真實世界。以下是Adobe針對2025年創意領域發展所歸納出的4個關鍵趨勢,或許能將這些靈感融入你的下一個創作中:

#01 奇幻邊界(Fantastic Frontiers)

Adobe分析,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將在明年持續發展。這些富有想像力、超現實的視覺成果(特別是在遊戲領域)建立出魔幻的未知世界,反映了人們逃避現實的渴望。而生成式AI的應用,更對創作過程造成革命性的改變,讓創作者實踐天馬行空的想像,描繪出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延伸閱讀:專訪英國新媒體藝術團隊Universal Everything:在人為與科技對立間,生成想像力的無限宇宙!

延伸閱讀:新媒體藝術家李亦凡 × 張碩尹聊創作:從電玩遊戲談到科技與AI的藝術思考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Universal Everything「Transfiguration」(圖片提供:Universal Everythin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必勝客廣告MV「就愛逗陣HOT」(圖片提供:李亦凡)

#02 輕鬆與幽默(Levity and Laughter)

幽默,永遠是吸引觀眾的不敗法則。幽默內容比嚴肅內容更容易被記住與分享,在2023年坎城影展上,就有52%的得獎影片為喜劇,比2022年增長了43%。在社群媒體上,幽默貼文則為品牌提供了一種溫和處理嚴肅話題的方法,不僅讓內容更具互動性,也更容易觸及廣大的受眾。

延伸閱讀:讓商品成為第二焦點的另類溝通!專訪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解密IKEA、漢堡王等廣告創意策略

延伸閱讀:倫敦博物館「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IKEA廣告「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倫敦博物館2024新版品牌識別(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03 時間錯位(Time Warp)

Adobe預期,隨著太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復古未來主義將成為創意新潮流。從古羅馬、咆哮的1920年代到搖擺的1970年代,不同時代的元素將被重新混合,再加上AI的加持,創造出獨特的美學語言。而這種時代的錯位感,也格外吸引未曾經歷那些時期的Z世代,展開對過往的想像與懷舊情懷,為這一趨勢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閱讀:台電宿舍化身「潮電Bar&RecordStore」!聚焦當代電子樂的霓虹潮流感空間

延伸閱讀:嘉義舊城夜晚的無聲狂歡!走進百年建築「東門町1923」的復古派對,遊街去看漫才、跳搖擺舞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潮電Bar&RecordStore」(圖片提供:雙好設計)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嘉義「東門町1923」無聲派對(圖片提供:留白計畫)

#04 沉浸式吸引力(Immersive Appeal)

隨著螢幕時間的增長,人們越來越渴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從沉浸式藝術裝置、主題公園到體驗式購物,品牌在體驗設計中融合五感,將消費者帶入品牌所建構的宇宙中。透過創造驚喜、激發喜悅,這種趨勢有效緩解螢幕疲勞,同時為人們帶來更具深度的參與感與樂趣。

延伸閱讀:住進teamLab作品裡!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開幕,結合藝術與自然的旅宿體驗

延伸閱讀:穿越LV行李箱隧道、感受360°的創意靈感!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teamLab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圖片來源:teamLab)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圖片提供:OMA)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