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眾妙生鋒─東方思維之情愫》主題策劃展,集結台灣及中國共9名藝術家:李義弘、李華弌、盧怡仲、賴純純、黃一鳴、展望、李鎮成、張洹、蔡志松之作品,探討東方體系藝術在不同媒材及創作手法上,在當代萌發出新的圖像符碼。
9名藝術家之創作皆具有濃烈東方思想與情感,作品中隱含著濃郁的東方思維,無論是書法、水墨、繪畫、雕塑以及裝置等媒材,其視覺形式與符號,皆源於東方傳統文化,並重新賦予作品創新及傳統之精髓。本展將藉由作品觀讀東方,展現藝術史的淵源流傳,並重構當代藝術品鮮活的生命力。東方藝術的傳承與變化源遠流長,既是歷史知性的脈動也是藝術感性永恆的課題。本展策劃自以下面向探討:自然山水園林、藝術信仰與宗教情操、書法體系以及民族氣質與圖像符碼。
當代視覺之自然山水園林
東方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畫家將胸中臆氣與客觀的自然造化兼容並蓄,從而煥發出難以言喻的氣韻生動,其形貌與精神妙在似與不似間。東方藝術家以山水主題表達其思想情感,面對高山和流水寄予無限憧憬,反映了東方藝術家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觀。
李義弘的山水藝術觀強調深入觀察自然的奧妙,在其著作《自然與畫意》之內容,有精闢的剖析與對照,他面對自然實景輔以攝影做全方位探究,運用筆墨繪寫山水樹石表現多種的可能性。
近年來,他繪寫的題材聚焦於石頭、溪石,雄健層疊的寫意皴擦筆調,黝黑濃重的墨色與白色基底形成通透光影的對比,具體而微呈現出台灣當代山水景色。大陸旅美藝術家李華弌的山水畫直追北宋山水精神,畫面看似傳統形貌,實則藝術家經由思考多變的藝術思潮,反思東方藝術的核心價值,已然翻轉不再是傳統意義的山水,他以骨法線條,細膩皴筆繪寫山水形質,提煉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山水畫精髓「暢神」,在進出傳統與當代的視域之間,逐漸發展出個人獨特的山水風格,追求崇高的莊嚴感與恢宏氣度。
園林是自然山水的縮影,亦為文人隱士的藝術結晶。意境山水庭園是體現澄懷觀道的山林生活,它與山水畫和老莊思想息息相關。假山石,在東方的山水園林藝術構成重要的元素之一。展望以不銹鋼塑造假山石雕塑,靈感來自於園林中的奇石掇山,自然之石外觀嶙峋多姿,紋理縱橫,山石拼縫的疏密與凹凸造成的陰影,具有千變萬化的韻律感。假山石晶亮的質感延續了其作品「中山裝」的衣服空殼和運用符號和材料的觀念,探討自然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係,揭示和建構了一種獨特的東方雕塑。
藝術信仰與宗教情操
自然與儒釋道思想的關係,也是當代藝術家關注探究的重要議題之一。賴純純的作品一直以來關注存在與變化,純粹造形與自然物象虛實、光影之間錯綜複雜的有機關係,她以終極關懷的情感與態度,巧妙地將作品與空間凝聚形成場域之能量。1990年以來,她以「心」為主題的大型裝置系列作品,展現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作品〈無漏〉意謂了無煩憂,透明心型被不鏽鋼尖釘穿透,映照透明錐心影,裝置於空間展場,猶如芸芸眾生無常的大千世界。
張洹創作初期以行為藝術崛起於中國,在1998年移居紐約並在歐美各地的藝術中心及美術館舉辦展覽,馳騁於國際藝壇。2005年自美國返回中國後,在上海建立工作室。他從行為藝術觀念轉向藝術生產行動,使用媒介趨於多元化,主要有香灰繪畫、銅雕塑、牛皮以及富有歷史意涵的門板。張洹以香灰創作的繪畫與雕塑裝置,喚起普羅大眾幽微的心靈與無限的祝福,具有濃烈東方文化的象徵精神。
書法體系之線形延異
書法中的線性書寫具有滲透與綿延的空間特質,也是東方藝術美學的核心。當書法去字義與間架之後的線形,直接進入抽象水墨的領域。書法藝術與抽象藝術兩者有其共通之處:一、藝術家以線條、造形、色彩、肌理等本質要素來表現其主觀感受,二、畫家不再描寫和再現物象。黃一鳴以書法崛起於台灣書畫藝壇,從傳統到創新,其創作態度始終懷抱熱情與理想。黃一鳴是書法家與理論家,更是一位勤奮創新的當代水墨藝術家。觀讀黃一鳴的作品,書法線形骨幹與水墨疾馳澀相是構成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李鎮成的創作結合了書寫與雕刻,在二度與三度空間中,解構漢字書體表現的可能性,他以書法、篆刻、雕刻等媒介,發展出一系列以文字為主體的作品,也創作多件文字景觀雕塑之公共藝術設置於台灣及大陸。
形塑民族氣質與圖像符碼
盧怡仲的繪畫,賦有濃重蒼鬱的肌理,以藝術詮釋歷史情懷,鮮明而隱喻的信仰符碼,似乎令人隱約感受到透露出民族幽深飄渺的靈魂。盧怡仲的作品曾以「中華民國在臺灣」所衍生的特質為內容,在承繼華夏優秀的文化資產突顯悲天憫人的情愫,藉由圖像記號的藝術底蘊彰顯人道精神之價值及意義。蔡志松的雕塑《故國.頌》系列以精良的處理手法,樸素的造形與嚴謹的秩序美感,對秦漢雕塑的雄強博大作了現代性的詮釋,展現了一種靜穆的古典意境。他賦予秦俑鮮明形象以生動的姿勢神態,將人物的堅毅與中華民族的氣質相聯繫,使我們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強烈意象。蔡志松的雕塑不僅顯示了紮實的造型能力,更以人物的姿態表達藝術内在精神。
東方藝術作品從傳統到現當代,可謂多采多姿,如何將先前的智慧善用再創造,是藝術家必須思量的現實狀態。本展9位參展藝術家面對浩瀚豐饒的歷史資源,在創作的內容與題材,始終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泉源,其造形手法與作品內容表現出各形各色的樣貌,持續地為當代東方文化積累廣博的藝術資產。
圖文資料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