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2月5日林百貨開幕,正式開啟了台灣文明的摩登時代。時隔80多年後,曾經是台南最大的百貨公司,變成全台最也卻最老的百貨公司,新的林百貨試著扮演台南城市的窗口,成為人們進入台南的客廳。
工業革命開啟了十九世紀後人類文明的大變動,1851年英國倫敦水晶宮舉辦世界博覽會,展出全世界10萬多件象徵當代文明的展品,包含蒸氣機及各式機械,隔年1852年全球第一家百貨公司Le Bon Marché在巴黎開幕,水晶宮內的展品成為百貨店內的商品,文明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同時期日本正進行明治維新,派遣大量的留學生到歐美學習新文明,因此成為同時期亞洲現代化最積極的國家。
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台灣縱貫線鐵路通車,台灣搭上現代化「毛斷」註1的腳步快步地跟了上來,火車、汽車改變了人們移動的方式,於是道路系統改變,1911年台南開始進行「市區改正」註2在迂迴的清代老巷弄上,疊上了以圓環連結的現代馬路,林百貨前的末廣町就在這樣的年代背景下打造出來。
台南人俗稱五棧樓仔厝的林百貨(ハヤシ百貨)是日本山口縣人林方一所投資,1931年由當時任台南州地方技師兼台灣建築會台南州支部長的梅澤捨次郎設計,屬末廣町「店鋪住宅速成會」街屋中最大的一間,營造廠田村組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以鋼骨結構及鋼筋混泥土施作完成了整排街屋,體現了現代化的工法技術。1932年12月5日林百貨開幕,正式開啟了台灣文明的摩登時代,生活出現電燈、電話,自來水普及、飛機、汽車、咖啡廳開始盛行,流行文化、電影、留聲機,爵士樂出現……。在思想上開放主張自由戀愛、洋裝替代和服、西式教育日漸普及,這就是1930年代的台灣。
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改變了台灣農作物的生產週期;1931年嘉農(KANO)棒球隊打入甲子園;1932年,古倫美亞唱片發行台語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1933年,鄧雨賢的〈跳舞時代〉捧出了台灣第一位流行音樂歌手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1943),同時間鄧雨賢寫出台灣經典歌曲〈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 ,這些音樂經過80多年後,以現代樂器的編曲重奏成為現在林百貨現場播放的音樂。
當時現代建築剛起步,人們尚無法接受直接裸露的混凝土,於是主要以洗石子或者面磚作為模仿石材或磚紋的外表裝飾,林百貨在外觀上就同時運用了這兩種形式。帶點現代折衷式樣建築的林百貨,成為當時台南人認識世界的窗口,透過店內販售的時尚舶來品,排隊搭流籠(電梯)上五樓喝咖啡,八角窗賞運河落日,文明生活開始與歷史古都結合,台南的新面貌儼然成形。
2014年之後,隨著時代的改變,媒體的多樣化,新的林百貨不再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媒介;曾經是南台灣第一大的百貨公司,變成全台最小、最老的百貨公司,從面向台南轉為面向世界,新的林百貨試著扮演台南城市的窗口,成為人們進入台南的客廳。經營團隊試著將台南傳統老店的「碰餅」,蓋上百年印鋪客製的「林」商標重新包裝,成為開幕後第一個結合在地老店的新創意,既有傳統歷史又不失創新。或是在2014年推出微型樂高林百貨模型,這些根基在歷史之上的新故事與創意,成為林百貨的新標記,步向轉身後「新生」的林百貨。
林百貨也扮演著城市的新觸媒,開幕不到半年,在有入館人數限制的狀況下,仍吸引了超過80萬人潮到訪,重現了「台南銀座」註3的風華,喚起原已進入冬眠的中正路商圈,預言了新的「毛斷」年代來臨,一個立基於歷史轉身的新摩登時代。
註1:現代(Modern),中文譯為「摩登」,台語譯為「毛斷」。
註2:台灣最早的都市計劃,「都市計畫」一詞一直要到1930年代在台灣才正式出現。
註3:林百貨的所在地為日治時期的末廣町,又稱「台南銀座」。
完整報導請見「La Vie 2015年 1月號 第129期 台南--贏在講究好本事」
文:黃建龍 攝影:婠玥、黃建龍 圖片提供:石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