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建築乃美好生活的骨,溫暖人心的室內家居是肉,而充滿人性的設計則是當中湧動翻滾的血脈生機。北歐人追求的是對自己的負責,要做到「每個人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都預先被規劃了,都完整地被思考了」這樣的境界;是人與人間的尊重,亦是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
北歐人不談天人合一, 因為已經身體力行。
Sandellsandberg Arkitekter的首席建築師ThomasSandell的室內設計中,有著夏天的光、冬夜的雪、秋日的風與春午的葉。北歐秋冬陽光稀微,所以用淡色系提升屋內空間的亮度,再以色彩增加溫暖與甜度。冬天嚴寒所以有效率的隔熱是基本要求,北歐四季分明,花開花謝,毫不躊躇,同時季節又有紀律的回歸,裝飾過度木器就無法保留原色與天然的紋理,玻璃器皿便應有如湖泊天光,隱含湖中矽土與森林密意。此外,北歐人不談眾生平等,因為社會已近平等、開放、民主、互助。Thomas Sandell認為建築空間,應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北歐人不談誠實,因為正直內化成為個人立身處事的標準,因此家具設計,簡潔、直接、乾淨,近乎極簡。
La Vie:斯堪地那維亞設計是否還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
Thomas Sandell(以下簡稱TS):設計不應該只是為富裕階層服務,設計應該是民主的,一般人擔得起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要讓所有的人都可以透過設計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La Vie: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在北歐不同國家所呈現的面貌為何?
TS:北歐與斯堪地那維亞概念是兩種體系。但在設計上普遍的說法是包含瑞典、芬蘭、丹麥為主的設計風格。以這三個國家的設計來說,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細分的話,芬蘭設計是純淨與自然的一種無華面貌,丹麥有著濃郁的職人色彩,50、60年代家具大師的風範仍影響至今,瑞典是介於自然與人之間的一種平衡。挪威則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沒有設計的傳統,向來不是設計之地,但在這幾年,鋒芒畢露。比方Norway Says及許多的挪威建築事務所,都開始在國際上產生了影響力,它的風格是人類以樸質向自然致敬。
La Vie:你的設計作品,想要表達什麼樣的生活?
TS:一個快樂的,美好的生活。這種美好,是從每天的小事情所累積起來的,一個美好的門把、兩三個用心製做的茶杯、數張祖父所傳下來的原木椅子、咖啡與肉桂捲......那是個每天美好一點的生活,這樣簡單的概念。
La Vie:你的設計在近年來最大的轉變為何?
TS:沒有。我的設計理念始終如一, 我希望建立一個「現代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Modern Scandinavian style),因此有人笑稱我是現代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之父。
La Vie:什麼是你心中的理想設計?
TS:回到人的層級來思考事情,這是體;以功能主義角度來執行,這是用。
La Vie:Sandellsandberg Arkitekter為人們帶來什麼樣的生活?
TS:心理層面是快樂的、能讓每日生活順利運作的、生理層面是愉悅的生活。
La Vie:瑞典的家居風格跟其他世界上的大都市有何不同?
TS:以功能主義為特色。家中的一切都預先被規劃了,一切都被仔細地思考,比方廚房多大,在當中操作者才能維持基本尊嚴,又比方孩童該有多少的生活空間,以及該如何被使用,這些這在二十世紀初的瑞典,都已經被前輩思考過並透過法律來清楚的規範。瑞典的家居風格不會大而無當,也不會小至壓迫人心的自由,永遠守在中庸(Lagom)。
La Vie:台北市未來在市中心可能有一個700億的交通樞紐公共建設國際標案,這樣的大型交通樞鈕的開發,如果你參與競圖,會如何規劃?
TS:我希望這個建設是「透明的」,因為量體巨大,更不應該阻斷城市的視覺流動;它是「開放邀請的」, 讓所有人都能進出、都能使用;它是「流體的」,人、交通與美好事物都在這邊發生、流轉;是「母性的」,有繁茂綠色,會呼吸跳動、溫暖而讓人想親近;是「自己自足的」,主體不是一個消耗能源的怪獸,它會透過太陽能、風力來生產能源。我們事務所已經在規劃類似這樣的建築了。
La Vie:你心中2050年的城市樣貌?
TS:城市持續重要,人口密度仍舊提昇,但是回歸田園的概念成為主流。鄉下會變成最令人渴望之所在,不是英國莊園別墅那樣的概念,而是有文化、有生命力的真正純樸小鎮。城市本體向上成長,但是綠色會覆蓋所有可見表面,空中花園、垂直農場,大樹森林與綿密草地取代水泥柏油。
文:馬克斯Max Wang 圖片提供:Sandellsandberg Arkitekter
本文選自第130期 La Vie 月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La Vie 2月號/2015 第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