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奇幻影展第六屆,顛覆、創新氣息 徜徉愛與自由的國度

搖滾.冤家.里歐洛  帶你遊戲經典
有別於老字號的「金馬國際影展」,年輕的「金馬奇幻影展」邁入第六屆,顛覆、創新的氣息,不僅為台灣影展寫下新頁,也吸引更多元的觀眾接觸影展。三大招牌「狂歡場」、「驚喜場」、「K歌場」宛如嘉年華會,一票難求。就連重現的經典老片也都充滿個性與趣味。

 

讓觀眾跟著電影狂舞、吐槽、灑爆米花的「邪典」(cult film)之王《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今年適逢40週年,金馬奇幻影展除了連開兩場慶祝,更將首度開放徵選「嗨咖」觀眾,好讓各路猛男妖姬都能與扮演「來自變性星球的法蘭克博士」的「奇幻天后」維多同台,為「狂歡場」再掀高潮。


「K歌場」體貼製作變色歌詞字幕,讓觀眾宛如置身超大KTV,跟著片中明星一起引吭高歌。今年推出的是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和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主演的《紅磨坊》(Moulin Rouge!),除了重溫〈Your Song〉、〈Come What May〉等名曲,還有機會在戲院大跳康康舞。
保證沒看過的「驚喜場」,依舊要賣關子,影展雖有提供線索,但大多數觀眾進場前都猜不透要看的是什麼片,然而每年精心挑選的驚喜電影,總能讓人大呼過癮。


本屆金馬奇幻影展「經典重現」片單,包括法國喜劇大師賈克大地(Jacques Tati)嘔心瀝血的《遊戲時間》(Playtime)(數位修復版)、英年早逝的尚克勞德羅桑(Jean-Claude Lauzon)的天才之作《里歐洛》(Leolo)(20週年數位修復版)、榮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的愛情經典《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以及用音樂顛覆常規的《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2015金馬奇幻影展將於4月10日至4月19日於台北新光影城舉行,一再創下全台最高滿座率的奇幻影展,今年強調「倘佯於愛與自由的國度」,將以最不可思議的故事、最不敢置信的影像、最不受控制的瘋狂,盡情造夢。


影片資訊    

                                                         
《遊戲時間》(Playtime)
法國喜劇大師賈克大地一生僅完成六部長片,《遊戲時間》是他耗費最多心力也最鍾愛的作品。但當年為了求好心切,打造出「前衛」的巴黎,幾乎壓垮了他的財務。金馬奇幻影展將重現70mm規格的數位修復版,讓影迷一窺楚浮口中「外星球來的電影」,除了讓觀眾笑出眼淚,也能「完整」見識賈克大地內容與形式的超越。


《里歐洛》(Leolo)
加拿大導演尚克勞德羅桑只拍了兩部電影,便躍升為加拿大影壇最耀眼的導演,卻在籌備第三部作品時飛機失事,也讓《里歐洛》意外成為他最後遺作。本片小男主角深信自己是義大利後裔而取了「里歐洛」這個名字,用小腦袋瓜的想像力徜徉於奇幻世界,好逃離瘋癲失控的家庭,對於血緣的牽絆和個人主體性有極為動人的描寫,也被時代雜誌選為影史百大電影之一。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曾與周杰倫合作《青蜂俠》的法國導演米歇爾龔特利(Michel Gondry),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電影是2004年由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蕾與金凱瑞主演的《王牌冤家》。完美的劇本,把分手的痛苦以及刪除記憶的狂想,結合得天衣無縫,成就了這部愛情經典,大銀幕重現,勢必成為搶票焦點。此次放映為十週年數位版。


《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曾在2002金馬影展造成廣大迴響的《搖滾芭比》,多年來全球各地(包括台灣)都有音樂劇演出。電影版則由才華洋溢的約翰卡麥隆米契爾自編自導自演還親自獻唱。片中主角為愛勇敢變性,卻因手術不夠成功徒留「一吋」遺憾,也暗喻他/她的坎坷情路。多首膾炙人口的搖滾歌曲貫穿全片,(Origin of Love)更成為神曲。


《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影史最長壽的電影,連演40年還未下片。一對道貌岸然的未婚夫妻,在月黑風高的夜裡誤闖神秘古堡,不但見證了猛男的誕生,還被解放了情慾,甚至目睹外星人的計謀。光怪陸離不說,還引發影史最傳奇的Cult狂潮,觀眾每每奇裝異服,跟著劇情一塊演、唱、跳。全台獨一無二,只有金馬奇幻辦得到。


《紅磨坊》(Moulin Rouge!)
巴茲魯曼(Baz Luhrmann)帶領新世紀歌舞片復興的功臣之作,華麗奔放、淒美動人,重新改編瑪麗蓮夢露、瑪丹娜、艾爾頓強、史汀等人的流行金曲,金馬奇幻影展特製專屬變色字幕,觀眾不必背歌詞,就能跟著引吭高歌,還有機會在戲院大跳康康舞。


※ 詳情請見金馬奇幻影展官方網站金馬影展Facebook


圖文資料提供/台北金馬影展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5年夏天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作品敲定!一年一度的X-site計畫本屆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計畫:美術館廣場的空間再想像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以戶外廣場為基地、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核心的臨時性裝置提案,期待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十年來已發展為台灣新銳建築與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舞台。近年來,X-site計畫積極推動對於環境永續、減廢再生的討論,本屆亦鼓勵參賽團隊整合減碳方案與節能規劃,最終徵得的37件提案多數反映出低碳、再利用、淨零等綠色建築概念,同時凸顯與環境意識交融的跨域創作型態。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4 X-site計畫首獎《林木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毛孔」為發想的霧繚繞之境

2025年X-site計畫首獎由《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創作團隊表層工作室以人體最基本的散熱體制——毛孔——為發想,企圖將毛孔轉化融入建築設計,創造出具「透氣性」的公共場域。為回應本屆的永續主軸,團隊使用輕質的回收鋁材打造主結構,並在大範圍的鋪面上,透過3D列印打造噴霧裝置,讓地景與水霧交織於城市廣場形成如微氣候的地表系統;成品也將呈現光影、風向、濕度與溫度的變動,進而打開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定義北美館廣場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構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表層工作室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以重量計算,建築使用到的材質近四分之一來自回收材料,包含以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作的布質鋪面等;總重量約一半的材料可被再次使用,其中部分可作為永續使用的街道家具,甚至兼具照明燈具的功能。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結束後,噴霧裝置也可完整拆卸並重複組裝,甚至成為其他裝置藝術、景觀照明等作品的元件,藉此減少耗材的環境負荷,並提升在地回收材料利用率,建構出營造面的共生循環。《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大範圍的城市實驗地景,讓美術館廣場從單純穿越的步行通道,得以延擴出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得獎作品的形式突破

評審團指出,有別於過往X-site著重在單一建築量體或物件的形式,本屆奪得首獎的《毛孔城市-佔領計畫》是利用小型物件構成的大尺度格網系統,創造出有密度、有節奏的嶄新空間經驗,進而去對比原本單一的廣場,水霧系統也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可親性。

「該作品從點線面、空氣、以自然光線投射到數百個物件所產生的不同陰影,及物件會隨著風向飄散而佔領場所,讓人感受到無形的動態感與呈現出四度空間體驗——作品本身的動態性,讓民眾與作品產生深度的互動。」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數位洪流席捲全球,在這個紙本閱讀黃金時代彷彿已成過去的嚴峻時刻,《季刊薰風》憑藉獨特的內容定位及精緻嚴謹製作,不僅在如一股清流般在紙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更榮獲金鼎獎「人文藝術類」殊榮,成為台灣文史雜誌領域典範。這項殊榮的背後,是發行人黃志成及編輯團隊對台灣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期望透過《薰風雜誌》,重建台灣大眾史觀。

《薰風》
薰風第26期「百藝齊綻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薰風》
藉由各期《薰風》季刊,讀者可以窺見台灣社會在日治時期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熱情、堅持與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懷

《薰風》的成功,與發行人黃志成的理念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志成對紙本媒體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他認為紙本雜誌具備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安神作用」及「收藏價值」,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當代,「拿到一本喜歡的書,你終於會靜下來,然後把手機擱在旁邊」,這份寧靜和專注的閱讀體驗,既是數位時代裡的珍貴資產,更是推進紙本持續向前的動力。懷抱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薰風》並非流於表面地呈現歷史事實,而是試圖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歷史脈絡及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黃志成說:「我們希望這個刊物是會流傳下去,將來被回顧、珍惜。」這份對文化傳承的願景,是《薰風》得以持續深耕台灣文史的根本動力。尤其,編輯團隊對內容的嚴謹和正確性,更是吹毛求疵,在作者遴選和稿件審核上都相當嚴苛。「我們希望撰稿人在《薰風》的文章都是沒有發表過,縱使這個議題寫過,他也要依照設定的主題重新撰文。」黃志成強調,這份對品質的執著,也反映在其高昂的稿費和圖片授權費用上,即使這意味著雜誌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利潤的營運狀態。「《薰風》希望能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和文本質量,也重視讀者能攤平閱讀的舒適性,所以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我們全部都沒有任何商業廣告,純以銷售量為營收來源。」 黃志成這麼說。這席話,精準地突顯《薰風》製作上的頂尖嚴謹規格,更展現了發行人寧可犧牲經濟效益、也要追求卓越品質的堅定決心。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嘗試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在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以及文本的質量,同時翻玩版面。

以細膩視角,重新詮釋台灣文史

《薰風雜誌》的內容規劃,以獨特視角,深掘台灣文史的豐富內涵。它摒棄傳統以政治或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模式,轉而聚焦於細膩的生活面向。雜誌涵蓋議題,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例如:水道、鐵路)、產業發展(例如:鳳梨罐頭產業及藺草編織業)、教育改革(例如:現代化教育體系)、娛樂生活(例如:劇院、溫泉的興起)、醫療衛生等面向,皆透過圖片、文獻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分析,構築出更為立體、更富意象的歷史圖像。值得一提的是,《薰風》亦深入探討諸如日治時期臺人文化組織的結社、農民抗爭運動,以及台灣人對海洋文化認知等較少被關注的議題,陳述獨到選題目光及挖掘被遺忘歷史的決心。這些主題絕非憑空臆測,而是經過團隊縝密討論和嚴謹考證的成果。「我們同時會執行兩到三期雜誌議題,隨時都在檢討明年、後年的主題。找來的撰稿人也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作者!」黃志成這麼說。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史料真實性與權威性的堅持,讓《薰風》在眾多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

《薰風》
宜蘭頭城盧纘祥故宅,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先生演講留影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金鼎獎的榮耀與文化傳承使命

連續三年入圍及連年獲得金鼎獎殊榮,《薰風》不僅展現其卓越的內容品質,也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薰風》不僅在內容上精雕細琢,設計團隊也勇敢突破傳統知識類書籍的排版框架,將內頁的圖文配比調整至接近一比一的美學。例如,在六頁的3000字文本中,會搭配1015張圖片,以降低文字的密度,使閱讀變得更加舒適與愉悅。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讀者深入探索台日文史,還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場享受,讓文史的探索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輕鬆的穿越旅行。隨著每期《薰風》季刊的發行,雜誌逐步揭開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讓人們得以見證在日治時期,這片土地如何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展現出其蓬勃的社會發展與文化交融。透過這些精彩的內容與創新的設計,《薰風》不僅記錄歷史,也在每一頁面中喚起了對這段往昔的共鳴與思考。

《薰風》
薰風往期精彩刊物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看更多第48屆金鼎獎入圍及得獎名單: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字裡行間 悠遊穿閱-第48屆金鼎獎入圍暨得獎作品線上書展 精彩上線:https://linktr.ee/gt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