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史上最昂貴的公共建築工程,作為首件以國際招標方式打造的韓國公共機構,DDP以極具野心的姿態將韓國歷史傳統和不斷變化的K-Design未來整合為一,於世界設計舞台占下一席之地。
政治學大師Samuel P. Huntington,曾在《為什麼文化很重要》一書的序文寫到,1990年代初期,他觀察到南韓和迦納於1960年代,各項經濟數字是極相似的,但是30年後,韓國已是全球第14大經濟體,擁有許多跨國企業的工業大國,反觀迦納卻還是原地不動。而造成兩者進步差異的最大因素即在於「文化的影響」。長期研究南韓經濟的學者也指出南韓政府執行力十足,擁有良好的政策延續性,且勇於投資,願意將80%的國家資源集中投入於發展部分優勢產業上。
為將首爾打造成「全球設計首都」,首爾市政府大手筆斥資4.5億美元建造的「東大門設計廣場」(Dongdaemun Design Plaza, DDP),於去年3月21日於東大門運動場舊址正式開幕啟用,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設計創造產業發源地」概念的複合式文化空間,也是首件以國際建築設計邀請招標方式建成的韓國公共機構。
DDP於2007年公開招標結果──由建築女王Zaha Hadid一舉得標。Zaha Hadid觀察從凌晨到夜晚不斷變化的東大門地區,將其歷史、文化、城市、社會和經濟以換喻的方式整合後創造的新景象,與周邊地形結合,提出了「換喻的風景」的概念:「建築應給設計師和參觀者提供教育性的體驗,具有能改善生活的力量。DDP考慮到文化的不斷變化設計而成,它將在與大眾的互動關係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發掘出首爾可能具有的、新的發展性。」首爾市政府在建造過程中,也不斷徵集市民、商圈商家、專家的意見,再制定營運計畫,希望DDP是「與市民一起打造」的公共設計平台。
Zaha Hadid的設計大膽前衛,充滿不定性,在建築界素有「紙建築師」之稱(因為其在圖紙上的設計時常難於實現)。此次DDP的建造過程即是一段世界建築產業的進化史。DDP建築分為地下三層、地上四層,總面積達85,320平方公尺,為了實現這座全世界未曾有過的、規模最大的三維不規則建築(非標準建築),南韓結合了政府、民間企業的力量,使用了最尖端的建築技術手法,將設計圖紙上的DDP變為現實。
開館前媒體訪問Zaha Hadid,她說:「我想要打破建築與自然的界限。雖然非常難,但是我成功做到了。」建造過程中雖爭議不斷,DDP名副其實地成為韓國最尖端工藝技術的濃縮,完工後其毫無直角、無接縫的流線形外觀,不論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景象皆不一樣,宛如一座來自未來的宇宙飛船,輕輕地降落在首爾市中心。其建築內外部沒有一條直線和一面平面牆,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室內空間的樑柱,給參觀者帶來置身於巨大宇宙空間內的感受。DDP不僅體現了空間的靈活性,並成功展現出韓國的傳統和不斷變化的未來設計理念。
K-Design潮流的發訊與交流平台
DDP建築空間由藝術中心(Art Ha l l ) 、博物館(Museum)、設計中心(Design Lab)、設計市集(Design Market)、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Dongdaemun History & Culture Park)五大館構成,扮演連結地區商圈並創造設計教育、推廣、產業平台的多重角色。
「藝術中心」為傳達新概念、創意產業的重要宣傳平台,開館特別展即為《2014 FW首爾時裝周》及《Zaha Hadid_360°》設計展,傳播韓流時尚的夢想,並展現了DDP的設計者——Zaha Hadid全方位的設計世界。「設計中心」則集合美術館、圖書館和百貨商場的概念,以創意知識、信息、潮流和商業的實驗空間(LAB)為基礎,建立了韓國規模最大的設計藝術精品店。以鮮活的設計圖書館(Live Design Library)為概念,整體空間以Book、Concept和Design為主題,於一、二樓分別設有針對大眾和專業人士的品牌空間。
DDP通過推出新的展覽傳播知識,運營各種可體驗、可消費的設計內容,讓參觀者不但可親自看到、感受和學習韓國傳統文化,了解K-Design設計原型來自何處,更可體驗到「提早來臨的未來」,作為設計及創意產業的發源地,從建築硬體到活動軟體,DDP成功地於世界設計先端大國中將下一軍。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DDP、文化體育觀光部
本文摘錄自第131期 La Vie 月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La Vie 03月號/2015 第1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