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木設計在短短幾年之內,以設計精良並具有東方色彩的燈具產品,成功打入歐洲與東南亞市場,並進一步在台灣建立起清新的品牌形象。然而,創業這條路,他們走得並不輕鬆,懷抱著對設計的高度熱情,柒木不斷地研究市場概況,大量累積實務經驗,期望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知名的國際品牌。
經營方針
Point 1 核心成員分隔歐亞,會議講求高效率溝通。
柒木設計目前的核心成員有3位,3人均有設計背景,依照彼此的個性與專長來執掌不同業務。遠在芬蘭的石筱君負責品牌與視覺、熟悉製造和工廠端的葉庭瑋負責產品開發、個性活潑的林宜賢負責公關與行銷。
由於石筱君遠赴芬蘭進修,因此3人必須透過視訊開會,芬蘭晚台灣5~6小時,因此這是一個上午8點和下午2點的會議。因為時差,讓他們養成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與隨手整理紀錄的好習慣,如此才能讓兩地資訊無縫接軌;因為遠距,所以3人總是藉著在歐洲展覽的機會會合,林宜賢半開玩笑地說:「所以我們才要一直出國參展!我們好像牛郎織女一樣!」
Point 2 透過參展試探市場反應,反思製成細節並持續改良產品。
2011年東京設計師週,是柒木成立後的第1個海外展覽,當時成員不只3位,有些人剛畢業,有些人已工作一段時間,他們有個一致的目標,就是想試探自己的設計理念會在市場上獲得怎樣的反應。展覽過後,彼此都有了許多體認,於是有些人選擇離開,有些人則改以兼職方式來支援,最後留下3人,繼續堅持創業之路。
工作室牆上貼著歷年參展海報,許多創意都已走入歷史,林宜賢表示:「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棒的點子,在展覽上卻乏人問津,有時是因為製成太難導致無法量產,有時則是沒有站在消費者立場思考。」比方說,柒木曾推出一款手動削鉛筆機,採用包覆樹皮的木材製成,但在切割鑽孔時樹皮很容易脫落,因此大部分的木工師傅都不太願意接單。柒木還曾做過一款極具巧思的設計,他們在透明玻璃壺上彩繪細緻的青花圖案,倒入牛奶後,隨著純白液體在容器內上升,形成「互動式」的青花「瓷」器,為了逼真效果,他們還去故宮上課,深入研究青花瓷的種種細節。然而,這款結合了西方牛奶壺概念與東方藝術品元素的作品,在展覽現場卻並未受到青睞,甚至還有不知情的參觀者拿起玻璃壺,結果牛奶灑了一地。這個經驗對柒木而言十分重要,不僅促使他們檢討自己在設計時所抱持的態度,也讓他們更加重視消費者的聲音與需求。
在眾多參展經驗中,柒木也發現,展覽性質與各地民情的不同,極可能導致同一款產品獲得截然不同的市場反應,比方說「一盞東西」,2012年在英國倫敦設計展Tent London頗受好評,但到了2013年的德國科隆家居展IMM COLOGNE卻乏人問津,這些經驗,促使著柒木不斷改良產品,刺激他們把產品想得更完整。如今,「一盞東西」已成功發展出各種尺寸與款式,包括桌燈、吊燈,系列日漸完整,讓柒木藉由燈具打入歐洲以及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的傢俱、家飾市場,過程中,他們也漸漸學會如何以訂價反推回成本,在人們對商品願意掏腰包的期望售價上,規劃可賺取合理利潤的成本支出。
Point 3堅持不用塑膠,避免複製與雷同,突顯品牌個性
經營多年,柒木設計營造一種非制式、混搭、簡約、自然、趣味的生活氛圍,作品都是出自有溫度的材質,無論木頭、紙與金屬,不是溫潤有感,就是摸久了自會生成體溫,如此天然材質,即使量產,彼此紋理與外型總會有些許差異,不是塑料可以比擬。柒木的唯一堅持就是不用塑膠,他們不喜複製與雷同,這個精神也落實於店面行銷規劃,柒木在各個店面刻意展示不同款商品,突顯品牌個性,避免給消費者「走到哪都一樣」的印象,為品牌加分不少。
商品故事
Case Story ─ 一盞東西 The New Old Light
設計發想
「一盞東西」吊燈,燈罩部分採用金屬材質,代表西方的工業感,燈罩下方銜接著東方傳統的紙燈籠,並以「月有陰晴圓缺」的意象,設計燈籠部分可活動收縮,拉下燈籠時,可營造室內溫和的情境,收起燈籠後,則可直接使用照明光源。正因融合東、西方元素,因此取名以一盞「東」、「西」的概念來取名。除了吊燈以外,這個系列也推出桌燈版,採用線性骨架,以簡約洗鍊的線條營造出寫意的空間感,視覺效果極佳。
行銷概況
「一盞東西」在國外頗受好評,因為外國人將設計燈具視為居家必用品,氣氛與照明一舉兩得,目前柒木網站主要為提供國外客戶下單平台,並已實際出貨至歐洲與東南亞,佔銷售70%;至於本地市場,則實體店面銷售較佳,台中的CameZa、台北非零餐廳與松菸小賣,所都能看到美麗的「一盞東西」。現階段燈具佔柒木自有品牌產品的70%,可說是讓他們找到一個精準切入居家裝飾的設計亮點,開啟更具市場潛力的Home Deco領域。
採訪撰文/杜玉婷 圖片提供/柒木設計
本文選自La Vie出版書籍《設計商品,這樣賣就對了!》,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設計商品,這樣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