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賣一本書,何以成為文化博覽會為期三日的品物市集各精緻商家中的一員?
呼應著市集【謝大地、慶豐收】的主題,我們希望從食材出發,打造訴說以「Urban Life Co-Styling都市生活風格共造」為核心價值的展區。 要喚起大家對在地精神的想像,也希望探討展後材料歸零的可能。
米粉的風乾時間約2-3天,與這次在市集的擺攤時間相近,風乾後米黃細線所構成的面,或許可用以打造一片訴說台北城市願景的投影牆?
投影的是台北城市空間該如何形塑公共風格的想像。彷若游移在城市的時間流動裡,我們都市空間的可能性,層層圈圈如漣漪浮現。櫛次鱗比的高樓在我們的城市一個個拔地而起,可能我們都忘了可以輕易在自家的陽台,傍著周邊的小植栽,俯瞰城市的街、城市的夜呢?
兒時竹掃把的質地與色澤,彷若孕育萬物的大地,在都市展場中,重拾腳踩田間的兒時記憶。 也用它來創造陽台的意象,讓來訪者在我們的展區重新體會自家的居住空間與都市的公共空間可以有的近距離。
我們團隊這次的展區設計概念就在這樣的想像下成形。
佈展時,奮力地將剛從新竹運上來的鮮蒸米粉掛上台灣人常用的竹架。 超出預期的重量,讓竹架不斷形變。 周邊商家紛紛簇擁關心。 或許是被和著水分的米粉氣味吸引,又或是憐憫我們夥伴盡出吃奶之力,徒手鞏固著三度空間的竹架結構,讓米粉可好好待在橫桿上,不讓它著地。 畢竟來自米粉商贊助的,條條皆是希望讓國內外來賓看到在地的美食力心意,怎可糟蹋?
眾人協力下,米粉在下鍋前的最後一道步驟:『風乾』,終在展區成形後開始。 三天的市集,也開始瀰漫著人潮。
終究是食材吸睛,來訪的客人說著,「那是甚麼?棉線?可以摸嗎?」「米粉?真的?可以吃嗎?」。 我們想,或許是時候可以慢慢將風乾的米粉剪下,精緻綑綁,成為購書者的贈禮。 意料之外,此舉成了最佳的行銷方式。 攤位前開始簇擁著想要了解米粉、台北、紐約人(我們賣的書籍是自己的著作: 紐約人的城市翻轉力)之間關係的參訪者。 頭兩天有些龜速的銷售,也開始一本本售出,不再冷清。
書罄,在三日市集畫上句點之前,豐收。
周邊商家開始打包,清場,我們則將架上的米粉片片剪下,開始分送所有市集商家。 三天前一串串笨重的白線,從水分散去,開始輕盈;在撤場歡愉的同時,我們的展場實體空間,也開始在豐收米粉後,逐漸虛化、歸零。謝大地,慶豐收的意涵,在Urban Life Co-Styling的展區,在食材幻化成眾人的桌上佳餚後,成功謝幕。 我們也透過對在地元素的串聯,激盪出紐約、台北、舌上美味間的共鳴。
Text、Photo / 黃金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