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界近來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位在淡水的雲門劇場隆重開幕。自2008 年於八里觀音山下的排練廠房意外燒毀後,雲門舞集花費七年的時間,向新北市政府承租中央廣播電台舊址上1.5 公頃的空地,邀請黃聲遠率領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擔綱建築設計,又透過基金會向民間籌募經費,終於建成嶄新劇場,並在今年四月底以雲門2《春鬥2015》作為開館首演,正式和大家見面。
自然有機的多功能劇場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執行長杜德裕指出,案子雖然龐大,但複雜本身就具備美感。設計上最重要的考量是「不要讓人發現有牆壁」,包括建物外廓、地板與玻璃的選色等,都盡量順應周遭景物。從山下往上望,雲門劇場恰好補齊原先山稜線的缺口,完美融入山色之中。
這棟建物雖顯低調,內涵卻相當驚人。450 席的大劇場擁有國家劇院等級的規格與設備,其中位在一樓的260 席可透過電動操控全部收攏於牆壁中,讓原本的觀眾席淨空為演出場地,增加使用靈活度。舞台後方的黑幕拉起後,就能直接眺望館外碧綠植被,感受自然生機。中央廣播電台舊房舍則整頓為排練空間,並能隨時轉換成黑盒子劇場或演講廳。
回饋公眾的經營方針
雲門劇場是雲門舞集的新家,也是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乃首件由舞團向政府租地、並經營表演藝術園區的案例。這種介於公私之間的雙重特性,讓其未來營運的方向備受矚目。
劇場得以落成,全仰賴民間共4,155筆的捐款,因此林懷民很早就立下這裡將由全民共享的決定。在已排至今年底的節目中,其中僅有一小部分留給舞團自己,絕大部分時間都由其他藝術團體帶來演出。雲門舞集執行總監葉芠芠表示,在邀演之時,有特別考量先以年輕表演團隊為主,採取免費提供場地、但由演出者自行銷售的合作方式。未來也可能邀請國外藝術團隊來訪,但國內占比還是會較高。
此外,因為深知國內具正式規格的排練場極度缺乏,通常都要到實際演出場地,於上台前一刻才有辦法真正完整走位;因此不但願意開放租借排練室,亦拉長團隊的準備時間。例如台南人劇團就有長達三週可以進駐採排《K24十週年紀念版》,金枝演社也有一個半月能熟悉戶外環境劇場,細磨《祭特洛伊》的演出實況。
在經費籌備上,過往有50%為售票收入,25%來自政府單位,其餘則透過募款支持。但今年沒有來自官方的補助,所有支出缺口就需由舞團想辦法籌募。
有趣的是,這裡也能看到雲門舞集跨足不同領域的嘗試。由多位文壇巨擘包括席慕蓉、蔣勳、陳芳明、楊照、駱以軍等人輪番上陣的「雲門講座」,未開跑就引起廣大粉絲注目。而講座的延伸閱讀書籍,則可到園區內的大樹書房尋覓;其位於百年茄苳樹下,由年輕設計團隊青仁舍計負責規劃,並委託時報文化經營。由於雲門舞集許多作品都奠基在文學之上,這裡便以營造書房的概念,除了引進爐鍋咖啡,也陳列林懷民的私人收藏和選書專區。此外還販售自行開發的文創商品,包括「舞者旅行」與「劇場生__活」兩個系列,前者從時常至世界巡演的舞者角度出發,設計便於行動時穿戴的衣服、iPad收納包及旅行袋,後者則思考如何在園區內消磨美好一日,推出啤酒與花生等零嘴和野餐墊。
而座落另一側的餐廳,以雲門舞集的作品《花語》為名,門口矗立舞蹈家羅曼菲的雕像,裡面則提供小籠包與烏龍珍珠奶茶等台灣特色餐點。為了與在地連結更加緊密,之後也將規劃系列活動,邀請學校孩童和社區居民前來遊玩。扭轉過去民眾僅為了看表演而進劇院,散場後就各自離開的現象,雲門劇場不只提供藝術養分,更結合各種空間與活動引人駐足,打造充滿生活感的文化園區,舞者們不再僅赴各地出征,而是把家打理好,讓賓客願意主動敲門,雙方再一起共享美好時光。
與環境一同成長
從純粹營運舞團到如今帶動整座園區,雲門舞集除了編製擴增而來的人事費壓力外,也要面對身兼使用者與管理者的雙重挑戰。正如林懷民所說:「建築物是硬體,更重要的是裡面發生的事。」對於長達40年的租用期限,他們並未刻意細譜藍圖,而是從和大自然好好相處開始,希望劇場就像骨架,投入的努力猶如緩慢長出的肌肉,將和整片山林一起,一點一滴地將力量發揮到最大。
MUST KNOW
經營五大要點
1.提供專業規格的排演場,減緩國內欠缺排練空間的困境。
2.以年輕表演團隊為主,力造青世代創作者發表平台。
3.結合書房、餐廳等空間創造複合式生活園區。
4.透過講座等活動增加與民眾的交流。
5.與自然共榮,讓劇場與萬物一同蛻變。
雲門劇場
Add/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Tel/02-2629-8558
Web/www.cloudgate.org.tw
紮根東部:布拉瑞揚和他的舞蹈基地
豔陽下踏進台東糖廠區,要一直走到最深處,才會看見一棟裡外全黑的建物。從前這裡是台糖的檔案室,為存放文件而塗上瀝青防潮,如今挑高的空間被整頓成舞蹈教室。曾獲十大傑出青年、被視為台灣新生代舞蹈界最閃耀之星的編舞家布拉瑞揚,從今年初進駐此地,希望打造一個讓原住民孩子也能快樂跳舞的基地。
2011年布拉瑞揚替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製新作,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時大受歡迎,但他卻在謝幕時想著,若今天拉的是部落孩子們的手,該有多好?這樣一個念頭盤旋於腦海,讓他在去年毅然決定回到台東,籌備同名舞團,並建設這個新舞蹈空間。
新基地最主要的目標是作為孕育創思的場域,但布拉瑞揚也強調,希望這裡是屬於大家的。從前東部沒有地方可以學舞,如今他想提供這個機會,五月分舞團首作《拉歌》演出結束後,就會定期開課,除了學院內必備的芭蕾、現代舞訓練外,也會安排激發原住民身體本能的傳統舞蹈課。由於台東的步調與氛圍都迥異於快板的都市生活,更有可能重新找到另一種躍動的方式。他也同時自問,難道讓原住民登上國家戲劇院,就是終極目標嗎?一改大部分演出都鎖定登台的形式,他強調之後舞團作品將貫徹「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演出」的構想,透過部落巡演,讓舞蹈能真正深入偏鄉,接觸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並期待十年之後,可以營造出如美國《雅各之枕舞蹈節》一般,讓各地民眾爭相前來,只為一睹精彩的舞蹈演出之盛事。
MUST KNOW
Step by Step!孕育東部舞蹈能量
1.從學院訓練解放,找到適合原住民的舞蹈方式。
2.定期開課培養年輕舞者。
3.藉部落巡演讓舞蹈深入當地。
布拉瑞揚舞團BDC
Add/台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
Tel/089-238-729
Web/www.facebook.com/BulareyaungDC?fref=ts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