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城市趨勢亮點-ENRIC RUIZ-GELI 以綠建築拯救地球

La Vie ENRIC RUIZ-GELI 以綠建築拯救地球

地球越來越熱!全球綠建築權威Enric Ruiz-Geli在倫敦AA建築學院發表建築微粒論述,企圖對於實體環境與社會現象的刺激,產生更明顯的環境意識,不但能反映出當前的現狀, 同時也能夠提出有遠見的未來想像。

 

微粒(Particles)在建築的角色中是什麼?日本建築家隈研吾曾說: 「我想創造一種像飄動的微粒般模糊的狀態。與那種狀態最接近的東西是彩虹。」他的目標不是創造像微粒一樣的建築作品,是將輪廓鮮明的邊線融化在環境中,而Enric Ruiz-Geli,已將自己的角色從建築師化身為積極行動家,在建築的溫室效應議題中尋得定位,且教育下一代學生要有強烈的環境意識

 

這些粒子的功能是創造一個「信息雲端」,每個粒子都鎖定一個具體的地理坐標點,並包含這個位置的社會和實際信息,信息會根據特定地點的切實需求不斷更新內容── 如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回報建築對環境的互動,使暖化影響降到最低。最終,這些微粒將形成一個質量和數量數據的綜合體,它合併成一個實時地圖,讓我們了解地球真實的需要,而不僅依靠一個特定時間點而得出的分析數據。

 

「我們正面臨兩個新的世紀: 美國經濟學者傑洛米. 里夫金(Jeremy Rifkin)所提的『第三次工業革命』(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以及由新的交通、建構與能源模式所定義的新紀元。」Enric接受專訪表示「咖啡與咖啡杯繞了地球大半圈,需要砍多少棵樹才到達我們的手上?」Enric 以更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警醒沉睡的人們,能源隨時都在流逝。他還舉了一個例子指出「教育」甚至比蓋房子更重要──那天他在一座以太陽能發電的建築演說,精彩的演講結束後,孩子們指著天花板的燈說:「謝謝太陽,謝謝風。」Enric 從全球綠能興起(Global Green Growth)的巨觀角度,對於科學、人類與自然進行深度的同理感知(Empathy)與研究化做教育的力量,從他所任職的倫敦AA建築學院出發、帶領研究生一同執行全球的綠建築案,也各方演講感染人們, 甚至身為美國總統歐巴馬諮詢委員會的一員,做了許多綠色新政決策。

 

建築是地表舞台上的表演者

Enric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像塊年輕的海綿,從鼎鼎大名的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亦為Bob Wilson)身上吸飽了時間、光與幽默感的重量,羅伯威爾森在舞台上的表演動作比一般演出緩慢,其作品幾乎都在鏡框式舞台呈現,恰如一張張構圖精美的圖片,而Enric 認為劇院的觀劇空間也像一台照相機,移到室外,建築(主角)與環境(舞台)兩者都具有沉重性。未來的綠建築大師從這位精通歌劇、戲劇、舞蹈編導、佈景設計師的前衛藝術家,透悟到建築如舞台上的表演者,在踏上建築之路後,以精彩的案子紮紮實實給了全世界視覺重擊。

 

首先是模擬生物鰭翼的有機建築,新紐約水族館提案,猶如一隻巨大的海洋生物般,從康尼島內陸一路延伸, 最後漂浮在大西洋海灣之上,張弛著如魟魚般的有機鰭翼,不但成功在老舊城市中融入新的建築機制,也將人們的活動順利從內地延伸到海岸周圍,與壯闊的大西洋進行對話。將周遭的自然元素,以及人造新、舊建築群,透過外殼 The Web(金屬網絡骨架系統)的統整,以多樣、饒富趣味的手法揉合在一起。

 

而聞名遐邇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西班牙鬥牛犬(El Bulli),在轉型成為西班牙鬥牛犬餐廳基金會時的建築規劃與空間規劃也由Enric擔此重任。基金會主要替來自世界各地對美食有興趣的人士,提供一處研究與交流平台,此案坐落於西班牙布拉瓦海岸的德克勒斯角自然公園(Cap de Creus Natural Park), 擁有全世界最佳的海岸景觀,在這塊自然公園中,基地的面積就占了三分之二,Enric的設計以不破壞當地環境為宗旨,甚至要進一步透過綠色設計增加物種多樣性,這座革命性的建築也結合建築微粒(Architecture of Particles)的觀點,首先將廣闊的地景環境轉換為資訊雲端(Data Clouds),擷取出兩百萬個節點;透過雲端運算的概念,Enric將鬥牛犬餐廳基金會視為資訊雲端的儲存空間,再透過軟體的協助,進行規劃設計,把基金會視為周圍環境的能源如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海岸空氣的鹽度與濕度等等能源的集合體,將建築與環境做完美協調。

 

Enric對於建築與環境的設計理念, 不只賦予建築物如生物般的機制, 其特殊造型更是一種藝術美感的展現,森之旅館(Forest Hotel) 實體模型甚至獲得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青睞成為館內藝術收藏。他將這座旅館比喻為森林,也認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座建築,遮蔽、採光和通風條件皆為兩者共享的功能,如森之旅館能自由調節自然環境之能量轉換,進而產生四季變化,Enric在原有建築之上也架有與新紐約水族館相同的The Web 鋼網,並披上與環境互動的綠色皮層,上頭布滿9,000組科技元件, 宛如「葉片」一般在白天吸收太陽光,並在夜晚綻放光線,有趣的是,若白天日照不足,晶片便會判別強度在夜晚點亮紅色LED,若是豔陽高掛一整天,晶片就會一次點亮所有燈泡,綻放出潔白的光芒。

 

不可諱言,建築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幫兇之一,建築物產生的二氧化碳高達總體的40%,建築師必須要面對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Enric成立的Cloud9工作室目標就是將建築轉變為積極正向的影響,Enric致力讓建築如同一座發電廠,使用可再生能源,甚至可為城市儲存能量、與大自然一同運行。Cloud9可與世界上最創新的行業共同實現這項挑戰,建立各種專利和思維架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並與全球最好的建築校園合作,未來一定會更好,他們深信不疑。

 

 

Media - ICT 數位時代的米拉之家

藉由發展大尺度的薄膜結構,不僅能有效減少建築量體、材料與能源使用,也可以透過建築物對於環境的適應力。

 

建築師Enric設計的Media-ICT被稱為是數位建築時代的米拉之家(La Pedrera),高第的米拉之家模擬大自然流動的有機曲線,Media-ICT則與周遭環境強烈互動,將日照吸收反射並反映在皮層效果上,例如冬天打開以吸收熱能,夏天關閉以保護並創造陰影,宛若會呼吸的科技肺葉,使建築與自然共生共存。Enric擅長的表演性元素,在Media-ICT裡最顯著的就呈現在建築的兩面外牆上。覆蓋著一層有高度能源效率的創新材質ETFE。

 

解構會呼吸的薄膜ETFE

Piece1:共有三層的塑膠固定在三角形的框架內,膨脹後就如同枕頭一般。每個泡泡共由三個氣室構成,同時也創造了得以遮陰並提供保溫作用的建築新皮層

Piece2:兩層充以氮氣的塑膠囊內部透過對粒子密度的掌控,創造了如雲一般的太陽能過濾器,由成千上萬個單元組合起來就如窗簾效果,可過濾紫外線與熾熱陽光(皮層色澤由透明轉深色),透光度可達95%並阻擋80%的熱度、二氧化碳可減25%。

Piece3:Media-ICT共計用了2,500平方米的ETFE氣枕,大致節約了20%的能源,每天接受六小時日照。

 

住在EnricRuiz-Geli 蓋的綠房子裡

充滿數位曲線和科技語言的綠建築,不再只出現在教科書或國是論壇的能源章節,而是更貼近你我生活,介紹幾處由Enric設計與地景渾然結合的綠建築住宅, 看他如何打造「巢」向未來愛地球的美好願景。

 

Villa Bio@巴塞隆納

像個綠色的小丘,Villa Bio的綠屋頂就沐浴在陽光下,帶著肥沃的厚厚覆土與密實植被,主體的水泥材料樓層結構獨立,讓建築可以自己擴張和收縮進行呼吸, 灰色建體也融入整個環境,主人Carles Fontecha熱愛花草園藝,邀請Enric設計這棟別墅融合了整體環境與休閒興趣,氣質獨特。

 

Villa Nurbs@布拉瓦

看來像太空基地的建築名為Nurbs,意為曲線曲面的非均勻有理B樣條(在電腦圖形學中常用的數學模型,用於產生和表示曲線和曲面),靈感來源是汽車巨頭Henry Ford大規模生產的理念令二十世紀早期的建築師著迷,相信整座城市能用流水組裝線的效率來塑造,撤除所有骯髒景況,無奈這樣的想法一直未能實現, 被視為是反人性的一致性,因次Enric造就這座私人住宅來向這段歷史致敬。建築的安靜與變換無形如雲,反映這紛繁複雜世界與人的關係,也反映西班牙布拉瓦海岸以精緻的雲朵而聞名。

 

H108@台北

亦稱遠雄晴空樹,是Enric在亞洲第一個完成的住宅作品,也是全台灣第一座拿到兩個綠建築認證(美國LEED綠建築銀級認證標章、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 之建築,外牆設計靈感源於雲塊,運用從1880年創始的西班牙製陶廠ceramica訂製建築外牆,外部筆直纖細狀似竹林的陶柱,再燒上綠葉般色彩,與自然環境融合。內部為住宅鋼鐵結構,兩者間的孔隙產生氣流,架構成建築自給冷卻系統。此外,在頂樓興建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板與風力系統,以達到有效基地保水、減少消耗能源目標。

 

 

關於Enric Ruiz-Geli

西班牙綠建築首席大師,巴塞隆納22@Barcelona創意園區地標建築Media-ICT推手,更榮獲2011巴塞隆納世界建築獎,以不用水泥的創新概念,建構出環保、宜居的新世紀綠建築。

 

文 / 邱信賢、高麗音   圖片提供 / Cloud9

 

【更多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4月號】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全面呈現代表性作品的大規模個展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呈現從過去到現在的代表性作品,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將於日本大阪舉辦的「安藤忠雄展|青春」,為繼2017年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挑戰—安藤忠雄展」之後的大規模個展,本展將全面呈現這位建築大師從過去到現在的創作歷程。

出生於大阪的安藤忠雄,透過自學習得建築知識,並於1969年開始建築設計活動。自此之後,他不斷打破既有概念、接連打造嶄新的建築作品;90年代起,他不僅活躍於全球建築界,還積極投身於環境再生與與震災復興等社會公益項目,影響力早已超越建築家的領域。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睽違16年在大阪的大規模個展

而這場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ヴイエス)」登場的「安藤忠雄展|青春」,更是安藤忠雄睽違16年在大阪舉辦的大規模個展。如同其展覽名稱,半個世紀以來,安藤忠雄始終站在第一線,仍懷抱著「青春」之心,奮戰不懈,而作為一名不斷挑戰的建築家,他所傳遞的人生訊息,也將為觀者帶來極大的啟發。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從挑戰的軌跡到安藤忠雄的現在

本展將分為「挑戰的軌跡(挑戦の軌跡)」與「安藤忠雄的現在(安藤忠雄の現在)」兩大區域,前者將完整介紹安藤忠雄過去的住宅、教堂、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的代表性作品;後者將呈現其目前的建築作品,包含長期進行的「直島計畫(直島の一連のプロジェクト)」、以「巴黎證券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為代表的歷史建築再生項目,以及如「童書之森(こども本の森)」的社會公益項目。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 撮影:松岡満男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撮影:松岡満男)

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也將打造高達15公尺的沉浸式影像空間,引領觀者遊覽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同時展場也將以原尺寸重現其早期經典之作「水之教堂」,讓人們能以五感體驗這件建築作品。此外,本展也將透過模型、影像與音樂裝置,呈現安藤忠雄與直島共同走過的37年軌跡。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安藤忠雄展|青春
展期:2025年3月20日― 7月21日
展場:VS.(大阪市北区大深町6番86号 グラングリーン大阪 うめきた公園 ノースパーク VS
休館日:毎週一;開館時間:10:00 - 18:00(五・六到 20:00)
票價資訊請點此

資料來源|VS.共同事業体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開幕!免費入場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睽違六年,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即將來台舉辦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帶來兩個核心建築概念「纏繞」與「迴響」,透過近40件珍貴草稿與模型,深入分享近年創作,同時展現其理論的延續與突破。本展將於2025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登場,開放大眾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睽違六年在台個展

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兼具論述與設計實力,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之一。繼2019年的《人間自然》後,忠泰美術館再度邀請平田晃久來台舉辦個展,分享近期的重要創作與理論突破。本次展覽將呈現平田晃久如何將人類角色與自然想像融為一體,探索其更深層的創作思維。

「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與人類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展開未來建築與居住想像

忠泰美術館的長期藝術實踐「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致力邀請不同創作者離開美術館的既定場域,在非典型的展演現場,以建築與藝術詮釋「Off」的定義。作為2025奧夫塞計畫之主題,觀眾將可以一窺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激發出充滿生命力的思考與碰撞,展開對於城市、居住環境的未來想像。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在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舉辦,「纏繞」主題於大階梯空間展出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在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舉辦,「纏繞」主題於大階梯空間展出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創作概念「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來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並將建築視為人類、生物與自然彼此纏繞相容的生態系統。本展更進一步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亮點作品

平田晃久除在日本有許多代表作外,亦在臺灣設計不少建築作品。《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精選其最新作品、位於東京原宿的新地標「HARAKADO」,以及多個臺灣在地重要建築案,透過珍貴的草稿與模型,全面展現平田晃久在建築創作中的歷程與變遷。

▸ HARAKADO

HARAKADO於2024年開幕,是位於日本東京原宿的複合式購物商場。整棟建築物以「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運用大量立體玻璃帷幕打造鏡面效果,映照出外在的天氣變化與人潮車潮,使 建築物如同周邊環境的一部分。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HARAKADO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HARAKADO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 富富話合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住宅建案「​富富話合」,層次錯落的外觀吸引不少行人的目光。在這座建築中,平田晃久利用陽台在建築外部創造出立體且舒適的區域,將光線、微風和雨水溫和地導入這座如同生態系般的建築中。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富富話合(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富富話合(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 太田美術館

「​太田美術館」坐落於群馬縣的太田車站前,純白的建物與周邊綠意交織。該展館以促進地方創新發展為設立理念,開幕以來也吸引人潮回流,成為市民匯集的據點。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平田晃久團隊也多次舉辦工作坊,邀請民眾一同發想、討論,讓太田美術館成為一座市民參與的建築。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2.15–2025.3.30
展覽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參觀辦法|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