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美學散步手冊:暗藏在枯山水庭園中的西洋美術透視法-龍安寺

待在京都,如果有時間的話,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會忍不住動身前往龍安寺。

 

我會去那裡欣賞日本最著名的石庭。狹小的庭園中,擺放了數十顆石頭,帶著柔和灰白色的沙粒,舖滿了地面,和些許的青苔。庭園中,就只有這些東西。

 

這個簡單又充滿謎團的庭園,到底想表達些什麼?不論我怎麼左思右想,如何推理猜測,都遍尋不著答案,然而卻又怎樣也看不膩這片景緻。

 

優秀的藝術品中,往往隱含著無盡的謎題,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蒙娜麗莎》、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的《泉》皆是如此。龍安寺的庭園也一樣,沒人曉得裡頭的石庭園枯山水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設置。不過,只要我們專注地凝視著這片石庭,答案就會漸漸浮現,而心中又會接著冒出「不過,應該不只是這樣才對」等等的想法,新的謎團緊接著應運而生。

 

之所以總會想要「再去一趟龍安寺吧」,就是因為不論去幾次,龍安寺仍讓我感受到裡頭依舊充滿著無盡的謎團。

 

讓我們從入口處依序看起吧。提到龍安寺,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想到裡頭的石庭枯山水。然而抵達枯山水前,一路上有池子、石階、圍籬。每一個要素,事實上都是塑造出龍安寺世界的一部分。

 

穿過大門,首先我們可以一起看看眼前的水池。這座池子名為鏡容池,東西寬約一二○公尺,南北長約六十五公尺,是座相當大的水池。睡蓮簇生,形成一片圓,初夏時會綻放花朵。宛如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描繪的庭園一般,池子上架著一座拱橋,走過池子,就是枯山水的所在處。

 

換句話說,外頭有水池,而深處則是一片無水的枯山水。這個對比,展現出一種宇宙觀。如果說池水是一個生命活躍的世界,那枯山水就是荒涼的死後世界。夢窗疎石打造的京都庭園基本形式,一樣體現在龍安寺中。

 

從水池處往前進,會碰到一座大石階。石階兩側有低矮的圍籬,階梯前方的道路旁,一樣也有相同造型的竹籬,人稱龍安寺垣。交錯成菱形的竹籬圖案,上下的竹子往水平方向延伸,這個菱格狀的圖案,看起來就像魚鱗或一條龍。自池中飛越而出的龍,就這樣爬昇天際。路線的前方,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枯山水世界。

 

就這樣,你終於抵達了龍安寺的石庭。和池水、石階相比,石庭顯得相當窄小,四周被圍牆包住,而這道圍牆相當厚實,頗具份量感。大概也是因為這樣吧,進入庭園後不會覺得「這是一座庭園」,反而有一種「這是一幢建築物」的印象。你甚至可能會覺得:這裡不是一個林木、池水、園中小徑豐富起伏的庭園,而是在建築物縫隙間的畸零空間。裡頭就是知名的龍安寺石庭,只靠著鋪滿的沙粒、大大小小共十五顆石頭組成的傑作。

 

感覺好安靜。四周沒有瀑布、溪流的水聲,附近也沒有會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的樹枝、葉片,因此這裡有一種物理上的靜謐,同時眼前並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所以心理上也覺得非常沈靜。在這份寂靜的包圍下,你默默地望著石庭。

 

謎題由此開始——你能一眼望穿庭中的十五顆石頭嗎?不論從哪個角度看起,總有幾顆石頭藏在別的石頭後方,實在沒辦法一次就辨識出十五顆石頭分別位於何處。謎團就這樣劈頭降落在你眼前,好像在解一道數學題似的。就這樣,你一步步踏入了石庭的謎團深處。

 

庭園是長方形的,配置在裡面的石頭如此和諧,近乎神秘。為什麼製作者要這樣擺設那些石頭?這幅光景,就像是在準備作畫的畫面中,暫且點上幾個點決定構圖方向一樣,讓眼前的景象看起來也有點像是一塊畫布。事實上,據說這些石頭的配置正巧符合「黃金比例」原則——一種西方自古流傳的數學比例。只要提到枯山水石庭,人們多少就會聯想到這是展現出「日本之心」的典型,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座庭園卻似乎是以西洋美學為基礎所建構而成的。

 

裡頭不只有黃金比例,還採用了透視法這項布局手法。所謂的透視法,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文西所創造出來的一種美學手法,而龍安寺裡頭,就存在著這個舶來的透視法。包圍著石庭的圍牆,帶出了前後、遠近。這種圍牆被稱為油土塀,牆面用的是土壁,上面附有鋪著瓦片的屋頂。屋頂的高度隱約有些許傾偏歪斜,創造出富有立體遠近的空間。我們可以從「方丈*」建築的「緣台*」上眺望庭園。仔細看看眼前的圍牆,緊接著你就會發現右端深處的屋頂比較低矮,油土塀屋頂正如你所見,漸次往右側下降。

 

*方丈(hohjyou,ほうじょう),寺院中住持住的房間。

*緣台(endai,えんだい),日式傳統建築獨棟中,大多會在靠向庭園的那一面做一道半開放的側廊,居住者可以坐在上面欣賞庭園景緻。概念類似於我們熟知的「露台」。

 

只要站在庭園的最右邊與最左邊,比較一下兩邊的視覺效果,你就會馬上瞭然於心。站在庭園的最左邊,沿著對角線往另一頭的深處眺望,透視法布局會讓整個庭園看起來顯得更「寬闊」;站在最右邊用同樣的方式一看,庭園則顯得更為「遙遠」

 

一般而言,遠方的東西看起來小且低,近的東西看起來大且高,基於這個道理,遠一點的土塀看起來應該會比較矮。然而龍安寺的油土塀卻顯得更為極端,遠處看起來非常低矮。也因為如此,站在庭園左邊沿著對角線,斜斜地觀察整個庭園時,庭園會比實際上更深、更廣。一旦發現這件事,心中就會產生一股奇妙的感覺。眼前看到的庭園是真實的,它既非繪畫,也不是影像,雖然它存在於現實之中,但映入眼中的空間,卻又有那麼點悖離現實。

 

接著,讓我們換到另一邊。站在庭園的最右邊,從這裡往斜對角的左方盡頭望去。你會發現,透視法的反效果會讓庭園看起來顯得更窄,左邊深處的角落看起來變得好近,彷彿是用照相機鏡頭拉近觀察整個庭園似的。此刻,你的感覺和方才截然不同。當透視法讓看起來寬闊、遙遠的庭園感覺起來顯得「悠遠」時,你會覺得自己明明身處在現實之中,但又好像正在欣賞超越現實的另一個世界。然而,當映入眼簾的庭園因為逆透視法(Negative Perspective)而放大時,你又會不禁覺得:眼前的庭園顯得如此真實,它確確實實就在眼前,就在「這裡」。

 

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外,近代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的風景畫,一樣帶出了這樣的空間感。繪畫這種藝術品,近看、遠看都會有各種新鮮的發現,然而有些作品從左看、由右看,畫面也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覺。塞尚的畫就是如此,分別從左側與右側欣賞,觀畫者會感覺到不一樣的深淺度。左右明明只是一種橫向的移動,但平行的移動,卻會讓畫面的前後產生改變,感覺畫面一下看起來相當深遠,一下又顯得近在眼前。

 

龍安寺的石庭也一樣,比較了站在右邊與左邊眺望的結果,你會發現眼前好像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座石庭,是一座以透視法布局的庭園。

 

藝術表現手法中的透視法,又有幾種分別,諸如直線透視法、空氣透視法、色彩透視法*等等。直線透視法也可再細分,像是只有一個消失點的一點透視法、運用兩個消失點建構畫面的兩點透視法等等。簡單來說,直線透視法就是運用「遠的東西看起來比較小,近的東西看起來比較大」這個原理,帶出畫面中的深度。當人隔著空氣看東西時,遠的東西會顯得比較模糊,近的東西則看起來較為清晰,將這樣的特徵表現在繪畫上,就是所謂的空氣透視法。另外,色彩透視法則是利用色彩來表現遠近,例如紅色就會讓物體看起來更近、更鮮明,藍色則會讓東西看起來更沉、更遠,畫家們運用這樣的色彩效果,有時候就會把山巒塗成藍色,以表現其悠遠。

 

*色彩透視法,有些人似乎會稱呼這種透視法為「空間透視法」,另外,中文有時候也不見得會稱呼「色彩透視法」,有時候會更模糊地用描述性的手法來指涉這件事,如「以色彩的深淺營造出遠近感的透視法」等等。

 

龍安寺的石庭使用的是直線透視法。不過後來有人發現,布局中不只運用了直線透視法,還使用了色彩透視法。二○○四年,為了修補石頭表面,負責的人員仔細清洗石頭時,才發現有些石頭帶著紅色,有些石頭略顯藍色,有的石頭看起來有點綠綠的,原來每顆石頭的色彩都不太一樣。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這是座宛如水墨畫的黑白色調枯山水庭園,後來才發現,裡頭原來還運用了色彩。紅色的石頭看起來顯得比較近,藍色的石頭感覺比較遠,若這些效果都在設計者的算計中,那龍安寺的石庭,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色彩遠近法庭園了。

 

再來談談後方的油土塀吧。有些人指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周圍的油土塀會出乎意料地「低矮」?關於這一點,只要想起「低=遠」,那我們也就能自然聯想到:設計者想要運用透視法的效果,讓狹窄的庭園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寬敞。打造石庭的人使用了各種不同的透視法,讓狹小的庭園中,濃縮了一個寬闊的空間。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座庭園就像是一個象徵了宇宙的縮小模型。

 

然而另一方面,我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思考,會不會這座庭園根本就沒有象徵著任何東西?裡面是否根本沒有濃縮任何現象,也未曾象徵任何事物?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欣賞其他寺院的枯山水庭園時,可以清楚地知道製作者把山、河縮小變成庭園造景的一部分,但相較之下,龍安寺的庭園仍有一些未解之處,我們根本不曉得設計者到底在這座庭園裡濃縮了些什麼。石頭看起來像是漂浮在海上的島嶼,但設計者的意圖真的是如此嗎?庭園裡面想表現的,會不會根本就是其他的景緻?我心底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浮現這些想法與疑惑。

 

在庭園外真正的自然環境中,我站在海邊的岩礁上,或者是走在河岸邊,有時候會赫然看見酷似龍安寺石庭的景色。退潮後海面低矮,有幾顆岩石從水面探出頭來,看起來就像龍安寺的石庭;在河邊,有幾顆大石頭躺在河道上,河水乾涸,河底的砂礫裸露,看起來也和龍安寺的石庭如出一轍。

 

我有個想法,「龍安寺石庭表現的,會不會根本就是真實存在的風景?它會不會只是把現實中的景緻,按照原比例搬移到庭園中罷了?」它看起來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庭園,不,正因為它看似平凡無奇,反而能讓我們從中領略各種人生的況味。我試著解開謎團,想知道眼前的庭園到底象徵著什麼,解著解著,新的謎題又會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總忍不住想再次造訪龍安寺。這座庭園真的只是擷取了真實的自然風景而已嗎?我有時候會想或許真的是如此,然而似乎又不只是這樣。很明顯,這座石庭會讓人感覺當中處處充滿「刻意的安排」,就算它展現的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風景,就算它真的依照原尺寸打造了某種真實景象,它仍是一座出自人為的庭園。與此同時,它卻又可以是抽象的風景。這座庭園,混合了具象與抽象。

 

我們可以試著再次分別站在庭園的左邊與右邊,比較眼前「看到」的景象!首先,我們先從左邊開始。從左邊望過去,透視法的效果會讓庭園看起來比實際上還要深遠。接著你會發現,右邊最深處顯得深遠,其實也就代表著正面面對庭園時,眼前的景象根本就沒有遠近可言。換句話說,從左邊看過去時,庭園會細長地往右邊最深處延伸,你會忽然意識到這不就像是一條河流嗎?河流的水正從右往左奔流,而且這條河看起來與平時在平原、山間看到的小河一樣,顯得如此真實。你會以為自己就正站在河邊,眺望著水流。

 

那麼站在右邊時,又會有什麼感覺呢?這次,你別沿著對角線看向左邊深處,而是試著留意正對著庭園時的距離感,然後再開始觀察眼前的景色。接著你會發現,景物變得好遠,剛才油土塀看起來像是河岸對面的堤防,但現在看起來卻好像在遙遠地平線的另一頭似的。朝著庭園的正面看去,景緻看起來變得寬闊、遙遠,這不恰巧就像海洋嗎?從右邊往正面看,龍安寺石庭就像是一片汪洋。

 

因觀察的位置不同,同一個庭園看起來可以是河川,也可以是海洋。兩種風景,同時存在於一個畫面,這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一般的枯山水庭園,只能營造出河川、海洋的其中一種。舉例來說好了,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圍繞在建築物的東西南北側,有些看起來像是山林深處的溪流,有些看起來像是滔滔江河,有的地方則看起來像是大海。河川的流向、地形全都被名為方丈的建築物包圍著,河川與大海的景色,一個個被壓縮在不同的庭園之中。然而,龍安寺的石庭中,河與海共存在「一個庭園」之內。透過這座石庭,設計者讓現實與幻象巧妙地互為表裡。

 

面對著庭園,從右向左、由左向右走去,眼前都能忽然躍出另一幅景緻。這座庭園到底想向世人訴說些什麼?是個永無止盡的謎團。

 

 

本文選自La Vie出版書籍《布施英利の京都美學散步手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布施英利の京都美學散步手冊

 

【延伸閱讀】

京都美學散步手冊:品味寂靜的美感──銀閣寺

 

木村拓哉《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台灣上映!遠赴花都取景,朝世界級米其林三星邁進

木村拓哉《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台灣上映!遠赴花都取景,朝世界級米其林三星邁進

由木村拓哉領銜主演,遠赴巴黎取景,透過大銀幕打造道地美食饗宴的日本話題電影《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於3/28在台灣正式上映。

日劇《型男主廚三星夢》電影化

2019年開播的話題日劇《型男主廚三星夢》,由曾榮獲日劇學院獎最佳導演肯定的知名導演塚原亞紀子,與打造出《王者天下》系列的王牌編劇黑岩勉攜手合作,並請到木村拓哉領銜主演。

故事描述在巴黎米其林二星餐廳工作的主廚尾花夏樹(木村拓哉飾演),在一次重大事件當中,為了維護夥伴名譽,與法國官員起了爭執,最終不但讓餐廳倒閉,更讓他因此被蒙上「日本之恥」罵名,讓自己的人生一落千丈,也沒有餐廳想要雇用他。隨著時間過去,他與擁有「絕對味覺」的早見倫子(鈴木京香飾演)在巴黎偶遇,兩人因此結為事業夥伴,一同返回日本開立餐廳「Grand Maison東京」,立志取得米其林最高榮譽「三星」肯定。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作品當中,充滿各式特色與廚藝的主角群們,共同為了摘下三星,歷經資金障礙、負面流言,甚至剛開業就面臨差點倒閉等危機,卻仍滿腔熱血地挺過一次又一次困境,讓觀眾感受到料理人們的熱情,並隨著團隊挫折與成長共同起伏。尤其劇中一道道精緻料理,也透過導演的慢動作畫面捕捉,緊抓住觀眾目光與食慾。從劇情、畫面直到人物,各方面都完美兼顧,也讓本劇播出後收視率節節攀升,並獲得觀眾滿載好評。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劇集播畢之後,劇組更在時隔五年之後,於2024年底推出「特別篇」回歸。特別篇以疫情對餐飲業帶來的衝擊為背景,在重啟本劇時,劇組認為即使劇情是虛構的,卻仍與料理息息相關,因此不應該假裝從來沒有發生,最終便以此為主題,描述「Grand Maison東京」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決定與大企業資本結盟,靠推出冷凍食品與食譜網站維生;主廚早見倫子也因為一心想維持餐廳運營,遺忘對料理的熱情,導致餐廳的米其林星級一顆顆流失。看似忘卻初衷的她,某日與失聯已久的尾花夏樹重逢,並在他的刺激下,再度專注於料理,更決心將餐廳交棒給後輩,跟隨尾花的腳步前往巴黎。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目標在巴黎取得米其林三星

劇組不僅以特別篇回歸,之後更給觀眾又一驚喜,就是推出電影版《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本片延續系列作品的世界觀與時間線,尤其要在法國巴黎取得米其林三星,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亞洲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但在劇組的取材下,得知法式料理誕生於自由發想,而巴黎是一座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因此希望能描繪在巴黎挑戰三星時,所會面臨的困難與樂趣,並期望能細膩刻劃主廚對料理的執著、熱情與料理的豐富性。因此透過這次的電影版,描繪尾花重返巴黎之後,立志在法式料理之都攀上米其林三星巔峰,目標成為首位在法國奪得米其林三星肯定的亞洲主廚。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有趣的是,木村拓哉思考著角色在這段時間的變化,並表示:「當時我就在想『尾花這傢伙現在應該是什麼樣子呢?』以尾花夏樹這個人來說,他絕對不會是一個被形容為『還是跟以前一模一樣呢!』的人吧。作為在巴黎生活的日本人,我想說『是不是該放開手腳試試?』於是就鼓起勇氣,人生第一次把整頭給漂金了!」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亞洲首位米其林三星主廚擔任料理總監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一道道滿足視覺與味蕾的佳餚,更請到有「亞洲首位米其林三星主廚」稱號的小林圭擔任料理總監。另外,包括澤村一樹、及川光博、富永愛等日劇原班人馬與幕後人員,都將在這次的電影版中全數回歸。不僅如此,還加入星達拓娛樂(原為傑尼斯事務所)旗下男團「Ae! group」成員正門良規,以及南韓男團「2PM」成員玉澤演等陣容。主題曲則再度請來曾為日劇版獻唱的知名創作歌手山下達郎,為本片打造主題曲〈Sante〉,以法語「乾杯」之意,傳遞對廚師們烹飪時絕不妥協的敬意。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劇照(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日本話題強片《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3月28日於台灣正式上映。(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日本話題強片《型男主廚三星夢:巴黎篇》,3月28日於台灣正式上映。(圖片提供:采昌國際)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青春末世物語》上映:坂本龍一兒子空音央首部劇情長片,魔幻寫實的末日寓言

《青春末世物語》上映:坂本龍一兒子空音央首部劇情長片,魔幻寫實的末日寓言

由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青春末世物語》於3月21日全台上映。本片從近未來觀照日本當代議題,兼具膽識與遠見,以地震創傷、移民隔閡、體制亂象等切面,刻畫青春成長的軌跡,被譽為既批判極權亦吟詠青春的話題之作。

空音央首部劇情長片

空音央(Neo Sora)1991年生於美國,自小穿梭紐約及東京兩地生活,大學時期主修哲學與電影,活躍於影像及藝術創作領域,作品橫跨劇情、紀錄、MV、廣告等。2020年首部劇情短片《The Chicken》入選盧卡諾及紐約影展;2023年執導紀錄片《坂本龍一:OPUS》,記錄父親坂本龍一臨終前的告別演奏而備受矚目;爾後於2024年交出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青春末世物語》,以一則魔幻寫實的末日寓言,獻給世上所有奮力反叛的靈魂。

《青春末世物語》導演空音央(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導演空音央(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在多元的成長環境下,空音央持續經歷東西方的思潮碰撞,《青春末世物語》設定於近未來的東京,描述的卻是極端民族主義抬頭、監控加劇、排外等當下社會急需正視的問題。以極具膽識的議題切入、當代簡潔的影像基調、細膩脫俗的編導功力等一鳴驚人,不僅一舉入選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更陸續榮獲國內外影展提名及獎項肯定,於金馬影展首映後口碑延燒。

(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海報(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以近未來的東京為背景

《青春末世物語》劇情闡述在近未來的東京,地震頻繁的壓抑日常裡,高中生摯友悠多和小幸盡情揮霍反叛的年少輕狂。從夜店臨檢中逃脫、潛入教室放送電音節奏,瞧不起體制歧視的勢利造作。一次惡作劇,使得校長執意在校園安裝電子監控系統,而掀起抗爭風波。悠多只想活在當下追逐音樂夢,小幸則因身分認同覺醒走上街頭,眼看青春就要分歧而告終,他們的友誼也在畢業前夕逐漸失控。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關於本片,空音央說明,《青春末世物語》以近未來的東京為背景,將現今日本已然存在的社會及政治氛圍加以放大。儘管右翼勢力和民族主義仇外情緒造成高壓,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移民到日本定居,不同種族和背景的孩子們一起成長。《青春末世物語》的青少年主角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迎來了成長的洗禮。兩名主角各代表著面對政治壓迫時,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個為了徹底變革而抗爭,另一個則信仰活在當下。迥異的傾向讓好友之間產生分歧,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在我成長期間,其實也沒有認真關注社會和政治議題,我也想坦誠面對這一點,當時的我還是享受著和朋友玩樂、惡作劇、揮霍青春。從最直觀的層面來看,《青春末世物語》講述的是朋友之間自然而然地各奔東西,但電影也探討了整個大環境是如何默默塑造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青春末世物語》裡的少年們在憂患中成長,都在各自尋求方法應付他們對未來的集體焦慮。我希望透過窺探這個想像中的未來,辨識它反映出的不安情緒,或許我們才能坦然面對現今的所有迷惘和恐懼。」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演員介紹

日高由起刀 Yukito Hidaka(飾 小幸)

生於2003年,拍攝《青春末世物語》時才剛高中畢業,曾是田徑運動員爾後轉職模特兒,隨即就被導演空音央相中而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在《青春末世物語》中飾演一名尚未歸化的在日韓裔高中生,雖然自幼即於日本生活,但在排外的社會風氣下仍然備受歧視。就在他面對日漸高漲的反政府思潮時,因而萌生參與社會運動的想法,也對好友的沉迷享樂和母親的百般忍讓感到不解。日高由起刀因拍攝《青春末世物語》的契機,除了體驗到高中生無拘無束的一面外,他也在成年後從父母口中得知祖母來自韓國,因而如同電影中的角色設定,戲裡戲外都有著切身的啟蒙與感受。

日高由起刀 Yukito Hidaka(飾 小幸)(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日高由起刀 Yukito Hidaka(飾 小幸)(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栗原颯人 Hayato Kurihara(飾 悠多)

生於1999年,受到導演空音央的挖掘,而從模特兒新秀跨足電影演出,外型與菅田將暉神似,卻多了幾分古靈精怪的氣質。在《青春末世物語》中飾演一名熱愛電子樂的高中生,更深信人生要把握當下、盡情狂歡,雖不受摯友認同,卻又何嘗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對抗著這個世界?栗原颯人坦言,悠多這個角色和他自己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來自單親家庭、熱愛音樂、任性不羈。或許是因為與角色背景和性格極為相似,看著悠多放肆玩樂時的歡笑下,總覺得深邃的雙眼背後藏著隱隱的憂愁,那難以言喻流淌而出的氣息尤其動人。

栗原颯人 Hayato Kurihara(飾 悠多)(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栗原颯人 Hayato Kurihara(飾 悠多)(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青春末世物語》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資料提供|好威映象、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