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舊城,打造一座代官山:專訪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

La Vie 在台中舊城,打造一座代官山:專訪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

曾經沈寂一時的台中中區,近年來出現許多變化。其中最為人熟知者,莫過於媒體大肆報導的宮原眼科,及其二店第四信用合作社。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吃完冰、打完卡後就長揚而去,卻不知道過去這塊號稱台中最精華的地域,沈潛二十餘年後,正從骨子裡蔓延蛻變的基因,等待時機再放光彩。

 

 

這股新生運動的源頭,是中區再生基地(DRF Goodot Village)的發起人蘇睿弼。在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任教的他,於2012年接下台中市政府針對中區再造的委託案,因為不甘於僅停留在政策建議的層面,他租下第一銀行在台中市的首間據點,修建成為中區再生基地的進駐場所,準備以實際行動釀復興的風潮。

 

以實踐緊密的鄰里關係為目標
正如同許多街區再造的案例一樣,最初必須從大規模的田野調查開始。蘇睿弼於走訪巷弄的過程中,發現這裡最大的特色是街區範圍不僅完整,而且密度相當高,絕大部分都採住商混合的形式,加上1980年代時期的繁榮發展,讓生活機能趨於完備。他因而提出核心的再造概念——建立起「步行天堂」的生活圈

 

「以前整個城市不大,大家都在這裡居住和工作,走在路上都可以碰到熟人,這種狀態我覺得應該要被延續下去。就像日本的吉祥寺,為什麼很多創作者喜歡那裡?因為環境很親切,有公園、商店街、火車站附近又有百貨公司,而且完全是步行可及的距離,密度相當緊湊。這樣的生活特質,中區過去曾經有,而我們認為它應該要再次被展現出來。」


過去於日本東京大學深造建築專業時,蘇睿弼就深受楨文彥學派的影響,因而思考起中區再生的議題,他便援引其最著名的代官山集合住宅案為例,希望打造低層高密度的住商混合空間,並讓有機的鄰里關係孕育出豐厚的生活滋味。

 

點狀式地凸顯中城議題
但願景還需足夠的資源輔助才有辦法實現。中區再生基地每年的預算僅有300萬,和台北URS都市再生基地、老房子文化運動等計畫受到市政府大力挹注不同,因而只能從小型的活動開始發起。最初是走讀工作坊,由專家帶領民眾探訪景點,細數舊城歷史,然後推行自力營造,找出城中的閒置空地,邀請學生、民眾一起修建並再利用,如「你農我農」的活動便是集眾人之力,將空地變為綠油油的市民菜園。為延伸對步履可及的生活圈之想像,更策辦「台中自轉計劃」,強調城市的速度不應被汽機車決定,而是回歸人力所能及的範圍,以單車小旅行、達人教你裝一台好單車的方式,讓人們重新愛上這個最樸實的移動工具。此外,亦看重經營社群媒體。獨家發行的《大墩報》,透過地毯式的搜索,標出方圓一里內的舊城密藏好店,並從「青年創業」、「薪傳職人」、「巷弄美食」等不同角度剖析在地魅力。細心籌備各種管道,為的就是讓更多人認識這裡,並且願意走回這塊街區

 

吸引青創及優質企業紮根
如花火般綻放的各類活動是觸發改變的第一步。接下來便要吸引有想法、有行動力的人一起擴大效益。在紮實的田野調查基礎上,中區再生基地培養出與在地人的情感,進而間接扮演起媒合的角色。自從宮原眼科首開成功之例,加上中區相對而言房租較為便宜,又因靠近火車站而擁地利之便,其實無形中已吸引許多年輕創業者考慮前來落腳,這時中區再生基地就能發揮功效,幫忙尋找適宜地點,並說服屋主出租。蘇睿弼提到,許多都更地區的居民都很貧困,但中區的老住民其實並不缺錢,所以也沒有出租兌現的迫切性。這樣的好處是牟取暴利的開發商不易進入,只要多花些心思溝通,便能讓有質感的小店順利取得空屋使用權。


青年創業的風潮漸盛後,則要嘗試吸引較具規模的企業前來投資。今年初成功媒合永豐餘集團接手位在台灣大道上的中央書局:這棟成立自1927年的老建物,過去曾為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藝文及政界菁英的聚所,而在2016年夏天,它將以複合式文創書坊的樣貌重新與世人見面。另外,去年針對自由路巷內一棟廢棄老宅,特別邀請日本知名建築師中村好文來台,以工作坊形式提出改建方案,亦是期盼藉此能引發關注,獲取更多企業的修復贊助。

 

「在建築的專業中,我們稱之為城市夥伴新關係(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簡稱PPP)一座城市不是屬於公部門,也不完全屬於私人,它應該建構在大家具備公共意識,並慢慢提升在地價值的前提上。」蘇睿弼說。用心的投入激起許多漣漪,目前除了中區再生基地外,好伴駐創、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等民間組織相繼躍上台面;前者在經營共同工作空間之餘,亦關懷舊城人文復興,後者則訴求台中車站鐵路高架化後,應建構自台中糖廠至六藝館園區的綠色軸線。切入角度各有不同,但都是站在追求更優質生活環境的前提下,自發性的組織行動。


新生,來自不懈的意志
儘管已奮鬥三年,但中區要達到完美轉身,還需更長時間的整體改革,包括相關政策都需趕上更新的步伐。例如目前法令規定戲院距離馬路需留12米,但中區的舊戲院早年規劃上根本沒有留下空間,因此翻新開張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更要緊的是,這裡需要更多綠意。諸如人行步道、公園的整體規劃都還有待改善。因為唯有徹底改造環境品質,才有辦法讓人願意長久居住於此,替這裡的繁榮共同打拼。蘇睿弼認為,都市再生是文創的基礎建設,而不是僅興建一座文創園區就能解決一切。想要更有人文溫度的中區生活,就得從小地方做起,逐漸累積能量,才成就更美好的大環境。


台中舊城的復興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MUST KNOW | 中區再生基地五大重點

1. 重視綠化,改善周圍環境。
2. 藉活動吸引各方人士認識中區再生議題。
3. 積極媒合團隊活化老屋,引進創意工作者。
4. 由青創經濟進一步吸引企業投資。
5. 創造長久宜居的街區,實現多功能的住商生活圈。

 

蘇睿弼
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建築博士學位,專攻都市設計與分析。目前任職於東海大學,在2013年投入中區再生的計畫。

中區再生基地:www.drf-goodotvillage.org

 

文 / 歐陽辰柔   攝影 / 劉森湧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5月號】

走進「桃園AI進行市」,感受科技如何驅動城市發展,實踐理想生活提案

近年來,AI早已從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晉升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人工智慧遇上城市治理,又能為都市生活創造出哪些嶄新可能?關於這個問題,今年「2025年智慧城市展」中,桃園主題館「桃園AI進行市」可說是給出了一個啟發人心的答案,讓人看見AI不只是冰冷的工程運算,而是能回應人類生活需求的智慧解方;當城市開始善用AI的力量,更能以超乎想像的方式,朝理想生活穩步邁進。

以AI助攻執法,創造更平安的日常

作為少數持續人口成長的城市,桃園市因產業發達、人口快速湧入,長期面臨環境治理、交通壅塞與氣候變遷等課題。為此,市府積極結合AI與IoT技術,巧妙回應城市需求。「桃園AI進行市」也以此為核心,在「城市治理 AI解方展區」裡,透過細緻巧妙的互動設計與光雕投影,帶領觀展者沉浸式地體驗這座城市如何以科技直面時代挑戰。

「桃園AI進行市」

於是,當觀眾緩步走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人安全」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車速偵測提醒系統」與「行人穿越警示系統」。前者在易肇事路段即時監控車速,以「笑臉」鼓勵駕駛依速行駛,「哭臉」提醒減速,溫暖守護每次通行;後者則在行人走近等待區或穿越道時,主動提醒駕駛放慢車速,創造更友善的人行環境。這些科技的細膩之處,無聲地守護著市民每日的出入平安。

「桃園AI進行市」
「桃園AI進行市」

提醒與警示之外,桃園更進一步透過AI自動辨識行人與車輛相對位置,記錄未禮讓行人車輛的違規影像,並以此作為科技執法依據;同時,全台首創的「AI巡防系統」也被裝設於警用機車上,藉此自動辨識車牌,一旦發現疑似失竊或可疑車輛時,便能立即警示、通報,即時攔截犯罪,成為「城市治理」的神隊友!

以科技力守護環境,讓污染無所遁形

接著,當觀眾走進「環境保護」展區時,則將一步步看見桃園如何以科技解決長久以來的環境問題。像是針對改裝車輛噪音擾民,桃園導入聲音照相科技,全天候監測車輛噪音,並與警方聯手,形成有力的執法網絡。

「桃園AI進行市」
「桃園AI進行市」

而在面對亂丟垃圾、道路污染及空污等難題時,桃園市則透過AI技術在垃圾熱區裝設動態攝影機;以AI辨識路面污染並搭配車輛計數追蹤,檢核工地車輛是否確實經過洗車台;結合AI視覺辨識與空氣品質感測器,透過「智慧灑水管理系統」全天候偵測揚塵,讓空污問題無所遁形。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灑水管理系統已率先應用於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為大型公共建設創造更永續的誕生前提。

從教育到藝術,看見AI如何激發無限創意

當然,AI的力量也遠遠不止於改善交通與環境,更能點亮教育與文化想像。舉例而言,桃園市教育局便積極鼓勵各級學校將AI融入課程,透過AI將平面照片轉化為3D立體模型,讓抽象的知識轉為可視化的啟發;或是鼓勵學生運用生成式AI技術,自由創作圖像、音樂,激盪出屬於未來的創意火花。

「桃園AI進行市」

另一方面,AI與人文的跨界也在「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中畢現淋漓。當觀眾走在展區時,將可看見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如何透過人工智慧、沉浸式互動與跨界創作,打造令人屏息的視覺與聽覺盛宴。讓藝術不只是觀賞,科技也不只是工具,而能在交織共融下,迸發出更多觸動人心的靈光。

「桃園AI進行市」

透過一場場互動體驗,「城市治理 AI解方展區」讓人感受到,桃園如何以科技為引擎,驅動城市往理想未來更邁進。讓美好的日常不只是種想望,更能在科技同行下,成為可實現的理想生活提案。

桃園市政府 廣告

夢幻島嶼的春日冒險 2025桃園彩色海芋季 自然與藝術的夢幻派對

春天來了,桃園大園溪海休閒農業區又要被花海點亮啦!

今年的「2025桃園彩色海芋季」,將於329日至46日登場,這次以「奇芋夢幻島」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走進結合花卉與藝術的奇幻世界,感受土地的活力與文化的魅力。

桃園市政府

奇芋夢幻島 打開春日奇遇

當花開成海,城市也變得浪漫起來!今年的桃園彩色海芋季,種植超過14萬株花卉,彩色海芋、百合、孤挺花、小蒼蘭爭奇鬥艷,為大家帶來一場春日限定的視覺饗宴。

這次的主展區「奇芋夢幻島」把藝術裝置和當地花卉完美結合,打造出夢境與現實交錯的奇幻場景。入口的「夢境彩虹」,用繽紛流動的色彩,帶領旅人走進這片花花世界。而趣味裝置「滴答鱷魚」是海盜船長的重要夥伴,透過奇幻角色的創見,讓花海更多了幾分童趣與驚喜。

生態 x 文化 一次感受

這場花卉盛事不只是賞花而已,更是一場結合自然與文化的深度體驗!活動圍繞農業「三生架構」——生產、生態、生活,讓你一站式感受桃園農村的多樣風貌。

展區特別介紹桃園珍稀保育生物,如赤腹游蛇、台北樹蛙與黃鸝鳥,讓旅人在賞花之際,也能感知自然生態的豐富脈絡。「永恆之樹」則象徵生命的綿延與時間的沉澱,為這場春日盛會注入深刻的文化意涵。

桃園市政府

親近農村 體驗大自然

除了看花,還能玩出新花樣!活動期間,溪海休閒農業區內的「林園居農場」、「一級棒農場」和「和春花卉農場」,推出超有趣的農村體驗,像是拔蘿蔔、控窯、手沖香草茶等,讓你親手感受農村生活的純樸與樂趣。

更棒的是,還有一連串精彩表演等你來看!金喇叭銅管五重奏帶來夢幻音樂,啦啦蹦家族的趣味互動,加上假日限定的魔術與雜耍秀,讓春日花海變得更加熱鬧,保證讓你玩到不想回家。

桃園市政府

夢幻花海 等你來探險

2025桃園彩色海芋季,把自然變成一幅繽紛畫布,邀請你開啟一場春日限定的奇幻旅程。

無論是徜徉在「奇芋夢幻島」的夢幻景致,還是在農村田野間感受土地的溫度,這場春天的盛會,絕對讓你留下難忘回憶,快一起來場花間冒險吧!

2025桃園彩色海芋季

l   活動日期:0900-17002024/03/29(六)~ 04/06(日)

l   地點:溪海休閒農業區-桃園市大園區聖德北路與田溪路交叉口

l 「桃園彩色海芋季」FBhttps://www.facebook.com/DAYUANFLOWER?locale=zh_TW

Text & Photo | 桃園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