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自己好嗎?
王浩威醫師說:「當世界的門為我們打開,走向世界愈來愈可能了。於是,我們看到《交換日記》,我們也有從撒哈拉到北極跑馬拉松的林義傑。只是,有多少人是真的上路了?或者說,上路的人是全部的多少比例?更何況,走向世界,不一定就能走進世界。走向世界,是旅行家的行徑;走入世界,則是人類學家的態度。」
他寫過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前年去環遊世界,到最後實在很累了,最後一站到阿根廷。那時候去看個海獅,動輒就是幾百公里的車程,放眼望去千里無人。玩了一天回到旅館,發覺身上只剩下美金三十元,因為當地不能刷卡,所以我只能節省地花錢,每到用餐時間,別人去餐廳吃飯時,我就在外面啃麵包,然後每天看著錢慢慢變少。那時候住的旅館很高,外面就是港口,接近南極點,整個海藍到......。」浩威停頓下來,輕輕地搖搖頭。「感覺像被天下遺棄了。玩得很累,身上沒剩多少錢,到底要前進還是後退?很難過的寂寞突然湧現,我已經很久不曾有這樣的感受了,可是年紀大了卻跑出來。那很像......記得小時候曾做了個夢,夢見全家要去阿嬤家玩,只剩下我一個人。醒來時家人都在屋內,根本沒這回事,可是我哭了一整天,哭得很慘,是被拋棄的感覺。這一幕常常在腦海浮現,從沒有離開。」
恐懼主題始終圍繞著熟悉和陌生,可掌握和不可掌握的。對人們來說,未知的一切包含所有可能的風險。如果能熟悉掌握,就可以排除風險和無法預期的變動。那麼人該如何看待恐懼呢?我們可以將恐懼看成是對個人自在狀態的體驗。有的人面對恐懼是不斷地迴避,這種人活得很用力,努力維持一種平衡,所以他會迴避任何背後隱藏風險的舉止,其實那當中有很深的恐懼,就是擔心失控,害怕瓦解;而愈自在的人,愈不需要迴避這樣的失控,所以恐懼跟宗教上的修行也有關係。對於某一個年紀以上的人,如果神情自在,我們常說這個人是智慧老人,總是笑咪咪的,像是已見識過人世間的大風大浪,面對各種可能的變化和風險,他都能隨遇而安,所以我們倒是可以用「脫離熟悉的環境會不會恐懼?」來觀察自己內在的修為。
旅行愈來愈方便之際,我們社會的年輕一代,應該有更多的三毛,更多人在四處旅行,也更多人投入探險家的行列。而事情的發展,也果真如此:更多人,在路上。當世界的門為我們打開,走向世界愈來愈可能了。於是,我們看到《交換日記》,我們也有從撒哈拉到北極跑馬拉松的林義傑。只是,有多少人是真的上路了?或者說,上路的人是全部的多少比例?更何況,走向世界,不一定就能走進世界。走向世界,是旅行家的行徑;走入世界,則是人類學家的態度。
當旅行家走進世界角落的某一城市時,他看到了異國情調的同時,當地人也在他身上看到了不同方向的異國情調。當人類學家來到世界盡頭的另一個村莊時,他慢慢變成當地風景的一部分,而當地人也經常不小心就將他當成自己人了。在這時代,許多青年走向了世界,也許勉強將自己振奮為旅行家的心態出發上路,卻沒有像人類學家進入、觀察和體會身處的那座城市的意向。然而,他們留了下來。不知不覺成為這城市永遠的異鄉人,陷落在法國存在主義大師卡謬筆下格格不入的困境裡,甚至是布拉格作家卡夫卡的城堡裡,是出不來了。他們永遠沒有成為當地人,永遠是懷念臺北的異鄉人。
【在誠品行旅聽說】《啟程》第五章,引路人王浩威:
作家,目前專職於心理治療工作。現任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等。曾任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及台新藝術獎第十二屆提名觀察人等。「動力心理治療」、「家族婚姻治療」、「青少年心理學及精神醫學」尤為專長。
活動資訊
主題:到誠品行旅The Chapter咖啡廳定錨,心理治療師王浩威與你出走
時間:6/13(六)15:00-16:30
地點:誠品行旅1F The Chapter咖啡廳(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98號)
圖片資料提供 / 誠品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