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2014文創100報導:10大文創行銷平台 ─ 誠品生活expo

La Vie2014文創100報導:10大文創行銷平台 ─ 誠品生活expo

打造肖年頭家的創意大舞台 | 誠品expo

 

從擺攤到市集文化,誠品expo提供年輕創作者與肖年頭家們一個可以發光的舞台,透過平台整合與育成計畫,加上誠品的行銷資源,讓新銳的文創品牌擦亮招牌邁向國際!


從幾年前開始,敦南誠品的人行道上,每到周末便有著一群年輕人帶著一卡裝載創意與夢想的皮箱,在人行道上勇敢逐夢,而漸漸的創意市集氛圍慢慢形成,這群敢做夢、愛作夢的肖年頭家,也透過誠品生活的自營平台「誠品expo」,讓美好的創意商品被更多人看見!


「誠品expo」源自於Eslite ╳ Platform Original,以相乘的概念來發揮平台作用,而expo同時也有博覽會的意思,誠品生活通路發展事業群創意平台協理蔡思瑩說當初成立這平台主要是希望可以聚集華人的美好創意,秉持扶植新銳設計、支持台灣文創的理念,讓這些微小的文創能量得以發揮。「誠品expo」目前大約有90個品牌,風格也非常多元,從生活雜務、家具、家飾、食品、服裝飾品等,其中80%都是來自於台灣的原創品牌與設計師,集結台灣在地文化特色,透過這平台與市場及國際接軌。


誠品生活通路發展事業群商場行銷處資深副理謝依忻分析,台灣目前有很多擁有創意的設計師或品牌,但他們單純有創作能量是不夠的,品牌需要行銷資源與市場,透過誠品生活整合平台提供完整的行銷、通路、銷售、公關等資源,提升品牌知曉度,並帶動實質業績成長。誠品目前擁有一百萬位的會員,這些都是非常精準的消費族群,同時搭配不同檔期的百貨活動,或是每月的主題活動,他們會找尋適當的年輕設計師,共同開發滿額贈禮,或是搭配媒體的宣傳議題,增加這些設計師的能見度,提升他們與各界合作的可能性,創造媒合的機會。「一郎木創」便是成功的案例之一,因為與誠品合作滿額禮,之後陸續接到許多客製訂單,品牌知名度瞬間提升


很多曾經在不同市集擺攤的設計師都認為透過誠品通路,銷售業績都大幅明顯的提升,原因在於誠品擁有非常精準的客群,加上品牌名聲,以及大量的行銷資源,讓原本只能在各個市集擺攤的小品牌,也有機會開始進入實體通路銷售,當銷售成績穩定時,便有機會展開自己的獨立銷售櫃點,讓品牌完整的呈現。已經舉辦第三屆的《肖年頭家夢想市集》,便是在找尋具有創意的商品品牌,這些年紀在20-40歲中間的肖年頭家透過誠品的徵選活動,將品牌理念、商品故事、定位與創意等多元面向,一一檢視,誠品站在市場性的角度評估,選擇適當的商品合作,誠品生活通路發展事業群創意平台協理蔡思瑩特別提到,在遴選的階段他們會針對定價做一定的評估,有些高估或是低估,誠品可以依照賣場的實際銷售經驗,提供他們訂價上的建議,衡量市場的可能性與接受度,對於剛創業的頭家們有著市場面的具體幫助。


同時「誠品expo」也會與合作的品牌或設計師進行未來商品的規劃,討論未來的趨勢及商品屬性,因為大多新銳品牌都屬於草創階段,常常是一人公司,無法做到全面性的市場調查與趨勢分析,而誠品便是擁有龐大的市場資源,可以觀察未來趨勢,並將資源分享或建議品牌,讓他們的創作可以持續下去,並在市場上維持一定的熱度。


「誠品expo」目前僅有三個銷售據點,誠品實體店面所營造的獨有生活氛圍是成功的一大特點,消費者買單的除了商品本身的特色之外,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也很重要,因此即便數位文創購物平台大肆崛起,「誠品expo」秉著獨特的賣場氛圍繼續與大眾做最直接的溝通,未來也將隨著誠品國際拓點計畫,帶領這些文創品牌邁向國際。

 

Box | 誠品expo
誠品生活自營文創品牌expo,取自博覽會的概念,開闢平台予微型文創工作者交流、展售,將許多美好的新創造、新概念具體展現。每年舉辦《肖年頭家夢想市集》,發掘更多新銳創意設計,扶植台灣深具潛力之微型文創、創造國際新銳設計品牌交流平台。

 

Box | 評審點評
陳文龍:「誠品做的就是打造華人優質生活文化,除了書店,也開始擁有一些文創商品,以及一些複合式的空間,慢慢地已經展開華人優質生活的理念,國際旅人或是各地的華人來台灣都會體驗誠品給予的生活體驗,因此經濟體已經夠大,很多人說21世紀是華人的時代,因為人口夠多了,影響力與經濟體也夠大,能力也夠強了,透過這機會從台灣出發進到中國市場、國際市場。」

 

2014La Vie文創大調查:10大文創行銷平台

誠品生活expo、Pinkoi、248農學市集、台灣設計師週、台灣好基金+台灣好,店、iNDIEVOX、Fandora Shop、嘖嘖ZecZec、StreetVoice、聚落文創聯盟

 

文 / CHIA-HSIN、林佳育   攝影 / 許翔  

La Vie2015文創100報導:關注土地議題的社會企業──上下游新聞市集

上下游新聞市集

尋找都市與農村的最短距離

最近的食安風暴,讓大眾感慨到底還有什麼是可以安心食用的?日益複雜的產銷系統,讓食品生產源頭難以被監督管制,又或者是糧食自給率下降、友善環境的生產流程不敵大環境慣性體系、在地農產品滯銷等問題層出不窮。2011 年9 月,五位分別來自媒體專業、農業耕作、生產製造、編輯採訪、網路科技、工藝創作等領域的汪文豪、莊惠宜、馮小非、蕭名宏、楊偉林,共同創辦上下游新聞市集,包括新聞平台及友善土地的農產品開發和通路兩大部分,就是企圖探索台灣農業的出路,重新建立與食物、土地和在地社區的連結。

 

獨立客觀報導累積公信力

目前上下游新聞部門團隊共有一名編輯、三名記者,製作關於農業、食物、環境教育、食農教育等日常新聞與專題報導,但是上下游堅持將新聞與產品分離,不接受業配新聞,即不接受由廣告主付費購買、指定配合報導的內容,也不以刊登商業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以便能客觀獨立進行採訪報導。而另一個上下游堅守的原則為:新聞部門與市集部門獨立運作、壁壘分明,市集部門主要為協助小農解決滯銷問題、提供消費者健康的在地食物而存在,而市集所得將會用來支持新聞部門運作。

 

上下游長期蹲點食農及環境議題的原創報導,成功創造議題討論,並累積一群特定數量的分眾,也漸獲主流媒體關注,成為具有公信力的消息來源。上下游連年以《洗衣精濫用殺蟲劑系列調查報導》、《緬甸轉捩關鍵報告》、《揭開假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埔里小農與瓶裝水工廠的戰爭》、《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調查報導》獲得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卓越新聞獎等重要新聞大獎,主流媒體操作這類較生硬議題通常只維持幾天,熱度不高,但是上下游希望將議題做得更深刻,甚至能推動政策改變。除了自聘記者外,上下游也設有「公民寫手」的機制,徵求任何關心農業與食安議題的公民記者申請帳號發表文章分享農業或食物議題,提供更多元的消息並散播資訊。為了增加資金來源維持收支平衡,上下游也邀請大眾每年出資300 元成為「共同辦報人」,資金將用來支持新聞部門運作。

 

 

推動友善土地農產品 改變台灣農業現況

上下游同時身兼銷售小農產品的網路市集平台,堅持選擇台灣在地、友善土地及關懷環境的農產品,生產能令人放心好好食用的生鮮或是加工產品。選品來源一部分為員工主動尋找,或是小農自己主動推薦;另一部分則為自行開發符合上下游成立宗旨的各種產品,落實產地到餐桌的概念,發揮永續農業的銷售模式,例如協助偏鄉小農進行產品開發與行銷的雜糧餅乾「台灣玉米好棒棒」是以產自嘉義的整粒無基改玉米加上一點糙米與糖製成,沒有複雜原料的單純成分不會對身體產生負擔,老少咸宜,成為上下游的人氣產品,而支持這種零食的同時也間接促進原料的種植,解決產銷失衡問題。

 

在累積了三年多的網路銷售經驗後,2014 年上下游從網路延伸到實體店面,於台中五權西二街成立「上下游基地」拓展影響力,以小農柑仔店為概念,供應上下游市集的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產品服務。每周二至周六中午出爐無油無糖無任何添加物的現做台灣小麥麵包,每周六也會有小量現炒新鮮現磨花生醬,在這間樸實的小店中,消費者可以安心享用來自土地的天然滋味。

 

專訪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馮小非:農業不再只是特定一群人的事情

 

Q1:當初選擇以新聞與市集作為上下游的兩大結構的原因?為什麼是以食物與農業為主題?

A:這是我們成立的初衷。我們在農業領域很久了,我和另一位創辦人莊惠宜都是從921 大地震之後就到農村去工作,惠宜是在南投日月老茶廠,我則是在南投中寮。我們都是在農村、做和農業有關的事情,所以淵源是很長久的,而且我們覺得台灣農業其實還有很多品質不錯的東西,同時我和汪文豪也跑了很久的農業線,在農業領域的同時我也做地方新聞,其實農業不只是產品,還有很多訊息值得被大家知道,其他媒體對這部分報導較少,而且能夠把農產品賣出去,對農民來講是最實際的幫助,所以我們同時在新聞與市集這兩邊並行。

 

Q2:可否談談「公民寫手」的設置?主要是哪些作者群?

A:作者剛開始比較多是農民,但多是偏向文青型的農民,自己會寫也會種田,他們寫了比較多自己對農村的觀察。也有一些人是對環境教育、食農教育及生態有興趣,會寫一些與這方面有關的事情。其實這四年下來我們發現,現在越來越少公民寫手投稿,可能覺得我們的新聞太專業了,他們寫的東西變得不太像新聞。因此我們現在正在企畫另一種新欄位,叫做「農家人生」,有時候大家不一定有很多事情想講,一兩張照片就能代表當下心情,我們想鼓勵大家分享一到三張照片,寫上一點點文字,或是不寫也可以,也可以是老照片,例如爸媽小時候曾經工作的樣子。我們一直很希望大家能看到農業現場,你一定要他們寫出一個什麼所以然來,其實很困難,而且有時候也沒有什麼所以然,農人就是在採收芝麻,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意義,但是這個動作真的很重要,而且現場非常感人,這些都值得被拍攝下來,並且即時發布,這部分就是我們將來想補強的。

 

Q3:如何克服一般讀者可能覺得農業新聞較冷門而不願點閱的挑戰?

A:過去農業新聞比較冷門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對農業認識比較不多,而且過去從事農業在看新聞的人也不多,所以會變成寫了農業的新聞,看的人卻和農業沒有關係,當然大家也就不會有興趣。但是現在這個障礙已經被跨越,現在老人家使用臉書和LINE的比例非常高,小孩也會看和轉述,例如每次寫和福壽螺有關的事情,都是上萬以上的點閱率,因為福壽螺對從事農業的人來說真的太恐怖。另外,土地正義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議題,例如農地徵收和炒作,這幾年大家並不會把這件事情視為只是農業領域的事情。其實是時代在改變,整體來說,大家開始覺得農業不再只是特定一群人的事情,相較於1999 年我剛踏入農業領域時,大家覺得農業是特定的人在特定地方做的事情,和一般人沒有關係,多年下來,社會已經不是這樣。

 

 

Q4:許多主流媒體也逐漸從上下游報導的議題中發揮,如校園營養午餐不營養、米粉真相調查等,讓議題引起了更廣大的關注,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看法?

A:有議題大家來做是好事,主流媒體有更多資源,他們可以把這些東西做得更深刻,但是這種東西做深刻也不見得帶來什麼財源,對大部分主流媒體來說,不費力氣的話可以做一下,但是真的要費力氣做較深入的報導,他們還是會比較困難,蠻可惜的。我覺得別的國家對農業比較認真一點,也有很多現場型的報導,但是其實不只是農業,各行各業的新聞在目前主流媒體的操作之下大概都變成這種狀態。

 

Q5:網路之於上下游的優勢及獨特價值?

A:我覺得第一個網路帶來的是,讓農業議題遍布所有的人、圈子當中。網路有速度上的便利,可以不限任何出刊時間、有議題可以立刻做,在社群媒體形成漩渦效應,轉動不同圈的人,如果是紙媒你只能在地方版才有可能讀到農業消息,所以很難散布。第二,網路讓成本降低,像今年我們發表了台日小麥的議題,如果是紙媒,要用一本書才能講完,在網路的好處是,網路行為很隨意,只要閱讀動線設計好的話就會像任意門,文章有很多機會被人家轉載,讓議題繞來繞去。但是我們還沒有運用得很好,上下游過去四年比較在奠定專業性,讓別人知道上下游僅僅是一個這麼小的媒體,但是對於農業或食物的專業性是無庸置疑的。我們現在才正要開始,更認真面對我們是網路媒體這件事情,也打算找一個更熟悉網路語言的編輯跟我們一起工作。

 

Q6:上下游成立已屆四年,這段期間你觀察到台灣農創有什麼樣的改變?

A:如果我們此時此刻要創業的話我們不會做農業了,因為很多人做了,四年前我們覺得大家還沒有看到台灣農業的價值或可能性,所以才決定做這件事情,而這四年真的是驚人大爆發,很多人開始從交易面著手進入農業領域,所謂交易面是指成立網路平台或實體店面,做販售等工作。投入農業的人也有,但比例上從事買賣交易的比較多,實際上去種的比較少。但是,如果有更多人投入農業生產耕作會更好。例如台灣非常缺乏農業機械,我們的機械都是從日本進口,也以大型機械為多,因為買得起機械的都是大公司,可是台灣的農地都很小很零碎,所以我們需要小型、便利的農業機械或農業工具協助務農,其實生產端有許多空缺。我覺得農創很好、蓬勃很好,如果有更多人進入到生產、改善原來的生產流程的話,農業會變成更強大的行業。

 

Text /林宛妤

Photo /王士豪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0月號

La Vie2015文創100報導:農業文創異軍突起 從人與土地找定位

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

此次入選10 大文創行銷平台榜單中,近半是去年未入選新面孔,而類型集中於農創、設計及募資類,功能上在零散消費者與小型創作品的連結較深。農創平台包括:248 農學市集、台灣好基金會+ 台灣好,店、上下游新聞市集;設計平台:Pinkoi、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uDesign 有. 設計;募資平台:嘖嘖ZecZec、StreetVoice、創夢群眾募資平台。而專業型媒合平台則以CNEX 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表現最受矚目。

 

文創加乘,扶植在地優良農產品
新進榜的上下游新聞市集,長年耕耘於農業議題及推廣小農產品,報導議題漸獲主流媒體關注,擴大影響力,在產品開發上也不遺餘力,扶持許多具有本土特色的農產品。248 農學市集是友善小農的另類產銷平台,其規模持續擴張,目前已與全台300 多位友善耕作的小農合作,並在今年4 月和學學文創志業攜手創立「學農FOOD 飯廳」,食材皆來自248 農學市集友善耕作的小農,減少食物里程的同時也提供消費者健康安心的新選擇。台灣好基金會持續深耕鄉鎮,如台東鐵花村、台北中山大同街區、北區及東區國際光點、台東嘉蘭村及池上;而台灣好,店提供穩定的銷售平台,致力推廣台灣各地優良農產品及在地工藝。最近一連串的食安危機,飲食儼然已成為大眾關心的重要議題,上述平台在解決小農產銷問題、推廣食農教育、販售友善環境的在地農產品及協助鄉鎮文化永續發展上不遺餘力,其成果有目共睹。

 

整合行銷及通路資源,激盪燦爛火花
設計類平台中,Pinkoi 及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 今年依舊榜上有名。Pinkoi 藉由網際網路無實體空間及時間限制的特質快速成長,發展為亞洲地區最大設計商品購物平台,並在今年於東京代官山成立分公司,跨足國際市場,在國際化與數位化上表現優異,從去年的第二名躍升至第一名。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 是提供台灣微型文創工作者互相交流的展售平台,由誠品團隊協助創作人進行品牌行銷,銷售據點從去年的3 家拓展為6 家、從90 個台灣原創設計品牌增加到逾百個,規模穩定擴大中,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創通路品牌之一。而首度得獎的uDesign 有. 設計甫於去年7 月成立,是由聯合報系所創建之文創商品平台,除了販售台灣文創設計良品之外,也設置多元媒體報導及募資預購區,企圖建構完整及有系統的消費體驗。

 

微型創業正熱,募資平台成有力發聲管道
群眾募資平台在國外行之有年,近年在台灣也越來越受矚目, 其中綜合型募資平台(Multiple Platform) 嘖嘖ZecZec 及專業型募資平台(Specialist Platform)StreetVoice 今年仍穩坐10 大榜單內。台灣最早上線的嘖嘖ZecZec 匯聚眾多設計創意能量,累積驚人金額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如第四度空間腕錶募得6 百多萬台幣(達成率2,613%),而OPTOGO「自己台灣自己館,米蘭世博外帶台灣計畫」募得近2 百萬台幣(達成率481%),成為繼「太陽花學運」後另一波公民運動。StreetVoice 則是專門提供音樂人向全球發聲的創作平台,2014 年發表數位發行服務「Packer 派歌」及獨立音樂新聞媒體「Blow 吹音樂」,一體到位的虛實共存機制,讓更多獨立音樂有機會將自己的創作推廣出去。同樣屬於專業型的媒合平台CNEX 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讓華人紀錄片工作者更容易接觸到國際性電視台或基金取得創作及發行,自2010 年起獲選的74 個提案已陸續與國際頻道或買家進行交易。2015 年初成立的新秀,創夢群眾募資平台由五大遊戲公司(樂陞、華義、遊戲橘子、昱泉、網銀)共同出資成立,涵蓋的募資類型包括藝術、數位內容、影視創作、出版等。

 

網路科技不斷創新,商業模式也隨著社群媒體時代的到來而開始變化,透過各種文創平台開放參與的概念,大眾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力,使得生產分眾化或小眾化,然而在專業領域上,是否有可能產生更深入的媒合,是各平台未來需要思考及面對的挑戰。

 

10 大文創行銷平台

1 Pinkoi
2 248 農學市集
3 台灣好基金會+ 台灣好,店
4 誠品生活文創平台expo
5 uDesign 有. 設計
6 嘖嘖ZecZec
7 上下游新聞市集
8 StreetVoice
9 CNEX 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
10 創夢群眾募資平台

 

Text /林宛妤

Photo /王士豪

via / Pinkoi、CNEX、StreetVoice、台灣好基金會、誠品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