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200%! 聰明生活必備的6個App

聰明生活必備的10個APP Litz

龐大壓力使人力不從心,有時連蠻牛也救不了你,這壓力或許不盡然來自工作,社交關係、學習計畫、甚至是日常事務整理都有可能讓人崩潰,在這個人人都低頭的年代,有個強大效率App,絕對是讓你能浪費時間在美好事物上的必備工具。

 

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所公布的研究報告,到2017年,App下載量將會突破2,680億次,並創造超過770億美元營收。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已改變你我的生活樣貌,時刻低頭否則會恐慌焦慮的症頭人人都有,特別是今日的「數位原生代」(Digital Natives)習慣使用多種媒體,嘗試各種高效率App就像換一支好寫的筆,讓人感到稱心!而一個好的APP更不能只專注在功能需求呈現,視覺格是否具美學也將影響使用者的黏著度,乾淨明亮的UI(使用者介面)能突顯使用者特色並確保易讀性。在數十萬充斥在App Store與Google Play的App中,我們為你找出讓你「目光緊黏」的高效App,找回遊走數位現實生活間最合拍的步調!

 

Litz︱10小時就讀完《戰爭與和平》

如果你是數位閱讀的重度使用者,需要長時間或大量盯著手機/平板螢幕看著一篇又一篇的原文小說或報告,Litz絕對是你必載的App之一。當我們透過螢幕閱讀時,眼球運動常會讓我們慢下腳步,甚至回讀前段消化吸收。Spritz是一種全新閱讀技術,使人人都能擁有250∼1,000 wpm(Word Per Minute)的閱讀速度,就像看電視,將每個單字中的「最佳識別點」(Redicle)Highlight成紅字,並固定位置顯示,使眼球不必移動就能瞬間讀完這些閃動的單字,即使是長達56萬字的托爾斯泰巨著《戰爭與和平》也能透過1,000 wpm的速度在幾小時內看完。

 

Any.do︱To Do List的最佳選擇

擁有上百萬人次的下載率,Any.do根據你設定的輕重緩急設定四個時間關卡並安裝在Gmail,讓你更有效率面對令你焦頭爛額的待辦事項。流暢風格與使用設計,也讓處理大小事像解遊戲任務般更有意思。在「擬訂當日計畫」的功能中,還能將回覆未接來電、E-mail等容易忘記的瑣事加入清單,加上該App又做到真正的跨平台,在電腦端也能使用,就像你的小管家時刻提醒,更便於組織瑣事的操作。

 

Clip Stack︱專屬你的「剪貼」之道

對於文書工作者來說,剪下、貼上的小動作往往會影響這份專案的成效,帶極簡質感的Clip Stack不僅好看且更好操作。以不干擾的情況下貼心彈出剪貼簿通知,並在你需要複製貼上的時候聰明出現,還能自動複製「無限」剪貼歷史,不必回到原處反覆剪貼,加上設定自動清除日期,更能聰明管理雪片般的資訊。

 

Evernote︱筆記本大革命

《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如果我當初這樣做筆記就好了》宛如《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的數位版本,揭開平行的兩個世界,無聲啟動科技效率與工藝之美的戰爭。Evernote已從筆記工具升級成一個更有效的行動工作平台,手寫筆記、名片掃描、Work Chat共用筆記對話⋯⋯透過它的彙整成立一個有效工作排程中心,你能將紙本筆記拍照下來、數位備份,再透過數位行動,搜尋從以前到現在的珍貴紀錄。

 

Link Bubble︱手機上的聰明瀏覽器

相信許多人都有此經驗:瀏覽Facebook、Google+或即時通訊軟體時,點擊好友分享的連結會強迫跳轉到瀏覽器,之後還要再切回原本的APP,過程耗費許多等待時間且讓人煩躁。有了Link Bubble你可以更有效率瀏覽內容,透過「待讀氣泡」顯示網頁載入完成,你能繼續瀏覽不必等候載入進度,等有空再點開閱讀,省卻大量等待時間。

 

Slack︱是誰殺了E-mail?

數位科技變化就是如此快速莫測,當你還在用LINE群組談公事,Slack團隊通訊平台已經悄悄取代E-mail,成為許多創意團隊公司內部訊息管理的必備工具,它不僅兼具Facebook和LINE的聊天功能,還能「標記釘選」聊天重點,團隊可以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平台,讓成員們在任何地方都能Keep In Touch!根據不同專案開設不同頻道,甚至能從大團隊中分出子頻道、私訊、私人群組,讓創意靈感零時差,達到比LINE甚至E-mail更好的公私分流與溝通效果。此外,Slack可以在訊息中指定對象(指名討論),有利於指派任務與追蹤與自己有關的話題,還可過濾、搜尋歷史訊息(免費版可搜尋最近的一萬則內容),強化成員互動又提升工作效率。除了訊息溝通,Slack還能插入各種雲端檔案與影音多媒體,作為檔案交換的平台並讓成員深入討論,落實專案團隊「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的最強APP。

 

Text / 高麗音  via / Litz、Any.do、Clip Stack、Evernote、Link Bubble、Slack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6月號】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本年度即將邁入尾聲,Adobe也公布了對於2025年的創意趨勢預測報告。在當前充滿挑戰的時代,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許多人因此渴望從螢幕中抽離。然而,Adobe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人們既想要逃離現實,卻又渴望真實的體驗。

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創意產業中:創作者運用超現實視覺效果、幽默視角、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跳脫真實世界。以下是Adobe針對2025年創意領域發展所歸納出的4個關鍵趨勢,或許能將這些靈感融入你的下一個創作中:

#01 奇幻邊界(Fantastic Frontiers)

Adobe分析,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將在明年持續發展。這些富有想像力、超現實的視覺成果(特別是在遊戲領域)建立出魔幻的未知世界,反映了人們逃避現實的渴望。而生成式AI的應用,更對創作過程造成革命性的改變,讓創作者實踐天馬行空的想像,描繪出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延伸閱讀:專訪英國新媒體藝術團隊Universal Everything:在人為與科技對立間,生成想像力的無限宇宙!

延伸閱讀:新媒體藝術家李亦凡 × 張碩尹聊創作:從電玩遊戲談到科技與AI的藝術思考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Universal Everything「Transfiguration」(圖片提供:Universal Everythin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必勝客廣告MV「就愛逗陣HOT」(圖片提供:李亦凡)

#02 輕鬆與幽默(Levity and Laughter)

幽默,永遠是吸引觀眾的不敗法則。幽默內容比嚴肅內容更容易被記住與分享,在2023年坎城影展上,就有52%的得獎影片為喜劇,比2022年增長了43%。在社群媒體上,幽默貼文則為品牌提供了一種溫和處理嚴肅話題的方法,不僅讓內容更具互動性,也更容易觸及廣大的受眾。

延伸閱讀:讓商品成為第二焦點的另類溝通!專訪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解密IKEA、漢堡王等廣告創意策略

延伸閱讀:倫敦博物館「鴿子和黃金便便」新識別!Uncommon幽默轉譯倫敦與野鴿的愛恨情仇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IKEA廣告「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倫敦博物館2024新版品牌識別(圖片來源:London Museum)

#03 時間錯位(Time Warp)

Adobe預期,隨著太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復古未來主義將成為創意新潮流。從古羅馬、咆哮的1920年代到搖擺的1970年代,不同時代的元素將被重新混合,再加上AI的加持,創造出獨特的美學語言。而這種時代的錯位感,也格外吸引未曾經歷那些時期的Z世代,展開對過往的想像與懷舊情懷,為這一趨勢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閱讀:台電宿舍化身「潮電Bar&RecordStore」!聚焦當代電子樂的霓虹潮流感空間

延伸閱讀:嘉義舊城夜晚的無聲狂歡!走進百年建築「東門町1923」的復古派對,遊街去看漫才、跳搖擺舞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潮電Bar&RecordStore」(圖片提供:雙好設計)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嘉義「東門町1923」無聲派對(圖片提供:留白計畫)

#04 沉浸式吸引力(Immersive Appeal)

隨著螢幕時間的增長,人們越來越渴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從沉浸式藝術裝置、主題公園到體驗式購物,品牌在體驗設計中融合五感,將消費者帶入品牌所建構的宇宙中。透過創造驚喜、激發喜悅,這種趨勢有效緩解螢幕疲勞,同時為人們帶來更具深度的參與感與樂趣。

延伸閱讀:住進teamLab作品裡!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開幕,結合藝術與自然的旅宿體驗

延伸閱讀:穿越LV行李箱隧道、感受360°的創意靈感!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teamLab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圖片來源:teamLab)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曼谷LV The Place「Visionary Journeys」沉浸式主題展(圖片提供:OM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自2024年12月7日起至12月15日展開,除了有主題展《The Gateway》無縫串接設計與創意與AI技術,更匯聚34組國內外設計團隊、9場論壇、5場設計夜活動,邀請喜愛設計的夥伴共襄盛舉。

▸ 主題展《The Gateway》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以「門」為主題,探索AI如何重塑創意與設計的可能性。其策展靈感來自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觸碰黑方塊的經典場景,象徵著科技與人類智慧相遇的那一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策展人謝宗諺表示:「AI的世界就像我們剛進入新石器時代,手握原始工具,滿心好奇地摸索。AI並不是完美無瑕的超能力,它需要我們的情感與創造力來驅動。最珍貴的是,人類擁有犯錯和試驗的自由,而這正是設計的泉源。」以下介紹主題展6組必看作品,從多元文化視角感受設計與創意交會的驚喜時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作品《設計占卜預言實驗室》 探索設計是否可以像占卜一樣,提前預測最佳解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1 周柏慶《無垠光景》

這件光影與動態機械結合的作品出自科技藝術家周柏慶之手,其具備機械動力與藝術表現之間的深厚功力,以裝置中8個圓環之間燈光明暗與相對位置的變化,打造出無限延展的時間與空間視覺,極富詩意的表現手法,展現AI另類的生命力。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藝術家周柏慶光電作品《無垠光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2 志祺七七 X 簡訊設計《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簡訊設計的關鍵思考》

由志祺七七領軍的簡訊設計,分享僅50人的新創公司如何藉由AI工具全面提升效率,從自動化流程到創意管理,重新定義小型團隊的設計潛能。透過志祺本身在科技與設計的跨界經驗,展示新創企業如何在AI時代中脫穎而出。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志祺七七不藏私分享,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3 超維度《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

用AI生成豬血糕,會產出什麼樣的圖片?本作品由超維度設計團隊打造,為了對抗AI訓練資料侷限所產生的偏見,透過蒐集並整合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群體的資料,進行生成式訓練,讓AI系統不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人類文化,還能以更精確、更包容的方式反映多元世界的樣貌。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4 超維度《VS AI街頭對戰》

同樣由超維度設計團隊創作,以「文生圖」技術打造AI街頭對打機,邀人類與AI機智對決,讓觀眾即時見證相同題目卻截然不同的創意生成,不僅展現了AI的強大算力,更挑戰人類思考力與創造力的極限,是個充滿緊張感的精彩創作。超維度專注跨領域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擅長以大膽的實驗性方式挑戰AI的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VS AI街頭對戰》邀請人類來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5 StudioMMR X 鄭偉君《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 》

由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專家鄭偉君與空間互動設計團隊Studio MMR聯手打造,這件組合式作品將AI導入家居設計,重新詮釋家居美學!《語意搜尋者》大量搜集最受歡迎的七種家居風格圖片,並經由問答獲取觀眾對居家風格的偏好,再將資料傳送至《合成敘事者》,即時生成對應的室內設計。作品展示出室內設計的互動新模式,同時探討人類下指令與AI自主生成之間的關係,描繪居住者的個性與室內風格之間的互動。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探索AI時代下的室內設計新模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6 國立成功大學SYNC LABX上銀科技《人機共舞+Praxis》

這件作品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與上銀科技合作完成,透過即時動作轉譯和智能模擬,重新定義機器與人類的協作可能,亦能分析機械手臂的極限與潛力,展現科技美感。成大建築研究所在設計與科技融合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而上銀科技則是精密機械產業佼佼者,兩者合作的創作不僅是設計,也是對未來工作模式的探索。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展現科技美感的作品《人機共舞+Praxis》。(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夥伴國特展《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

本屆設計週首度推出夥伴國計畫,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合作,同場加映《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由創辦人Rene Wawrzkiewicz精心策劃,以充滿象徵意涵的視覺語彙,帶領觀眾走進波蘭平面設計獨樹一格的情感與故事世界;此外,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透過 16 面旗幟表達現代環境危機,讓設計的力量成為對地球未來的有力反思。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交流場論壇 x 設計夜

2024台灣設計週交流場論壇邀請跨界專家共同參與,而波蘭作為本屆設計週夥伴國,也邀請多位波蘭設計師以及插畫家來台參與講座,除此之外還有釜山設計中心、泰國孔敬大學,以及日本、荷蘭、美國等國設計單位來台交流,論壇囊括各式主題如:設計人才培育指引交流、設計思考、城市美學、未來設計論壇、城市設計力 x 設計中心交流、台灣 x 波蘭未來設計對話等。

▸ 線上書展、影展

除此之外,還有線上書展「主題書展feat. 開箱設計師書櫃」、影展「觸碰AI的指尖」同步登場,由策展團隊選出7部電影,透過不同媒介探索未來世界對設計與創作的多元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Taiwan Design Week 

活動日期|2024年12月7日至12月15日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更多資訊請見台灣設計週FB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