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和絲線是我最常使用織料材質,天然纖維有它難以掌控的不穩定性,很有挑戰性,但這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接受La Vie越洋專訪的旅英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詹朴一聊起他熱愛的織品,儘管受訪時間是倫敦半夜三點,電話那頭的他聽來仍然精神奕奕,「我還滿習慣半夜這時間醒著,因為剛好是台灣紡織廠上班時間,我和紡織廠常常通電話討論新織品研發的細節。」
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自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的詹朴,選擇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攻讀女裝設計系碩士,在2013年畢業後隨即五度入選倫敦時裝週,作品帶有奇幻及東方風格的他,不僅登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設計雜誌《Wallpaper*》、每季作品資料都被《VOGUE UK》建檔收錄,第三季作品更被潮流趨勢網站WGSN選為倫敦時裝周Top15最能代表2014秋冬潮流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善用紡織廠優勢 打響國際知名度
隨著詹朴逐漸在國際時尚舞台上闖出名氣,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是,許多詹朴最出色作品所使用的織料,都是他與台灣紡織產業─共同開發的原創布料!「和歐洲的設計師相比,台灣設計師的優勢在於,要接觸到生產織料的源頭工廠方便很多。這是台灣設計師的環境優勢,我們應該要懂得好好運用。」帶著大學織品系時期累積出的在地經驗,詹朴大膽地踏出第一步─主動拜訪、聯絡紡織廠。
「對紡織廠來說,像我們這種設計師品牌的產量很小,是不合成本的訂單。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才有合作的可能,通常要配合紡織廠檔期的規劃,他們也是帶著半幫忙的性質來接單。」在台灣,像詹朴這樣的合作案對工廠來還是非常少見。在詹朴每季系列作品中,幾乎就會與十多家台灣紡織廠合作,就單件服裝來說,因為處理環節的分工不同,一件衣服動用到各自專做紗線、織造及後處理的三間以上紡織廠是常有的事。
紮實練就的織料知識
在時尚設計師的領域裡,有從版型開始設計服裝的設計師,也有像詹朴這樣自織品系出身、時常以織品設計為服裝靈感的設計師,「我很常在工作室裡實驗不同的織法,隨著材質和織法的不同,織料的垂性、墜性也會有微妙的變化,當它們被穿著在不同人身上時,隨著身體曲線呈現出獨特人體效果,是非常美的。」詹朴對於織料的感知不僅建立在美感上,也有紮實的知識基礎,「以前大學的老師常常發一堆布料下來,要我們一一辨認出每塊布的名稱、織法。」從這些基本功累積起的紡織知識,對於詹朴在與紡織廠經驗老到的師傅溝通、討論時有著很大的幫助。
目前多數時間仍旅居英國倫敦的詹朴,也觀察到其他歐洲紡織廠的合作模式,「因為歐洲時尚產業原本就發展比較久的關係,歐洲紡織廠比較能夠理解設計師品牌的價值,他們也比較懂得設計師在研發過程中,希望能受到保護的創新技術價值。」而對於台灣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時間與更多的合作經驗來累積的。
相互琢磨的夥伴關係
談起如何說服紡織廠接下他這量不多、利潤也不一定高的訂單,詹朴笑說,「絕對不是用什麼我是台灣新銳設計師,希望大家一起來幫忙這種說法。」台灣紡織廠大多都是接量產訂單,運用頻率最高的技術往往不一定是最先進或最有挑戰性的,長此以往下來,紡織廠的技術往往原地踏步無法精進、競爭力也會逐漸衰退。
「紡織廠和設計師合作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互相提醒,在技術上一起琢磨提升。紡織廠可以更適應變化與研發的節奏,被不同思維挑戰過的專業技術人員,就能培養出實戰經驗,不只是照著客戶給的要求做,而是把研發技術的能力累積在自己身上。」對於詹朴來說,這樣相互激盪動腦的合作關係,不只是產業鏈結的完整,更是能讓台灣設計師與傳統紡織廠相互幫襯、一起升級的夥伴關係。
Learn More
詹朴認為,設計師在想要與紡織廠進一步溝通之前,自己必須先對織料有一定的認識和知識。討論起來,不僅更有說服力也比較能達到理想的成果。
Text / 方敘潔 攝影 / 謝宇恩 via ApuJan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