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的堅韌、生硬、質樸、粗獷,乃至它的通透、冷靜、自我,跟人保持的適切距離感,以及對土地的天然親近感,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中國織料品牌「夏木面料」的創辦人易洪波談起夏布的迷人特質時,語句中洋溢著飽滿的情感。
比美絲綢的瀏陽夏布
所謂夏布,其實就是苧麻布,因為質感清涼、適宜夏日穿著而得此名。易洪波的家鄉河南省瀏陽自古以來就以夏布聞名,不僅古時被選為朝廷貢品,瀏陽夏布還曾經被譽為「西綢」,與湖州絲綢相媲美。根據史料記載,「古者先布以苧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冕,下訖草服。」可以看出夏布的悠久歷史。
擁有服裝設計背景、也曾於視覺文化類雜誌擔任專題編輯的易洪波,談起創立夏木面料的初衷,「我想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只是為了養活自己,還能夠對周圍的人產生一點積極的影響。」於是他選擇回到家鄉瀏陽,開始推廣傳統手工夏布織物。然而,現在的瀏陽已經不再是過往那個麻紡業興盛的城市,自從經歷了1997年、2008年兩波亞洲金融風暴,來自日本及韓國訂單大減,使得原本還有的小規模麻紡廠一一倒閉,「目前夏布在瀏陽,是一個不足百人的生產規模,只剩下一些零散的手藝人仍在從事夏布織造了。」易洪波回想起尋訪夏布的時光,伴隨著這段經歷的,大都是歎息。
面臨沒落的傳統麻紡工藝
從種麻開始,每年春、秋季各摘採一次,原麻經過脫膠處理後,才能績紗織布,夏布仍然維持了非常質樸的工藝特性,以績紗過程來說,需要將原麻以手指撥分開來,再以首尾搓擰的方式形成絲縷,這叫「績」;此外還有上漿、漂染、踩光等工序,全都是沿襲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織造方式。
易洪波曾尋訪一位101歲的老太太,「她一邊在為自己的葬禮製作紙紮品,一邊也在為喪服而績紡麻紗。拜訪她時,我們一隊人馬,拿著鏡頭長槍短炮地圍著她,見證了可能是她80多年績麻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操作,她顛顛的手,緩慢而穩定地牽紗劈絲,令我印象極為深刻。」而老太太那80多歲的兒子,還保留著村中的最後一塊苧麻地,瀏陽麻紡產業沒落,若是今年之後,易洪波不接應下那片苧麻地上的生產,恐怕就再也沒人要收了。
「無論是在我家瀏陽,還是在江西、四川等地,基本已經沒有50歲以下的人從事這門營生,大部分的製作生產,基本依賴於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當他們去世之後,這門手藝,也就真的就此斷了。」談起苧麻夏布這項傳統工藝的織造,易洪波儘管仍是憂心,卻也在近幾年中國生活風格的轉變中,看到了一絲希望,「我認為未來中國是有很大市場的,而也可能是最能懂得夏布珍貴之所在的地區。另外,我特別在意Localization,一個物品最好能放在它的Context裡面,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價值來。」
自然夏布之美的當代契機
質地硬挺自然、織面光澤透亮的夏布,不僅擁有極佳的透氣度,適合夏天濕熱的氣候,製作精細的夏布,同時也散發著一股其他織料難以取代的自然個性美,經由天然草木染色後的獨特色澤,更為夏木面料吸引了一眾時尚設計師的支持。目前夏木面料合作的品牌大多來自獨立時裝設計領域,例如:上海品牌「沒邊」(Boundless)、北京的設計品牌是「消化」(Digest Design),都是夏布的支持者。其他,包括中國第一個有機時裝品牌「NEEMIC」、廈門設計師品牌「MYMYMY」、以倫敦為基地的華裔服裝設計師「RENLI SU」等品牌作品中,都可以看見夏木面料。
目前,易洪波也正與日本夥伴橋本隆先生一起策劃明年的《麻織物展覽》(Bast Fibre Exhibition),「我們預計在北京傳統宅院中,完整地呈現苧麻夏布等各種麻織物,及其夏布織造的工藝文化。」接下來,易洪波希望能拓寬夏木面料的合作領域,進入到家居、產品、裝置,甚至建築等創作領域,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傳統夏布在當代的各種可能性。
Text / 方敘潔 via / 夏木面料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