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說「建築是凍結的音樂」,而老房子演繹的復古情調,近年搖身成為大熱門。 一股賦予老屋新生命的熱潮,近幾年來由古蹟匯聚的台南,擴散到全台灣。 用舊公寓改造為咖啡館或民宿,成為小確幸創業的代表。
以老街行腳為號召的文青小旅行,受到了廣大背包客歡迎。由古蹟改造的百貨公司,成為最夯觀光景點。 走進書店,關於舊宅改造、老屋創業、老房新生的書,多到無法忽略。日前出版,帶領讀者走訪全台老房子、解析建築歷史與裝飾細節的《老屋顏》一書,更是一出版就登上誠品排行榜,短短一個月創下五刷佳績。
全台的老建築相繼商業化成功
「這幾年,好多人都在瘋老屋,不但改造案激增,連房地產都被炒起來,」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觀察。 不只老屋獲青睞,連老屋的「部件」也由黑翻紅。「以前買老窗戶一個10塊20塊很便宜,現在想買都買不到!」蒐集古宅窗戶多年的佳佳旅住文創執行長蔡佩烜瞪大眼說。 老屋翻新的風潮是在2008年播下種子,當時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辦了第一屆「老屋欣力」活動,挑出台南多個善加保存、利用、或改造的舊建築頒獎,沒想到很快就引起各方重視。兩年後,基金會舉辦第二屆老屋欣力活動,台南已經多出20多個公共空間改造案。
近年台中宮原眼科、台南林百貨、台北青田七六等代表性的老建築相繼商業化成功,更讓一般民眾看到老宅新生的可能性,讓熱潮達到顛峰。 「去年去台南,感覺一個月就有20、30家老屋改造的咖啡店、民宿冒出來,」多次走訪台南的《老屋顏》作者楊朝景毫不誇張的說。 民間團體為老屋新生點燃第一把火,政府也旁推波助瀾,幾乎全台每個縣市政府都端出與老屋相關的政策或計畫。
從2012年開始,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效法「老屋欣力」,舉辦「老屋新生大獎」,祭出25萬獎金,鼓勵市民動手改造老房子。 在屏東,有針對眷村老房舍改造的「勝利新村、崇仁眷村活化案」。 在嘉義與台南,有實際的歷史老屋補助計畫,在台東則有舊糖廠改造的「台東廢墟學院」。在台中,有鼓勵青年老屋創業的「摘星青年、築夢臺中」計畫,堪稱是遍地開花。 然而老屋改造熱能否持續延燒,並帶來長期的正面效益,當務之急就是把公共運輸、人行道、公共設施等基礎建設做好,不要讓人用老屋創業後,才發現經營無以為繼。唯有土壤夠肥沃,花才能長出來。
老屋如何賞玩?
達人推薦全台最佳3路線 全台瘋老宅!七年級的《老屋顏》作者楊朝景及辛永勝,即是「愛上老屋」的代表。他們花兩年時間走訪全台各地的老屋,把成果寫成書、做成App,甚至製成紙膠帶等文創商品。問起老屋要怎麼賞?他們推薦三條經典路線:
路線1
台南民權路 「可以走好幾次都走不膩!」楊朝景笑著說,台南老屋非常密集,尤其民權路匯集許多饒富趣味的老產業,如布行、西服店。 而台南,不論哪個時段造訪都適合,建議多花一些時間,看個仔細。家住高雄的辛永勝,常常是一早6、7點就到台南,先到水仙宮喝一碗滋養的牛肉湯,再開始悠悠閒閒的逛老街。光影投射在建築物上,隨時去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路線2
台中火車站附近的舊城區 有大量保存良好的歷史建築,可以緬懷舊生活樣貌,更珍貴的是,只要你願意聊,每個店家都可以說出一番故事。
路線3
新竹城隍廟周邊 以城隍廟為圓心往外走,可以看到棉被店、鈕釦店、豪華老醫院,甚至超大棟美髮院。新竹老屋有許多造型特殊鐵窗花,也值得探訪。 看老屋要怎麼從看熱鬧,變成看門道?楊朝景認為,關鍵在於要開口聊天,「當地人就像一塊敲門磚,可以聊出很多動人故事。」另一個要訣,就是要放慢速度,「能走路就不騎車,能騎車就不開車」,在小範圍裡用心觀察,能發現更多驚喜。
文 ∕ 王怡棻 攝影 ∕ 蘇義傑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