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承載了時代記憶,保存了藝匠的細緻工法,若能妥善復興,往往會成為觀光景點或地標。這也是台南公園路奉茶茶坊總店的寫照。
奉茶的茶餐廳位於一棟老宅的二樓,一進門就能感受四面採光的溫暖與朝氣,抬頭可以看到保存良好的斜屋頂與桁架,牆則是古拙樸實的清水模。每扇窗上的鐵窗花都是前任屋主所留下,充滿歷史痕跡。這棟有超過60年歷史的老房子,原本是間六人房的公寓,自從23年前,被奉茶茶坊創辦人葉東泰重新改建為茶餐廳,就成為台南知名的文化景點。許多外地人來台南,都會特別跑來這家店吃午餐或喝杯沁香的紅茶。
台南當地人對它也很有認同感,每當店內舉辦講座,總是高朋滿座。許多學校室內設計系的老師,甚至會帶學生來觀摩,作為教學案例。目前奉茶茶坊在台南有四個據點,位於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對面的總店,生意最好。1965年生的老闆葉東泰,也像書中走出的古人,總是一席寬鬆唐裝、隨口就吟出詩詞。很難想像他是黑手出身,在工廠打拚數年才改行做茶飲。
曾三年換四次裝潢 生意仍不見起色
老房子改造做餐飲空間,並非如想像中容易,目前已游刃有餘的他,也曾經過一段顛簸的學習歷程。他在26年前、台灣泡沫紅茶店風起雲湧的開端,創了第一家奉茶。當時他天真的想,要有古味就撿漂流木掛一掛,失去新鮮感就再重新裝潢即可。沒想到三年換了四次裝潢,生意都不見起色。加上剛好道路拓寬,房子位於新馬路中央,黯然收攤。
第二家店,是位於台南勝利路的三層樓房,這次生意終於轉虧為盈,但是三層樓不易管理,客人一多馬上忙不過來,於是葉東泰就積極尋覓新的營業空間。 早在租屋一年半前,他就看上這幢位於公園路、由台灣第一批女建築師林宜真設計的老房子。「我第一眼就被它的『眼睛』迷住了!」葉東泰笑著說。這棟房子有著方格造型的窗櫺,就像是昆蟲的複眼,而屋頂的遮雨棚就像眼皮,非常特別。
他當下就去敲屋主的門,希望能承租。無奈的是,屋主外出,等了半天都無人應門。一年半後葉東泰和太太到公園路附近吃飯,他一抬頭就發現這棟房子的屋主正在搬家。興奮莫名的葉東泰,馬上草草把飯吃完,迅速跑去跟屋主攀談。一聊之下,相談甚歡,屋主還主動邀請他上樓看搬空的老房子。「上去一看,我說不得了,東西清空,所有美好的地方都跑出來,」午後陽光透過方格窗、把全室鋪滿幾何光影的印象仍非常深刻。 屋主問他是否想承租。「以前投石問路沒人理,這次竟然主動送上門來。果真租屋是緣分!」他瞇眼笑著說。
租下夢幻老房,請專家操刀實踐想像
在葉東泰心中,過去兩個土法煉鋼的店並不符合期待。租下這個有點「夢幻」的老房子後,他請專家操刀,幫他實現想像。 茶是最包容的飲料,搭配牛奶、檸檬、酒、甚至咖啡都不違和,因此在設計上,他特別希望表現出茶飲「圓融」的精神。 為了找到最理想的格局,葉東泰與設計師一同到高雄、台中等地多次考察。經過深度討論,設計師交出第一版的設計圖,他就非常滿意。
整個空間,360度都有圓的意象。圓球狀的造型燈,櫃檯是低調的灰色圓拱,背後綠色牆面外凸圓弧形的玻璃板架。厚實的桌子以圓桌為主,即使方桌也有圓形圖樣。 「這面牆太厚了,打不穿,只好留下來當隔間,」葉東泰指著紅磚牆說。彷彿老房子有自己的個性,設計也要隨現實調整。 因為每張桌椅都是請專人手工打造,葉東泰足足花了300萬才把空間完成。但這個花費並沒有白費。23年來他沒有重新裝潢,生意還是嚇嚇叫。
文∕王怡棻 攝影∕張智傑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