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氈可以做桌子!澁木智宏的作品顛覆你對羊毛氈的想像

【Ensouler 安所樂設計展】澁木智宏創造審美的愉悅和實用性 超越你對羊毛氈的想像

小時候的美勞課,老師會教大家做羊毛氈。一坨手掌大的羊毛一直用針戳、一直用針戳就變成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圓球。接著再加入一些羊毛氈,繼續戳,也許變成憤怒鳥和他的同伴、黃色小鴨等可愛的樣貌,可以放在桌上當擺飾,或是掛在包包、手機上當吊飾。但絕對不會想像得到羊毛氈會以如此形象出現在你眼前。

 

創作出這麼有趣作品的人是澁木智宏,一位藝術家跟紡織創作家。他生於1986年,日本北海道的小樽。2012年武藏野美術大學本科工業工藝設計、紡織系畢業,畢業之後加入廣告商品公司。現在,他是自由創作家以及藝術家,主要從事毛氈和花紋設計。他的工藝理念是創造一天的生活中都有審美的愉悅和實用性。

 

日籍紡織創作藝術家  澁木智宏 FLiPER訪談

:你是如何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它曾經改變過嗎?

澁木: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思考著:「別人在欣賞作品並觸摸它時,會被感動嗎?」以及「想讓更多人看見、讓更多人擁有它。」我想這就是我的創作初衷吧!而動機也很單純,只覺得關於羊毛娃娃,如果能做出像「(PAR) ICI」那樣柔軟又耐用的質感,一定很有趣吧!從以前到現在,創作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夠讓看的人又驚又喜!這樣想起來,我對創作的想法好像沒甚麼改變呢。

 

:你是怎麼發展出現在的創作模式?

澁木:從前都是以平面的創作為主,在接觸了不同的創作模式與媒材後,現在除了平面的藝術創作,漸漸地以紡織物與立體創作為主。

 

:還有什麼想要嘗試使用的媒材嗎?

澁木:我還想試試看,像是各種剪剩下的布或是木屑…等等,用那些看起來已經沒用的材料,創造出新的價值。

 

:你的靈感都從何而來呢?

澁木:最主要是來自於大自然,觀察它們的色澤、材質到外型…等等;再者,就是生活周遭各式各樣「人」的舉止,這些都能夠激發出不同的靈感。

 

:你的作品中出現了以「人」為主體的形象,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澁木:這次展示的作品「自由」,就是從六歲左右小朋友們身上得到的靈感;我被他們純粹因為「有興趣就去做!」這樣的想法而感動,希望自己也能夠像他們一樣,找回純真的心,單純的為興趣創作。所以最近才會一直以「人」最為靈感,在創作的同時也能夠反思自己。

 

:以「人」的形象為出發點,他們代表了你自身的某些面向嘛?或是有什麼想傳達的意念呢?

澁木:在創作作品時,通常會將身邊熟悉的事物作為主題,但相反的,會想使用平時比較接觸不到的媒材來製作。以身旁的事物來創作,某種程度上來說讓人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人類作為主題的原因,而使用羊毛也是一樣的道理。比起是不是以「人」為主題、想要傳達甚麼樣的情感,我思考的是觀賞者會被甚麼打動,在以此去創作;我覺得與其從外在去給予刺激,不如從對方原本所擁有的來感動對方,這樣的感覺會更加的強烈。

 

:你覺得平面與立體的創作有什麼不同?

澁木:平面設計只需要在單單一個平面中完成就可以了,它本身就是完成品,但是立體的作品就需要考慮到所處的空間,如果與空間不搭是不行的。就這兩點來說,平面設計與立體作品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什麼樣類型的作品會很吸引你,又有哪一件作品是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呢?

澁木:如果要說有哪種類型的作品會很吸引我,那大概就是那些在視覺上很有趣的設計品吧。而印象深刻的就是「(PAR) ICI」了,它可是激發了我創造這些以羊毛為發想的作品呢!

 

澁木智宏 shibuki Tomohiro 當羊毛氈不只是羊毛氈

展覽日期:2015 年 7 月 31 日(五)至 8 月 9 日(日)
開放時間:11 時至 22 時(7 月 31 日 18 時起開放至 22 時)
展覽地點: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購票連結:www.accupass.com/go/ensouler
活動網址:www.edf.com.tw

 

via / 安所樂

李·帕赫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探索酷兒未來之途!交織神話與殖民歷史,水流象徵性別流動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從神話、民間傳說、殖民歷史等汲取靈感,菲律賓視覺藝術家李·帕赫(Lee Paje)藉繪畫探討複雜的性別議題,她常在畫中以「水」包裹人體形象,暗示性別的流動性;藉油彩銅板畫若隱若現的金屬光澤、摺頁書開展的扉頁等媒材及形式,象徵歷史的複雜性及迭代,並進一步揭露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即日起至215日,李·帕赫台灣首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於安卓藝術展出。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故事從哪說起?神話中一場摧毀社會的洪水

在《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展覽中,李·帕赫重新探討性別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關聯,使歷史與神話交織並存。展覽名稱取自《靈魂之書》(The Soul Book)中記載的前殖民神話:一場洪水摧毀了社會,在故事中,「樂園」象徵豐收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連結,並允許生命形態自由轉變。李·帕赫認為,這種轉變本質上蘊含「酷兒性」,並在作品中重新召喚這一概念,雖然洪水使樂園成為失落的場景,但「水」的流動仍回蕩於她的作品中。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畫中的性別流動意象:水流 X 金屬光澤 X 巴貝蘭文化

「水」常是李·帕赫作品視覺與隱喻的核心,並在《丈量、裁切,卻未曾分離》中達到視覺的巔峰;另在雙聯作《風吹開了天堂之門》中,身著教袍的牧師佇立在告解室,目光投向岸邊模糊的人影,且李·帕赫採用銅片作為創作媒材,其光澤與油畫層次也成為探討性別流動性的象徵。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被測量,被切削,但永不分隔 Measured, Cut but Never Divided》。(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帕赫以海潮幻化成的人形,暗示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靈性,彷彿前殖民時期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巴貝蘭」(babaylan),其意指舊時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這一身份可為順性別女性,也可為穿著並扮演女性的男性,突顯了菲律賓前殖民時期性別流動的特質,同時解釋李·帕赫作品中「水」所包裹的人體形象——水流是對性別流動性的視覺回應;衣飾般的紋理則代表人們社會表演的外衣,反映出信仰傳統、殖民主義及原住民文化如何縱橫交錯梳理與定義性別。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風吹開了天堂之門 The Door to Paradise Blew Open》。(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回到17世紀,藉藝術重構酷兒歷史

透過挖掘歷史檔案,李·帕赫藉《相擁》一作重新講述一則鮮為人知的故事:17世紀時,有一位來自台灣的中國官員——樓蘇,因頻繁出入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馬尼拉華人區尋求性關係,最終因「雞姦罪」於1670年被判有罪;而樓蘇之後成功脫罪,部分原因是來自他與鄭經的親屬關係,西班牙當局因外交考量而未追究。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相擁 Embrace》。(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在《相擁》中,兩個人物臥於床上,水的形象流動於他們之間,地上散落的衣物及物件呼應了床頭畫中聖米迦勒大天使刺殺中國魔鬼的意象,據稱這類圖像象徵了西班牙傳教士對菲律賓華人居民的焦慮。儘管此作引用了樓蘇的故事,但它只是藝術家所揭示的酷兒壓迫微敘事之一,這些微敘事也成為重建酷兒歷史的努力。

探討性別表達自由,反思殖民歷史

在本次展覽中,李·帕赫以油彩繪於銅板與紙本裝置之上,書寫出一幅多層次的當代敘事畫卷,重新檢視性別流動性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交互關係,並通過歷史與神話的交織,揭示被忽視的文化與性別敘事。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BIRTHING》。(圖片來源:leepaje.com)

菲律賓藝術研究學者Gianpaolo L. Arago指出,李·帕赫並未將性別與殖民歷史視為單純的變遷,而是揭示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若僅以「殖民者原住民」或「異性戀酷兒」的二元對立來解讀李·帕赫的作品,過於簡化;她透過多層次的語境,汲取前殖民時期的神話和被遺忘的歷史軼事,梳理出細膩且豐富的詮釋。「樂園或許失落,但李·帕赫將之重新尋回:無論是性別表達的自由,還是對後殖民主體的反思。於此,神話成為通往酷兒未來的一道可能之門。」

「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李.帕赫

展期|2025年1月4日-2月15日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以台灣民間日常、在地文化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李明則,自2025年1月4日起於安卓藝術推出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一次展出包含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的20組新作。

2009年至今首個大型個展

李明則出生於高雄,1980年代曾生活於台北,隨後又在1990年代返回故鄉。其創作雜揉生活所見所感、廟宇彩繪的圖法佈局以及章回小說的敘事氛圍,以神話般的手法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深度。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1996年,李明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台灣頭.台灣尾》,同年於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認同與記憶》展出,1997年前進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台灣:面.目.全.非》,2009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我愛台灣.更愛南台灣》個展。而本次《走自己路的》是繼高美館大型個展後,李明則又一次結合繪畫、複合媒材與立體創作的大型展覽,同時也是安卓藝術15周年的首場活動。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走自己路的》展覽同名新作發表

這次展出,觀眾將能見證李明則耗時三年籌備的20組新作,其中六聯屏的同名鉅作《走自己路的》寬達11公尺,融合藝術家一直以來吸納在地風情與紋理的空間表現,也刻劃他喜愛的江湖遊俠和卡通漫畫英雄人物,更融入近年曾熱議的話題如台海危機、黃色小鴨等。作品的構圖與技法延續了水墨畫的敘事傳統與線描法,以橫向的視線引導,傳遞時空交疊、虛實共生的世界,凸顯李明則獨特的創作性格。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寬達11公尺的六聯屏鉅作《走自己路的》(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以高雄道路命名為靈感的《一心》到《十全》

李明則擅長在有限畫幅內,創造出無盡想像的超時空旅程,《一心》《十全》系列水墨畫也是如此。該系列以高雄道路命名典故為靈感,集結了各種水墨畫譜的技法,在源自傳統形式的描繪中透過拼貼式的構圖和手法翻轉出水墨的嶄新語彙和生命。雖然墨色單純,李明則仍能運用大量線條,創造出多面向的時空漫遊,一幅幅畫作彷彿任意門般,帶給觀者無盡的想像。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一心》到《十全》系列水墨畫(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除了畫作,李明則也在本次展覽中發表數件全新的複合媒材創作,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處理出如補丁般的肌理,用獨特而風趣的視角展現舊時代的美好回憶。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的複合媒材創作(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藝術家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個展《走自己路的》

展覽日期|2025年1月4日至2025年2月27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