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在香港天后區開啟kapok第一扇窗,一眨眼,kapok即將10歲,在亞洲四個城市都有分店。拜訪kapok灣仔店,勢必上坡下坡,最後才在一棵老樹下的街坊裡、柳暗花明。其實灣仔的氣氛一如kapok這10年來的發展。灣仔不像銅鑼灣熱鬧、不若中環商業、不如九龍專攻街頭潮流,卻一如店名「木棉樹」,反在香港市中心開出一片綠意,自成一格。
於是走進kapok,你看到好像被摔到變形,顏色鮮豔的行李箱CrashBaggage、有著幽默標語的T恤、以尼龍繩改裝的Miansai手環,設計成為一種需要多付點代價,但不是那麼有稜有角、帶有階級意識的菁英主義,而是人人都能享用、享受的樂觀與改變。這型塑了kapok特殊的氣息:簡約、親民、好接受的設計感。創辦人Arnault Castel出身法國,旅居香港10多年,喜歡在小店裡挖寶尋奇,於是決定在大型商場、精品店林立的香港創立kapok。Arnault希望為消費者帶來「發掘式」購物體驗,並幫助年輕小品牌拓展亞洲市場, 這樣理念從選品標準到空間和行銷模式貫徹一致,即使跨足海外,台北松菸誠品的kapok,一貫融入在地氛圍、親切自在,而且不複製同一套規則,獨一無二。
多元結合保持創意動能,運作模式加值成為新行銷服務
不只選品,kapok也積極藉由多樣合作,發掘新的可能與定向。如在日本舉行世界首次3D相片快速打印服務台,成功拍攝並製作了3D微縮模型。「在店裡籌辦藝術展覽、開發自家品牌巧克力或是與攝影師、插畫家一起為限量版產品努力等工作,不但非常耗時且不見得有盈利。可是,我並不想只考慮著利潤及效率,我希望自己和團隊能夠與kapok玩得高興,去做夢、做瘋狂的事,這樣我們便能時刻保持趣味和動力。」Arnault說。這樣的運作方式也引起合作品牌的共鳴,加深聯繫。近期,kapok剛於香港銅鑼灣為法日品牌Maison Kitsune開設旗艦店,延伸觸角。
「業務擴展使我們能夠接觸很多夢寐以求的項目,但過程並非輕鬆及穩定的。我們經常需要以新形象示人,並經歷了幾次增長危機。可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總是設法忠於原來的目標:保衛獨立精神、展示最好的新興品牌、專注於簡約休閒的形象及發掘『未來的經典』風格。」Arnault充滿信心。展望明日,kapok的種子,默默深根,最後開花結果。
Interview靈魂人物現身說法 創辦人Arnault Castel
Q: 作為多品牌概念店,kapok在營運行銷的主要策略與哲學為何?
A:就營運行銷而言,我們並不會把員工分成前線或後勤兩部門。我認為要真正了解公司的運作就必需有實體經驗。因此,當有新人加入團隊時,皆會安排他們到店面工作以了解我們的流程及顧客所需。同時間,我們亦會了解員工的專長及興趣(採購、市場銷售、社交媒體、平面設計),讓他們能在自己感興趣的範疇工作並發揮所長。或許這樣會較花時間,但只有這樣才能為顧客提供真正所需,以及在採購和行銷通路上作最好的計劃。
對我而言,店面除了是一個銷售點,也是一個促進交流的社交點。因此,我們的行銷模式是籍著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工作坊或展覽等,希望可藉著這些機會與大眾及支持者分享我們的品味和經驗,讓他們享受交流的過程。
就我的觀察,很多人依然認為品牌代表性及其商標對亞洲地區的顧客帶着非常大的影響。kapok希望挑戰這觀念,並證明奢侈品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選擇,社會上亦不泛支持者希望挖掘同時具備素質與創意新進的品牌。
Q:kapok是如何決定自己的採購方向?如何在品味風格與市場性間取得雙贏?
A:為了能夠持續增長,我們必須確認門市能為公司帶來銷售額及盈利。因此,我們要仔細分析顧客們究竟喜歡哪些品牌、風格、顏色甚至是尺寸。可是,假如盲目信從這些數據,kapok最後將與大部分零售商一樣銷售相同商品,到時候粉絲們必定對我們感到失望並開始轉移到別的品牌。所以,這便是為什麼我們要邊注意哪些是暢銷產品,邊嘗試引入更多新驚喜和營造kapok的專屬風格。雖然很難取得平衡,但就當作在拼湊有趣而複雜的拼圖吧,尋找此平衡是一門藝術,這正是採購刺激的地方。我們有時也會犯錯,但當我們堅持推廣某些品牌和款式時,雖然起初沒有成功,但最終也能找到支持者,而當堅持得到回報時,真的感到十分驕傲!
Q:面對不同國家與城市的消費文化,kapok是否有一致的規劃,還是會針對各市場做調整?A:坦白而言,我們並沒有因應不同地區的顧客設定固定的營運手法。成立kapok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已對一式一樣的連鎖集團感到非常厭倦。不論你身處香港、巴黎或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這些店鋪所售的產品、店鋪內的設計,以至店員介紹產品的方式皆完全相同。我們並不想像連鎖集團一般毫無特色。因此,每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社區或市場時,我們會先了解附近地區的文化及特式,並作出相對調整,使每家店鋪都與眾不同。
Q:身為Kapok的靈魂人物, 在你的檢視清單上(Check-list),最常出現的項目是什麼?
A:最重要的是造訪門市、觀看和接觸商品、與門市的工作團隊溝通、觀察和與顧客們互動。因為這是零售業的核心,所以這些必定是我的清單中主要工作。
運作哲學
1. 清楚定位,聚焦營運想法並隨時審視。
2. 不複製既有模式,針對各地區文化特色調整,創造獨一性。
3. 重視實體經驗,培養全方位經營團隊。
4. 將消費者視為共同社群,定期交流分享。
Text / 釋俊哲、吳書萱
via / kapok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8月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