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著書、演講中都會反覆提到果托夫斯基,因為他對我的影響太大了。那是一個真正的表演者是什麼樣狀態的問題。」在金瓜石的山城美館,劉若瑀一襲素雅裝扮,聲音細微,眼神卻相當堅定。
從古老中找答案
1983 年夏天,她於美國加州牧場接受果托夫斯基為期一年的訓練,顛覆此後的表演之路。回台灣頭三年,她一頭栽進從古老文化尋找表演根源的實驗,《Medea 在山上》、《第一種身體行動》都是當時的嘗試。「我不能一直追著他(果氏)跑,我就是回來做自己,並且找他在尋找的東西。我只知道至少那會在古老的東西裡面,所以包括原住民儀式、廟會文化等都去學習。」
她於1988 年創立的優劇場原先依舊以劇場演出形式為主,但後來遇見從印度回來的黃誌群,看他禪坐,劉若瑀才驚覺從前果氏講的「Be in Conscious」是怎麼回事,「就是24 小時活在當下。」意外從東方的角度認識「覺知」,從此擊鼓成為演出主軸,團員先打坐再打鼓,「優人神鼓」正式誕生。
先做了再說
雖然現在的訓練方法和當初於加州所學大不相同,但劉若瑀在思考一位表演者的修行時,仍然延續果氏精神。她指出果托夫斯基曾說東方的表演都有形式(Form),像水墨畫中的枯木山水,西方則像一片有機草地,自然生長。東方古老的學習方式就是師傅口傳心授,一切先做了再說;例如京劇,唱念做打的工夫樣樣不能少,「但有一天他出師了,他就自由了。」
然而這種傳統正在流失當中。大部分年輕人主要學習場域在學校,從做中學習的態度也逐漸式微。因此劉若瑀帶著優人神鼓巡迴世界演出的同時,也積極培育年輕一輩的創作者。「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傳承,是讓年輕人出來的時候了。我一直有一個傷痛,上一代在遷移的過程中,已經有這麼多東西保不住,中國經歷文革,像新加坡等又這麼西化,好不容易台灣是一個可以把文化保存下去的地方,可是你一轉身就發現,下一代的人在哪裡?」
傳下去的燈,才能亮著
優人神鼓從十年前開始與景文高中合作表演藝術班,今年則將延伸至國中,與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協力的表演課程也正要開始;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手上的薪火能繼續傳遞。偏鄉孩童在成長的過程會面臨很多困難,一不小心就走上歧路;她讓老師帶著學生一起生活,雲腳、學打鼓,透過表演引起孩子的興趣,藉此教導正確的生活態度。「東方的傳統不能失掉,工夫要在高中之前就打下基礎,上大學後,就得思考你為什麼做這件事。」實踐道藝合一的精神,才能成為生命中的行者,成為一個能自省內在狀態的人。
從向外展現的女演員,後來踏上追溯傳統、逼問生命真諦的修行之道,到現在花盡心血提攜下一個世代,劉若瑀一路風光的底下,是面對艱辛也執意克服的韌性。儘管挫折不斷,她卻講得自在:「有時候就是這樣,人生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終生都回味無窮。因為人生是很快的。」
Text/歐陽辰柔
Photo/張藝霖
via/Workcenter of Jerzy Grotowski and Thomas Richards、優人神鼓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