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各地如繁星般的藝博會外,目前歐美亦吹起一股以網路為主要媒介的藝術平台,而最受矚目者即為Artsy。其創辦人Carter Cleveland就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期間,因為一次欲找尋適當藝術品裝飾房間卻不可得,進而激發他想建立一個能藉網路便利搜尋作品的平台,他更因創辦Artsy,被富比士選為2014年30歲以下可能改變世界的新星。
Artsy如同Google Art Project是一個龐大的線上資料庫,主要功能在於提供收藏者依年代、風格、媒材、大小、售價等不同分類,快速找到理想作品的管道。一旦決定購買,Artsy會幫忙聯繫代理畫廊,買賣雙方再討論交易事宜。
營運初期即網羅知名畫廊
這個新興的藝術電商能迅速竄紅,除了網頁操作便利、簡約美觀,營運初期即網羅包括Pace Gallery、Gagosian Gallery等指標性畫廊外,其於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PayPal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Gagosian Gallery創辦人Larry Gagosian等多位名人手中共募得5,100萬美金的鉅額,亦能窺見創立者優秀的企劃力及人際手腕。目前已累積4萬位藝術家、超過30萬件作品資料,同時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倫敦國家美術館等400間博物館合作,提供展訊及收藏瀏覽。
但Artsy野心不止於此。它強調自身具備的教育功能,針對國際重要的雙年展及藝博會都有深入報導。據其統計,2013年紐約Armory Show實際到訪人數約5萬,卻有27萬人次登入Artsy觀賞展會,並創下超過1,000萬點擊次數。
下一波大數據的影響力
如今各大國際藝術展會幾乎都可見Artsy為媒體夥伴,顯見其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但礙於目前介面依舊僅適於iOS系統,且為全英文,風潮尚未吹襲亞洲地區。台灣首家與其展開合作的安卓藝術總監李政勇提到,Artsy藏家分析回饋並不足夠,對畫廊開拓越洋買家的幫助有限;此外網路預覽適於視覺性較強的平面繪畫,立體雕塑或部分概念性較強的創作,很難單純藉由螢幕傳遞內蘊。Bluerider Art執行長王薇薇亦指出,雖然科技日漸發達,但畫廊最主要經營的其實是與藏家之間的關係,這部分很難被網路取代。
然而反過來說,儘管Artsy目前收入似乎僅靠畫廊每月375至1,400美金不等的會員費,以及嘗試收取、但因並非所有交易都為透明而難悉數入袋的10%賣畫傭金。但就長遠而言,正如其目前推行的「藝術基因庫計畫」(The Art Genome Project),當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即可透過大數據分析詳細掌握藏家偏好,進而執行媒合;網站本身亦擁有數量驚人的藏家資料與高品質圖檔,未來能發揮影響力的空間其實還相當寬廣。線上藝博會的全面來襲,或許指日可待。
Text/歐陽辰柔
Photo/Sophie Elgort
via/Ar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