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3年!瀰漫著芭蕾氣息的現代舞作「烟」,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烟」是林懷民二〇〇二年發表的作品,當中的迷離幽微的神祕氛圍、片段碎裂的記憶馬賽克,以及舞者擷自芭蕾向上挺拔的身體基調動作,大不同於雲門其它舞作。首演隔年,這支舞作便授權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演出,成為該舞團巡迴世界的經典之作。
流浪歐洲十三年,「烟」終於今年回到台灣。
是什麼樣的路上風景扣合了腦中創作靈感,促使林懷民編作出讓新蘇黎世報盛讚:「回憶,頂多只是片刻或如夢的瞬間。然而林懷民的「烟」,卻讓觀眾沈醉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生動而絢麗的憶想世界。」的作品?魔幻的舞台,神秘又詩意的氛圍,又是藉由哪些啟發與道具來營造呢?
樹:身體的紋路
一棵巨大枯樹矗立在舞台上,那是雲門舞集經典舞作「烟」的招牌標誌。二〇〇二年初春,林懷民與燈光設計張贊桃、舞台設計王孟超探訪印度鹿野苑時,看見當年佛祖傳道的大樹,被樹的氣場所吸引,得到靈感。接著雲門舞集進入歐洲近六十天巡演,看著歐洲繁花盛開,路旁隨處可見的板栗樹從花開到花落飄零如雪紛飛,林懷民經歷生命中最長的春季。於是,板栗樹來到「烟」的舞台上,自成一生命個體:超過50餘根的枝條, 每根皆有其名字(編號), 四至六個小時的組裝時間,成就了暗灰色的樹皮、灰褐色的枝條、不規則的深裂縱溝、皮上黃灰色的圓形皮孔,如同一個生長於土地上的老靈魂,看著水影嶙嶙、四季更迭、一路變換的奇景風景,彷彿將時空凝結在某個瞬間,也呼應布幕投影的黑豹凝眸一切,往事如煙,人生無常。
水池:加溫的情感
舞台上有個水池,貼心的技術人員為了讓暖身後的舞者進入水池演出也能保持身體最佳狀態,這個水池裡的水溫需恆溫控制,演前先加熱水, 到中場休息時抽掉一些溫水, 再加入些熱水, 等到舞者進入水池後, 水溫就會適中。此外在排練過程中,水池外的舞者需假想水池的位置走位。正式演出則需水池內外的舞者理應外合,一方面要盡量別讓水潑灑出水池外;另一方面,水池外的舞者也需在舞蹈同時特別留意地板狀態,若真不小心有水灑了出來,就得隨機應變、調整步伐(特別是跳躍的時候),精準避開舞台上的水漬,以免受傷。
落英繽紛:恰似回憶
「烟」最讓人屏息的一幕,莫過於紛飛的花瓣從天而降,沾染著迷幻的舞台燈光,穿過樹的枝枒,灑落舞台上。這些花瓣採用超過500朵的白玫瑰乾燥製成,由於乾燥的花瓣放置過久會在表面上出現皺痕,因此技術人員需在演出前三至四週開始製作,將花瓣一片片撕下乾燥保存,待魔幻時刻來臨,讓花瓣緩緩飄落,而當雪白花瓣紛紛落下之際,不禁讓人想起馬奎斯《百年孤寂》中,主角老邦迪亞最後被家人綁在板栗樹上……。
音樂靈感:卡夫卡及猶太人之墓
雲門舞集在歐洲巡演期間,踏上中世紀歐洲貴族足跡、素有歐洲心臟之稱的捷克,抵達擁有「百塔之城」美名的首都布拉格。林懷民表示,當時所落腳的飯店房間,窗外望去,一片猶太人公墓,其中安置了一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作家-法蘭茲•卡夫卡。這樣的景象,讓林懷民想起在德國時參觀的柏林猶太博物館,走在一些鋪滿面孔的作品上,想起一個國族曾經被迫害的歷史,深刻的引起他心中的省思與感觸,不知是否為巧合,林懷民腦中響起了俄國當代作曲家許尼克的音樂,或許蘇聯體制在解體前,那裡的人民也曾背負著生命中難以承受的情感傷痛。許尼克而節奏性強、力道渾厚、情感激昂的音樂就這樣出現在「烟」的作品當中,訴說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激昂感受與逝去的失落。
編舞家與舞者:必修文學名著
雲門每一趟巡演林懷民與舞者們都會帶上感興趣的書一起出發.二〇〇二年春天的歐洲公演,他重讀了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並且引用其中的一段文字作為「烟」的宣傳:「有時,會忽然想起某個春天所聽到的一個名字……」排練期間,林懷民要舞者們讀巨匠賈西亞•馬奎斯的經典著作《百年孤寂》。究竟「烟」所呈現的,可會是這兩本書的故事?抑或只是思緒橫流的回憶片段?就有待觀眾把握機會,十月十六日起,實際到劇院裡看個明白!
演出資訊
● 2015舞蹈秋天 台北國家戲劇院
10/16-17、10/23-24 (五、六) 19:45
10/18 (日)、10/24-25 (六、日) 14:45
24日下午場演出結束後將會舉辦「林懷民答客問」
●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11/13-14(五、六)19:30
※ 本節目有部分裸露畫面,請斟酌入場
via / 雲門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