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點
接連好幾年秋天,我都會到訪池上。想一想,可能就是從金城武樹爆紅之後,我們家也愛上這裡迷人的風光,不往都市裡去,不趁熱搭機出國,而是追尋秋天腳步,踏上這片綠意比人多的地方。
台東整片都是安靜的。就算最市區的地方,一到晚上,店家也早早歇息,沒有夜生活。人群被稀釋在濃厚的山景和田畔,聽不太到非天然的聲音。到這裡就像一種自我修行,願意嘗試幾天不鎖在電腦桌前,不盯著手機螢幕回line。(否則來這裡做什麼呢?)
難得有一次和池上人交談,就在金城武樹旁邊的十字路口。老闆開著一台貨車,養了一隻鵝,坐著兜售他自產的米。他對我們家介紹這是用哪邊的水灌溉,這裡的農地現況如何,種種事情……然後舉手一指,說那裡啊,之前阿妹才來辦演唱會,還有雲門舞集啊,那些很有名的,辦好幾年啦!
聽他得意的口吻,不難感覺到對於在地的滿足。
前些日子社內再度舉辦年度專題「百大文創」時,我剛好被分配到採訪得獎的會展。其實只要想到辦一個展需要多少人力、資金、以及驗證其成功的觀眾,就不難想見大多數成功者都集中在台北。(一個資源極不平衡的狀態)
因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被諸多評審青睞、躍入前三名時,確實格外顯眼。訪問該展幕後最大推手──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先生時,他興奮地拿手機給我看。「池上什麼時候拍都漂亮!」就算剛燒完田,一整片都黑黑的,也別緻地美。不管在公開記者會,或專訪時,他不斷強調進入當地前,要先傾聽當地人要什麼,而不是一副「我來告訴你怎麼做」,這樣的態度,也教人印象深刻。
文創專題才出刊,今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就又來了。這一次,我脫離觀光客的身份,成為隨行採訪的記者,跟著台灣好基金會的帶領,見證一年一度的演出。
2. 落地掃
稍微知道這個藝術節的人,就曉得每年最大賣點正是稻田中的演出。今年優人神鼓第二度應邀前來,卻帶來一個額外的禮物——雲腳。表演前兩天,民眾可報名從卑南文化公園→南王部落→台東糖廠……一路走到鐵花村音樂聚落的行程。然後隔天再從關山火車站繼續「健行」,一路步行至第三天觀看表演。
媒體團抵達當地時,已是第二天路線將盡。我們守在關山天后宮,餓了先到旁邊買烤香腸,或到附近逛逛(但沒什麼店),電視台的攝影大哥陸續到空地中央架機器。天色昏黃,人群越來越多,我坐在階梯上,後面兩個小娃娃一左一右倚著媽媽說,什麼時候要開始呀?媽媽說,再等一下,就快了。隨後里長夫人也現身,現場變得有些擁擠。原本和同業還忙著換名片,聽到優人團員宣布隊伍即將進場,就倏地往兩邊撤退,讓出中間一條路來。幾位年輕的優人從外面的馬路現身,最前面的掌著旗,臉上平靜,但似有終於到站的放鬆,後面拉了長長一條人龍,是參與行走的民眾,一行人風塵僕僕,來到歇息的廟口。
落地掃的兩首曲目,先是氣勢磅礡的〈奔騰〉、再來是輕巧逗趣的〈雞同鴨講〉。特別是後面這首,因被年輕的鼓者詮釋,而顯得特別可愛。近千名觀眾圍繞廣場,手裡緊握相機。感覺好像方圓幾里的人都聚集起來,就為這次演出。鼓敲得扎實,觀者眼睛圓睜、內心澎湃,直到結束,天才慢慢飄下雨來。
3. 雲腳
不少人可能好奇,為什麼叫雲腳?此詞乃優人神鼓獨創,但其實源自佛教的「經行」。潛心習佛法的人,打坐一段時間後,為讓血液疏通,會起身繞行禪堂走路,即為經行。優人神鼓初創時,除了與佛家同樣講究打坐靜心外,還曾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該活動徒步來回四百公里,不畏艱難,過程中無形強化民間熱烈的心理素質,都教他們印象深刻,最後便將行走納入優的訓練中。
雲腳的規矩很簡單。把心念放在腳底,過程中不說話,也不過度張望。隊伍最前方是領隊的旗手與鑼手,隊伍雖長,但憑鑼聲辨認指示。敲一聲代表提醒回到專於自我的狀態,同時標示與領頭的距離;二聲表示前方有狀況,例如遇到紅綠燈,需加快或停止;三聲則意味起程或結束。
順帶一提,許多人可能將優人神鼓醒目的暗紅服裝與藏傳佛教作聯想,但其實兩者並非直接相關。這設計源自早期團員雲腳時,因經常走在馬路邊,為顧及安全,才選擇較為醒目、又不太過花俏的顏色統一治裝。長條圍巾則提供行走期間拭汗、遮陽的功能。
通常大型雲腳至少300公里,不可能一天走完,於是到哪裡就歇息於哪裡,一方面向當地打招呼,另一方面賺點盤纏,才發展出落地掃的表演。優人過去走到池上時,曾受居民熱情招待,不僅民宿費全免,還贈予2噸好米,故埋下今日深厚的緣分。
隔天我與幾位同業相約,起了大早坐車到關山火車站,加入民眾體驗最後一天的雲腳。年輕的優人們出發前安靜地在旁作暖身操。他們是除了既有的山優、青優外,最新加入優人神鼓大家庭的金石優人。跳脫以往純打鼓的表演,接受更多戲劇的啓蒙,年底即將在九份古蹟昇平戲院帶來首場演出《黃金鄉》;而雲腳則是他們不可省的訓練。
早晨耀眼的陽光穿射於田間的窄路上,優人專心邁步,後頭隨行民眾則忍不住拿起手機同稻田自拍,景象格外有趣。我們一方面嘗試加入隊伍行走,後來為避免造成干擾,就跑到最前面拍照,這樣一直得超越隊伍的過程中,發現領頭的優人腳步可不慢,後方民眾稍不留神,很可能會脫隊。一路走了15公里到池上國中後,才有完整的休息時間。優人團員貼心地準備水果,而大夥則有些疲倦,都不太聊天。與其他同業會合後,車子就載我們往記者會現場,結束短暫的雲腳初體驗。
4. 時間之外
凡從事農作的人,總是靠天吃飯。到田中間舉辦表演,也同樣仰賴老天賞臉。柯文昌先生接受訪問時總念念不忘,之前雲門舞集演出,三日的天氣都迥異,一樣演出卻是大不同的光景。(據說媒體場正下了傾盆大雨)
今年非常幸運,沒有大雨的氛圍,但風起得大。稻穗一層一層,盡是翠綠。這就看出基金會與當地的默契:唯有舞台區和觀眾席提前播種、收割,剩下全部保留著,生長同樣高度,同樣穗滿低垂,175公頃望去無一根電線桿遮擋視線,而如聚光燈般的光束穿透雲層,射到舞台上時,簡直如天堂般璀璨。
池上國中學生們熱情歡呼,招待入場的民眾,大家坐定眺望整片山谷,那是用相機怎麼拍都無法全部捕捉的感動。
《時間之外》的演出,由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率領山優正式登台。原本屬於室內呈現,至戶外搬演後,連原本幕後的進退場都成了演出一部分,只剩農民熱心製作的稻穗換衣屏成唯一遮蔽。戲只在說一件事:活在當下。「時間之外」相對於「時間之內」,後者意指太習慣理性規劃時間,跟著計劃窮忙,中間不免生煩惱。可是若讓一切回到專注當下,關於過去、未來的一切焦慮,就不再如鬼魅般纏繞。舞者身著白衣入場,幕幕快慢交疊,穿插歌聲、對應情節的口白,還有在中央的旋轉。黃金色的陽光,稻穗,和著悠揚聲樂到最高處,彷彿到了另一個騰於俗世的境地,走到最神聖明淨的入口。
我想到清早雲腳前,詢問優人團員關於走完三天長程的事情,對方笑說,她以前也曾問更資深的優人師傅這件事,但師傅只道:「沒有問題是自然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沒有問題的。」像是為這整趟旅行作一個完美的註解。坐在看台上,俯視舞者、俯視整片池上稻田的時候,真的,捨不得轉開眼睛。然後真心覺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真好。
Text、Photo/歐陽辰柔
via/台灣好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