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台北大街上,只要轉個彎,就能見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寶藏巖也不例外。即便地處熱鬧的公館商圈,所有鬧區喧囂,到了寶藏巖,全都嘎然而止,頓時化為一片清幽祥和。而年代已久的眷村老房子,層層疊疊的,依傍著公館唯有的小山坡往上搭建。
自從2010年,這個舊眷村被命名為國際藝術村後,就吸引了無數帶著夢想的藝術家進駐。呂雪芬的金工概念工房,就落腳此處。兩層樓的老屋建築,一樓販售她親製的各式金工作品,鑲上珍珠的銀飾胸針、植物形狀的掛飾,還有陶瓷茶壺,每一件都煥著一股沉著質樸的曖曖光芒。
沿著通往二樓的老樓梯往上走,樓梯發出咿咿歪歪的聲響,正在擔憂樓塌之際,呂雪芬就用爽朗的聲音招呼:「要不要喝杯咖啡?」笑起來雙眼瞇成兩道月彎,讓人溫暖。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下,她一邊輕啜著咖啡,一邊說起金工歲月。
磨練20年,作品吐露人生滋味
今年47歲的呂雪芬在金工界打滾20多年。從金工相關科系畢業後,她先在珠寶公司苦練技術,又經歷了12年接案生涯,替珠寶公司做金箔畫、鑄造佛像、設計各種銀飾,不斷打磨實力。2003年,在認為歷練足夠、時機點成熟時,她成立創作品牌「植物語彙」,作品主要以植物作為表達感情的媒介。將一路走來的憂愁、哀傷、甜蜜、快樂的記憶,作為滋養靈感的沃土,敲打成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也注入她對於愛的定義。 例如「豬籠草」系列,以銀的材質,鑄成豬籠草的植物外型,能把加了精油的羊毛氈放在裡頭,作為精油器物,任其散發香氣。
呂雪芬認為,豬籠草的帶囊內,會分泌氣味,進而吸引昆蟲前來,就如同戀愛的過程,人也會散發獨有香氣,吸引命中注定的人,展開一段戀愛的旅程。另一系列「記憶纖維」,好似把銀線當成毛線一般,編織成貌似圍巾,摸起來除了具備銀絲的剛韌,竟然還有衣物的柔性。要把這一件作品編織完成,需耗時多日,甚至數年。
透過獨特的詮釋方法,加上每一件作品皆堅持手工鑄造不複製,至今品牌成立13年,作品也不超過700個,這樣的堅持,讓呂雪芬獲獎無數,「記憶纖維」更榮獲國家工藝特別獎而被典藏。作品不只獲獎,同時吸引許多女性購買,還有收藏家蒐集,許多作品甚至喊價近10萬元。除了向她買作品來配戴,近來不少上班族,甚至算命師、工程師等,也爭相到她的工作坊學習金工技術,有人一學好幾年。
呂雪芬也設計一套簡單的金工體驗課,讓遊客能在短時間,從畫版到選飾,在老屋前的小院子,敲出屬於自己的手飾、配件帶回家。來到一樓展示空間,呂雪芬看見牆上櫃子裡有一個外型簡潔俐落,形狀似幾何立方體的鑲金茶壺,因與現今作品風格迥異,她特別拿起來解釋一番。
她猶記這作品是在2000年完成的,整支壺不是鑲金就是銀鑄,全套花費高達20多萬元。她笑說,以前對人生沒有太大體悟,所以技法非常華麗。如今的她,選擇把生命沉澱,返璞歸真,在夜晚時分點著微燈,鏗鏗鏘鏘的化為愛的語彙,與人分享。
Text、Photo / 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