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與設計師似乎是分不開的兩個名詞,而當以成都方所書店備受國際矚目的設計師朱志康談起風格時,他卻直言:「我不是做風格的設計師,將自己當配角,才能找出隱藏在原本空間中的真實樣貌!」
出自台灣設計師朱志康之手的成都方所書店,以「藏經閣」概念與成都人文特質為設計主軸,打造出書之聖殿的獨特氣氛,成為近期國際間備受矚目的設計作品,不僅被國際版AD雜誌評選為世界最美書店之一,更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15、德國ICONIC AWARDS 2015等大獎肯定。
曾在2007年參加過第一屆《台灣設計師週》的朱志康,為了尋找創作更多元作品的戰場,毅然在2010年前往中國,挑戰這個正快速勃發的建築空間市場。經歷五年多在中國的累積,朱志康與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身處的設計大環境,如何解讀每個空間的獨特之處。
置身其中 蹲點考察
在相關報導中讀見關於成都方所書店的設計概念:大慈寺、唐代玄奘出家之處、西域取經,彷彿成都方所就是如此自然應以此面貌現身。而其實從前期規畫以來幾經各家提案,一直到朱志康帶著「藏經閣」這個貫穿成都歷史、大慈寺特色與方所書店本質的大概念,持續尋覓理想調性的成都方所才終於拍板定案。
談起設計概念的成形過程,朱志康謙虛地笑答:「我很喜歡將自己放在情境當中,想像著站在大慈寺旁時會期待進入什麼樣的書店空間。為了成都方所書店設計案,我從各層面的蛛絲馬跡勾勒出設計的脈絡,包括前端歷史人文考察到監督完工,在當地一待就是大半年時間。」對他來說,每一座城市、每一處地點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而出色的設計師就如同一座橋梁,為空間與使用者兩端搭建起共感共享的連結點。
顛覆線性思考 缺點變亮點
「很多人問我是什麼風格,但其實我不是做風格的設計師,而是把空間與使用者需求中最真實的樣貌找出來。把自己當作配角,從使用者、空間、大環境的角度來思考,反而能夠看到很多原本隱藏起來的真實存在。」以成都方所的原始條件來說,空間狹長不夠方正、且位在不顯眼的地下樓層,並非是商業空間的最優狀態,但朱志康在著手設計之初即選擇逆向操作,「把大家眼中的缺點變成亮點,如此一來每個設計案才會長出無法被複製的樣態。」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顯現在朱志康於內蒙古設計的冰雪試駕基地設計中。面對業主設定在蒙古草原建造試駕場的要求,又要兼顧蒙古不破壞草原景觀的前提,在考倒一眾設計師之後,朱志康選擇將計就計,「那我們就把試駕基地變成草原」,他提出融入地景的弧線設計方案,運用當地白樺木及松木,將試駕基地化身為遼闊草原中的微伏山丘,與遼闊地貌連成一氣,不只解決了難題,也造就試駕基地的獨特空間感。
相信自己 選擇走向戰場
過去五年來,從獨立接案到創業,朱志康幾乎都待在中國,談起當初轉赴中國的決定,他語重心長的說:「在2006年前,曾經待了一陣子香港和中國,比較過兩岸三地的大環境,台灣是很舒適的地方,但總覺得少了一股衝勁,加上那時市場願意接受的作品同質性太高,我反問自己『如果在人生最好的時間選一個戰場,我應該選哪裡?』」他認為與其抱怨政府社會而感到無力,不如思考怎麼從自已和作品開始改變。
經歷過中國市場的洗禮,那麼對於現在剛起步想衝刺的設計師,朱志康還是會鼓勵他們前進中國嗎?「我不認為台灣一定要拿中國當前進世界的跳板,而是要帶有戰場在哪裡,我們就該往哪裡去的信心,有時候困住自己的不是空間或是大環境,而是我們自己的態度。」朱志康回答得坦率而懇切。
觀察台灣的設計發展,他認為:「台灣設計產業的能力相較於國際其實毫不遜色,在滿足功能之外,我們懂得將歷史脈絡、文化意涵和環境連結導入到設計思維中,這是值得被肯定的優勢。」帶著在外鍛鍊出來的經驗值,朱志康也期待自己能逐漸在台灣有新的實踐,從商業空間這個最有渲染力和創造性的類型開始,就像是成都方所書店所散發對知識的嚮往、蒙古冰雪試駕基地勾勒出對極致的追求,「讓空間設計成為一種媒介,讓人們更完整地體驗美好生活的想望!」
朱志康
朱志康空間規劃設計總監,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碩士。多年學習國畫的背景,使其對於空間尺度特別敏銳,擅長商業空間與原創的概念方案,也涉足產品設計與展覽策畫。作品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同時被歐洲設計趨勢公司主動邀約作為趨勢參考資料。以成都方所書店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15、2015德國ICONIC AWARDS-interior Best of Best。2015 AD 100全球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設計菁英。
text / 方敍潔
photo / 王漢順
via / 朱志康空間規劃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1月號】